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彤彤
一、背景分析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社會經濟與生存環(huán)境影響,農村小學學生的閱讀量十分匱乏,甚至課外閱讀量為零。再這樣的環(huán)境背景下,這無疑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最根本的問題。
農村的生長環(huán)境中的各種多方面因素影響。由于傳統(tǒng)的意識的影響,在其家庭中父母甚至是其他監(jiān)護人缺少書籍的閱讀。農村的書店數量較少并且能開拓學生閱讀量的書籍卻又是微乎其微。
二、教學策略
由于生長環(huán)境的影響,導致在新生入學時,接觸到的讀物只有語文教材。在每學期中大部分學生有且僅有一本讀物,就是語文課本。在三年級剛剛接觸作文時,大部分的學生詞語匱乏,前幾次的作文只能短短寫幾句話,達不到一篇作文的要求。
針對以上情況,采取借鑒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首先每位同學準備一本自己喜愛的作文書進行閱讀。按照不同類別的作文進行歸類積累好詞好句好段落甚至是好篇章。例如:本周三舉行一次班級作文交流會,事先讓全班同學都把自己最喜歡的作文書帶來,課上教師出示本次交流會的主題。學生在自己的作文書中尋找到對應類型的寫作篇目。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大量的閱讀,并且邊讀邊用筆來進行圈畫描寫優(yōu)美的地方。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如果在其他的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有你特別喜歡的詞句就要摘抄下來以作為積累。在這樣的小組交流中,會大大的增加了學生閱讀的寬度與廣度。交流過后,小組推選出最優(yōu)質的作文段落或者文章,利用最后的十分鐘課堂時間進行朗讀品讀。將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段落甚至文章的積累。這樣的一節(jié)課上下來,課后我對學生進行了采訪,學生不約而同的表達出認為這樣的語文作文教學會快速地使自己的作為寫作水平提高。
與此同時,我還將課后服務與作文寫作相聯系。語文作文鑒賞課后,進行對應主題的作文寫作。在課后服務課程中學生當堂練習,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發(fā)現通過作文鑒賞課的學習后,同學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寫作能力以及創(chuàng)作速度。與此同時,學生的思路不再受到局限,發(fā)散性的思維以及寫作速度都有所提高。
在作文教學中,并不只是一個獨立環(huán)節(jié)。在整個語文中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升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既要教孩子們寫作方法與技巧,又要通過閱讀使學生開拓自己的眼界與識字量。在腦海里才會有更多的創(chuàng)作寫作素材,這樣只有大量的閱讀才可以對自身視野的拓寬。
三、教學實施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首先遇到的最常見的難題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字不會寫,新鮮的詞語錯誤的書寫,都是“致命”的問題。這都歸結于日常的學習基礎教學,在教學中要深入詞語的鞏固與運用。再次,作文的結構以及修辭手法這都是學生所遇到的難題。
現我以本學期所教授的三年級上冊語文習作題目《那次玩得真高興》為例,在寫作初期學生缺少共鳴之情,并不會聯系自己的生活進行架構作文內容,甚至有的學生只是簡單的寫出事情的經過,并不能在作文的結尾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這樣的情況狀態(tài)下,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你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像下面這些快樂而又難忘的時刻。現在請同學們來回顧自己的快樂時光,并且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思考,也可以用小組討論的方法來進行學習探討,開放學生的思維喚醒他們沉睡的記憶。
通過課堂講解以及學生的思考總結歸納語言,使其在寫作中融入親身感受,這樣的作文不僅感情豐富更會打動讀者,產生共鳴。
作文的書寫與創(chuàng)作不僅是對文學的創(chuàng)作更是對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表達。我認為每周的一篇日記則會更好的幫學生把這份感情記錄下來,練習文筆與寫作技巧能力。
在學生遇到寫作文的時候,教師應該及時做好的疏導工作,這樣會大幅提升他們寫作興趣的,以至于寫出更加豐富的多彩的文章。
一定意義講,小學三年級的語文,剛開始有語文作文的教學,一上來就寫“長篇大句”對于農村基礎薄弱的孩子來說,未免有些困難。現目前階段,我認為,小學低段是學生語言發(fā)展最佳階段,抓好低年級寫話的教學,不僅可以將語文學習打好基礎,還可以促進學生語言、思維以及觀察等多種能力提升。但是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相對較少,且對事物缺乏敏銳的觀察與思考能力。因此,寫話對于低段學生說,是一項艱巨又重要的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培養(yǎng)學生寫話的習慣,是學生寫好作文、學好語文的“基石”。寫話教學的指導興趣為重。要始終,把“對寫話有興趣”放在首位。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興趣,不是寫話教學的 “前奏”,而是寫話教學重要內容。多說少寫。寫話訓練必須先說、先交流,可以用同桌互說交流、小組內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先說,然后再根據說的內容能寫。形式多樣。寫話訓練常見形式有:組詞成句寫話、填充句子寫話、看圖寫話、觀察寫話、想象寫話等。這些形式應交替使用,使學生保持新鮮感。低年級的學生最喜歡的形式是“活動寫話”,主要形式有:看看一說說一寫寫;畫畫一說說一寫寫;演演一說說一寫寫;做做一說說一寫寫;唱唱一說說一寫寫。
在這些方式中,一定要讓學生先 “動”起來,只有通過某項活動,學生才能有話可說可寫,有話想說想寫,有話愿說愿寫。
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是其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基礎。寫作是非常個性化的話動所以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寫作,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作文教學,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也要發(fā)展其思維能力,側重點在“如何思考問題的方式的教育”上,即讓學生學會怎樣想,怎樣想清楚,怎樣想得好。
情感是作文的靈魂。作文情感來自于生活體驗。脫離生活的純技巧的訓練是不可取的。同樣“流水式習作批改”方式無疑是最不受全體學生歡迎的。
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似乎是天平的兩個砝碼,很難平衡。目前小學階作文教學興趣是寫作活動最重要的內驅力。習慣對人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是重要的教學目標。作文習慣的養(yǎng)成重在“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