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賢國
近十幾年來,由于教育招生并軌以及打工潮的興起,武陵山片區的農村,留守兒童漸漸增多,隔代教育較為普遍,少年兒童缺乏親情滋潤,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孤僻、缺乏合作精神、厭學等不良習性,學習、生活毫無目標,毫無規劃。如何培養合格的勞動者,進行中小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培養學生的興趣,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生涯規劃,規劃自己的未來,掌握一技之長,提升整體綜合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生涯規劃意識的萌芽和完善與班級氛圍和師長期待有密切關系。正面、積極、和諧的班級氛圍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使之刻苦學習,反之,學生可能失去學習興趣,喪失學習目標,因而破罐破摔,對自己的未來缺乏責任心,更無法做到生涯規劃。師長的期待更是促進學生生涯規劃意識萌芽和完善的催化劑,正面而合理的期待,可以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完善自己的生涯規劃。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發展和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針對這一相對特殊的群體,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從人的發展的高度來推行課程的整合,在課程的整合過程中挖掘教材所蘊含的生涯規劃素材,滲透生涯規劃教育,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和諧發展。
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生涯規劃意識、社會責任感和危機意識的重要載體。中小學現行教材中,就包含有豐富的生涯規劃活動素材,如何將教材中的調查與研究等活動內容與研究性學習、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等課程整合在一起,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改變教育觀念,推進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的整合
教育觀念是教育工作的理性支撐,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加強教育觀念的更新,在更新教育觀念的基礎上推行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的整合,用科研的力量團結教師,拓展教師的眼界,轉變教師的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和學生觀,變更以前的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為以學生個性發展為中心的開放式、活動式教育教學模式,解放學生的頭腦和雙手,促進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我們正是以這些宏觀的教育思想更新為依托,以學生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挖掘教材中的生涯規劃體驗活動素材和社會資源,以課題研究的形式推進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的整合,運用自己所學到知識解決實踐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在實踐活動中開展生涯規劃實踐,以實踐活動延伸和升華課堂教學。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明晰自己的興趣愛好、人生理想和個體特質,用正面、積極、和諧的環境氛圍和正面合理的師長期待,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確立正確的生涯規劃定位,完善自己的生涯規劃。換句話說就是在豐富多彩的生涯規劃實踐活動中,營造正面和諧的生涯氛圍,培養學生圍繞生涯規劃將書本知識活化為自己內在的知識和能力,逐步養成關注自身興趣特長、關注社會發展需求的生涯規劃意識。
二、優化教學模式,致力于生涯規劃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課堂教學是學校生涯規劃教育的主陣地,涯規劃教育貴在創新,重在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引領學生感悟自身特質、追求人生價值,提升自己的能力,促進自己綜合素質的和諧發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完善自己的生涯規劃。我們在各門學科與實踐活動的整合研究中,依靠社會力量,挖掘教材素材和本土資源,結合各門學科的實踐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生涯規劃教育內容,加大生涯規劃教育力度,拓展生涯規劃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涯規劃實踐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從他律走向自律,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注重教學行為,從育人的高度來深化生涯規劃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科課程與實踐活動的整合研究,是我校素質教育的一個縮影。各門學科教材,本身就包含著十分豐富的生涯規劃實踐素材,我們在課程整合研究中,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注重課堂教學行為:體現“引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激勵”,將微笑和激勵帶進課堂;體現“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實踐的活動場所,在實踐活動中升華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為學生打開知識的窗戶,讓學生領略到科技發展的壯麗景觀,為學生體會職業生涯的魅力提供機會;通過一系列的生涯規劃實踐活動,親身感受科技落后遭受“卡脖子”帶來的無奈和傷痛,從內心深處觸動學生的情懷,從而激起學生“強國有我”的強烈欲望,觸發學生努力學習的動機,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四、以境激情,由情導行,重視過程體驗,強化生涯規劃意識
學生生涯規劃意識的培養,重在實踐過程中的引領和觸發。在實踐過程中,以境激情,由情導行,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過程,淡化結果,注重實踐,重視學生對過程的體驗。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引領學生親身感受我國科技發展中存在的短板,真切感受到西方科技霸凌對我國造成的傷害,使學生的知識見聞、思想觀念、 情感態度與國家未來水乳交融,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樹立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從而觸發學生依據自身特質和國家發展需要進行生涯規劃的動機,實現自身價值和國家需要的和諧統一。
五、以學生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來加強學生生涯規劃意識的培養
以學生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醞釀實踐活動主題,多形式地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根據反饋信息,著眼于“問題”,不斷調整活動方案,找準學生興趣的觸發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使學生的知識見聞和情感體驗與生涯環境情景交融,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生涯實踐,實現學生素質的提升。
綜上所述,我們在課程整合活動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廣大學生與職業生涯親密接觸,親身感受到因科技落后而遭受霸凌的發展危機,從而觸發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因而,我們的生涯規劃教育,真正做到了從課堂走向社會,從社會走向實踐,又用實踐反饋課堂,培養了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實現了學生的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