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夏俊男 劉 然 房俊楠 張彩霞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99)
PBL教學法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對問題進行分析,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團隊能力等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通過對問題的研究和對答案的探討,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們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小組的教學形式也使學生們學會如何進行團隊合作,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在口腔醫學教學中引入PBL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本文將詳細分析。
常規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大班授課為主,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比較被動,不能很好地參與到教學中[1]。早在1998年開始,醫學院就開始對常規教學模式進行改革,PBL教學模式也逐漸地替代了常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已經成了學習的主體。我校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主要是將PBL教學模式與常規的教學模式相互結合,并且分析學生對此種教學模式的接受程度,以便進一步優化與完善學生對課程的教學滿意度,也為教學的改革奠定了有力的基礎[2]。PBL教學模式在口腔醫學專業中應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將常規教學模式與PBL教學模式相互結合,可以幫助引導學生采取正確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遇到問題可以獨立思考,并與團隊合作,提高對問題的解決能力。在課堂后,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再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以此來保證PBL教學模式更加完善,同時,也可以促進口腔醫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科研思維得到有效的鍛煉。學生在課程結束后,通過課后的學習討論與評價,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3]。
應用PBL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都能夠較好地對自身角色進行調整,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責任感,可以從原本的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對學生自學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受益終生。教師可以從講授者轉變成為輔導者,充分發揮資源庫等輔助角色,國外的有關調查資料顯示運用PBL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學生能力的培養[4]。
依照PBL教學方式的特征,本文主要以口腔醫學當作是突破口開展PBL教學實驗,從而探索該模式在口腔醫學中的運用價值,確保該模式可以逐步地運用在口腔醫學教學中,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PBL教學模式作為一類新的教學方式,國內的報道相對比較少,這就導致臨床教師缺乏對該種教學模式的認知,只是熟悉其基本的內容和概念。對此,需要引導教師能夠及時地反應,全面地查看PBL教學的相關資料,搜集到全部可用的信息,充分地運用PBL教學內容評價方法和操作方法,查閱國外和香港大學中PBL教學資料。在該期間段內,教師需要充分地運用互聯網絡技術中資源共享的功能,在PBL網站、大學網站中翻閱數據資料,對PBL的特征、概念以及方法等都有全方位深度的了解。然后,開展多次集中式的學習和討論,確定教學的方法和原則,對討論和學習中所有的問題需要及時的歸納,尋求出答案。例如,在翻閱文獻的過程中,有一份PBL的評價報告內有英文單詞Brainstorming,但是在漢語詞典內將其解釋為中風、腦卒中,但根據本資料的內容和意義可以看出該單詞的翻譯顯然不是中風、腦卒中的意思,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帶著問題請教其他教授[3]。對教學知識進一步探討和交流,獲得更多的知識內容,了解到該詞匯的具體意義。
PBL教學模式下,需要教師積極地轉變角色和觀念,這就需要院校積極地組織PBL教學培訓活動,選出優秀的骨干教師參與到PBL學習班內,促使教師可以全面和深入地學習到PBL教學模式和設計等相關問題,認真地聽取教授的講座,對教師開展全方位的培訓,組織各個科室中的骨干教師能夠對問題及時討論,從而有效地提升教師對教學模式的理解和認識力[4]。
經過反反復復的討論和學習,與口腔醫學的實際狀況相結合,確定口腔醫學開展 PBL教學中的基本原則與方法。設計問題時,需要將教科書當作基礎,將書本中的知識內容當作是教學的主線條與臨床中常見病、多發病等多種疾病當作是重點,將患者的病歷資料詳細地搜集,把各類臨床的實際案例實施分類和歸納,對于臨床中運用的每一個病例,需要詳盡地提供學習資料的內容,其內容主要包含疾病的病因、病理、診斷、牙齒發育、治療以及其他學科中的有關知識內容,在設計時需要確保病例在30分左右。從實際著手對問題分析,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重點教授臨床診斷、鑒別診斷以及治療方法等內容[5]。
教師在準備集體備課時,需要帶教教師及時地轉變教學的觀念,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是運用引導性的發言并不會開展大量的知識內容講授。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可以過多地干涉學生的自由和發言,引導講話相對比較少的學生對自身的意見進行發表,對學生遺漏的重點議題更需要進行提示。對于教師來講,PBL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當好資源庫。對此,對教師知識的廣度有了全新的需求,深度更是要求較高。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備課的時候,能夠多多翻閱文獻和資料,遇見學生會提出的各類復雜性問題,給予其正確的答案。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需要認真地學習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修復學、口腔外科學、牙體牙髓病學、口腔預防醫學以及口腔正畸學等多種學科,以便于保障教學的全面性[6]。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開展PBL教學。首先,確定教學的內容與課程導師:依據口腔醫學專業的教學大綱與學生需求,在學校內開展PBL課程,采用的是案例討論方式,課程導師均是我校骨干教師,具有比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與教學經驗。其次,課程的設計:在PBL教學過程中,重點強調“以問題為中心”,強調以下四方面的重要性。第一,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與學習能力。第二,選擇與本課程相關的課程。第三,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合適的案例[7]。第四,導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的辦法。再次,課前的準備與課堂教學:將所有學生進行隨機分組,每組8-9人,每組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相上下,由成績比較優越或者較活躍的學生擔任組長與記錄員的工作。每個案例在三次的小組討論課程當中完成,每個討論為三個課時。關于課堂上涉及的案例與疑難問題,學生應該在課后收集相關資料,在為下一節課上與組員進行討論,最后對討論進行總結與評價,老師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并充分講解相關知識,促使學生可以更加系統化地了解。加之,各組學生之間的培訓:向學生詳細介紹PBL教室內的各種教學設備及其使用方法,由于很大一部分學生都沒有接觸過PBL課程,所以,應該重點介紹PBL教學的目的、意義以及與常規教學方式之間的區別。通過培訓可以促使學生全面了解到自身的角色與任務。最后,評價系統:課程結束后,每個學生都需要提交一份書面報告,其中包括自評與互評。依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報告以及對專業知識的認知程度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分。并制定一個“PBL教學模式的反饋表”,充分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掌握不足之處,在接下來的教學中不斷地改進,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8]。
綜上所述,口腔醫學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是高等專科學校教育的精髓,采用實用、創新的教學模式也是口腔醫學教育改革的重點所在。口腔醫學比較重視學生的實踐性,在學習過程中,只有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與綜合能力。因此,不斷探索教學的新方式,盡可能地提高教學質量,是口腔醫學教學改革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PBL教學模式在口腔醫學教學改革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可明顯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與綜合能力,達到教學的最佳目的,推動醫學教育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