安 燕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30)
風濕病學屬于臨床醫學專業學科,該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由于風濕病具有復雜的發病機制和多樣化的臨床表現,學科涉及知識點也相對比較多,同時,與分子生物學、病理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等多個學科都有密切的關系,加上目前大多數醫學院并未建立獨立風濕病學專科,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風濕病學的時候,學習難度往往會比較大,而教師如果采取常規灌輸式教學,就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受到影響,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在開展風濕病學教學的時候,還需要充分認識到風濕病學的特點,將PBL教學法和CBL教學聯合運用于課堂教學中,選擇相應的案例,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學生在教學情境中能夠更好地理解風濕病學相關知識與內容,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升。
風濕病學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想要更好地保證風濕病學課程教學質量,教師就需要充分了解風濕病學課程特點,然后結合課程特點開展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保證教學效果。以下針對風濕病學課程特點進行具體分析。首先,交叉性、綜合性特點。風濕病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筋膜、血管、黏膜、皮膚、肌肉、關節、骨骼等都會被侵犯,所以想要診斷和治療風濕病,不但需要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對風濕病涉及的其他學科有很好的了解,包括分子生物學、病理生理學、遺傳學、免疫學等,此外,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等多個系統風濕病也有所涉及,這就表明風濕病學課程具有綜合性與交叉性特點,教師想要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就需要更加綜合全面地掌握各種學科與系統相關知識,保證教學需求[1]。其次,分散性特點。在臨床醫學課程中,分散性屬于共同特點,而風濕病學屬于臨床醫學學科,且知識點瑣碎、教學內容多,在這種情況下,風濕病學的分散性特點表現得更為明顯。尤其是風濕病本身發病機制復雜,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不同患者的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等都具備明顯的差異性,同時,學生在學習風濕病學的時候,對于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度更低,在這種情況下,分散性特點也就成為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需要明確注意的特點[2]。
以下針對PBL結合CBL教學法在風濕病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進行具體分析。首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代先慧, 蘇麗萍[3]在相關研究中表示,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同,PBL結合CBL教學法是一種將情境教學與案例教學結合起來的新型教學方法,在PBL結合CBL教學法中,學生的主動性更高,在案例引導下,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典型案例分析和研究中,教學實踐性更強,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會隨之提升。其次,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風濕病學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專業性都比較強的課程,學生在學習風濕病學的時候,不單單需要學習更多專業知識,更需要學會將專業知識靈活地運用于實際病例中,因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徐華平、王亮、張義勝等[4]在相關研究中表示,將PBL結合CBL教學法引入到風濕病學課程教學中,能夠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法,通過引入案例、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等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多動手的機會,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將會被很好地調動起來,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PBL結合CBL教學法屬于新型教學法的一種 ,將其運用于風濕病學課程教學中,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以下針對PBL結合CBL教學法在風濕病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分析。
任何學科教學中,課前準備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課前準備,才能讓課程教學更加有序、高質量。而風濕病學是一門相對比較復雜的學科,涉及的知識點也比較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想要將PBL結合CBL教學法運用于課堂中,提高風濕病學教學效果,做好課前準備也是非常重要的。晏丕軍、張志紅、徐勇等[5]在相關研究中表示,教師在進行風濕病學課前準備的時候,可以運用集體備課方法,首先,將風濕病學的具體教學內容劃分為多個知識單元,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然后以某個知識單元入手,通過分析發病機制、涉及的學科等多方面的內容,與其他教師一起進行集體備課,保證備課效果。其次,教師在明確了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之后,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選擇相應的臨床案例,然后對案例進行分析,了解每個案例涉及的知識點以及需要考核學生的內容,以便后期能夠指導學生來分析案例[6]。而教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一方面,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選擇一些經典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盡可能不要選擇超出學生知識水平之外的案例,讓學生能夠很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保證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相關知識點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育齡期女性作為臨床案例,然后從分析患者的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等多個方面入手,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相關知識點的教學,保證教學效果。最后,設置問題。教師在選擇相關案例之后,需要根據具體的案例來設置問題,問題的設置需要體現大綱知識點,同時還需要與案例相結合,具有引導性與啟發性,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自主思考,保證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7]。例如,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案例中,教師設置問題可以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是什么?”“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標記性抗體是什么?”“為什么育齡期女性發生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概率會更高?”等。
在完成課前準備之后,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設置相應的課前自主學習方案,并且布置一定的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自主學習方案和任務,在課前完成自主學習,提前了解本課堂課的具體教學內容,從而學習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會隨之提升。
在完成課前準備之后,教師還需要根據課前準備的內容與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其有效地落實下去,從而更好地發揮出PBL聯合CBL教學法的優勢,保證教學效果。在實施過程中,引入案例是第一步,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等方式將案例展示給學生,保證案例的病史、輔助檢查結果、臨床癥狀體征等,并且在每一個板塊都適當地添加一些圖片、音頻、視頻,讓案例展示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就完成一個良好的開始。在引入案例之后,教師就需要根據案例內容,提出問題,先從簡單的、基本的問題入手,讓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到學習和思考的狀態,而學生在回答簡單問題的時候,學習自信心也會隨之提升,這個時候,再適當地增加提問難度,學生也能更快地適應,從而保證學習效果[8]。而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分組討論匯報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將學生分為不同分學習小組,由每個小組推選1名組長。其次,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課堂上的案例進行診斷、鑒別,并且嘗試性提出具體的治療方案。最后,由組長將小組所有成員的討論內容總結起來,進行歸納并且發言。小組發言之后,教師還可以讓不同的小組進行組間討論,更好地提高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更好,同時主觀能動性隨之提升。學生小組討論完成之后,教師需要將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然后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本堂課的具體知識點與教學重難點,鼓勵學生積極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并且進行深入的思考,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保證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風濕病學的教學難度相對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常規的教學方法很難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保證課程教學效果,教師還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PBL結合CBL教學法屬于新型教學方法,將其運用于風濕病學教學中,能夠起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還需要更加重視PBL結合CBL教學法的應用,結合PBL結合CBL教學特點,提前做好課前準備,設置相應的課堂問題,并且引導學生完成課前學習,再結合案例進行具體的課堂教學,更好地保證風濕病學課程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