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河
摘要:落實作業減負、課堂增效與提質就要深刻認識“雙減”政策的意義,通過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教學改革、作業布置、教學評價、課后服務和隊伍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實現。
關鍵詞:“雙減”、增效、提質
一、深刻認識“雙減”政策的意義
1.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就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要培養好下一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讓學生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3.近年來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教育領域暴露出來的問題令人擔憂、形勢嚴峻。
4.高中教育的改革、高考指揮棒的調整啟動了新一輪的教育改革,同時掀起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切口(雙減、五項管理等)、大改革。
二、“雙減”減什么,“五項管理”管理什么?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什么是負擔?筆者在這里只談作業負擔,就是學生不情愿做的、超出身心承受的;作業不適量、難度大、枯燥、單一、機械重復等。
手機濫用,嚴重影響中小學生的視力;睡眠不足關乎人體免疫力;讀物泛濫關乎身、心健康;作業過重成為負擔;體質身心健康是人生一切的前提。
三、如何落實減負增效提質
1.課程建設:開發開設涵蓋“五育”、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豐富的校本課程。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涵蓋德智體美勞“五育”的校本課程體系,重點建立和實施有利于培養師生思維廣度和深度的校本課程。
培養思維廣度的校本課程——高品悅讀:選定閱讀書目,涵蓋德、智、體、美、勞五大方面和所有國家課程學科,分必讀和選讀書目,落實好師生閱讀的激勵、督促、檢查、交流、展示、分享、評價機制。
培養思維深度的校本課程——智力開發:智力開發作為必修系列,在“智力開發”系列中,師生可選修棋類(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燈謎、智力訓練、科技制作或創客、計算機編程、競賽數學之中的一至兩門課程。
其他方面的校本課程——活動與技藝:建立德育、校班級會、團隊活動系列,開設選修系列技藝校本課程(如田徑、球類、游泳、武術、健美操、聲樂、器樂、舞蹈、美術、書法、詩詞、對聯、家政、烹調、插花、刺繡等)。
2.課堂教學:確保每節課高效保質
教師要深入鉆研課標和教材,教師要精準地備好每節課:準確、具體、分層的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基礎性、發展性為主,綜合性納入校本課程;要有準確、具體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低起點、緩梯度、分層次的教學安排;課堂上要精講善練,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確保各層面學生的高度參與和目標達成;每節課結束前設置3-5分鐘的隨堂練習,檢查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
3.教學改革
教師要學習新形勢下教學方法:生本教育、任務群教學、單元教學法、方案教學;采用有效提質的幾種途徑:小組合作學習、分層走班教學、錯題跟蹤與磨題。
4.作業布置
布置作業要有層次性、選擇性、多樣性,可采取如“套餐式、自助餐式”的作業設置模式;學生每天的作業總時長小學3-6年級不超過60分鐘、初中不超過90分鐘、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在校時間(包括課內、課后)可適當安排鞏固性練習或形成性練習;校外的學習任務可以安排預習(先學后教)、閱讀、學生喜歡的校本課程等。
5.教學評價
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三至九年級每學期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分學科每學期一次期中考試(相當于大單元測試);加強學生學習過程評價,采用課堂觀測、隨堂練習、實驗操作、課后作業等方式開展即時性評價,通過定期交流、主題演講、成果展示、學生述評、闖關游戲等方式開展階段性評價。
6.課后服務
可以在文件規定的框架內靈活安排,開展校本課程,如第二課堂、社團活動等,重點在思維深度的培養上;進行作業指導,學生在老師的視線內完成作業更有保障;個別補習輔導與答疑,堂上未解決問題的延伸,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7.隊伍建設
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建設;著實提升教師隊伍的學歷和職稱,打造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三名工程”;著實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通過研教研學研教學,磨課磨題磨課題,追求“精益求精”;進一步構建有效可行的校本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在有章可循的狀態下體現教學質量提高和自身專業提升的成功感;通過跨校聯合教研等方式,促進教師與外界的合作交流:物色先進地區某所較好學校,建立結對共建關系,在學校管理、德育工作、教學教研、教師培養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交流;重點開展聯合教研、課例研討,促進兩校教師之間的交流分享;也可以組織有需要、有意愿的學生和家長前往結對學生交流學習。
四、端正態度、提高能力,真正做到落實減負提質
把事情做成、做好的必要條件——態度、能力,我們要從值不值得做、要不要做、想不想做、肯不肯做、知不知怎么做、能否做下去轉變觀念思考;并且不斷提高能力: 智力、學力、執行力,做、學、思不斷循環。加強思維深度培養,提高智力水平;不斷學習新知,拓寬學習面,提高學力水平;任務驅動,在不斷執行和完成任務中提高執行力。
只要我們目標明確、任務驅動,包括內驅:自強、自省、自勉、自律; 外驅:督促、檢查、評價、交流;一套完善機制的建立和實施,是克服人的惰性、保障工作和學習成效的有效抓手;并且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履行落實的十二字方針:布置、檢查、反饋、糾錯、檢測、堅持;我們一定能落實作業減負、課堂增效與提質。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