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犇
華羅庚曾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詮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數學抽象化的特征,導致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感到很吃力。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加強數學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努力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已成為重中之重,我們必須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和興趣為出發點,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降低學生與數學教學內容的距離感,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感知數學的魅力,在課堂中巧妙營造現實生活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一、攝取生活元素,了解數學實用價值
陶行知生活化教育思想認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對于學習數學知識不僅能拓展人的思維,也能有效地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運用數學知識去理解周圍的世界。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強化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原理、鞏固數學理論,從而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實踐研究表明: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情景,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聯系實際生活,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接納的程度就會越高,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學生在學習新知時的陌生感,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價值觀,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例如:在學習利用方程組解決問題等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對于現實生活的重要性。例如生產生活中的配套問題:
一張桌子由1個桌面,4條桌腿組成,如果1m3木料可以做桌子的桌面50個或做桌腿300條,現有10m3木料,那么用多少立方米的木料做桌面,多少立方米的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與桌腿,恰好能配成桌子?能配成多少張桌子?
上述問題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方程組來解決:
設用m3的木料做桌面,m3的木料做桌腿,則
答:用6m3的木料做桌面,4m3的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與桌腿,恰好能配成300張桌子。
在上述的問題中,學生會聯想到自己所使用的課桌,對于他們來講是比較熟悉的,學生通過做題會發現問題中的數據是真實的,并且與自己的生活關聯性很強,這樣就可以營造真實的生活情境,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認知,增強知識體驗而言是很有價值的[1]。
此外,從新課改的角度觀察,學生學習數學需要回歸到熟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的初衷,通過數學的學習,能形成從數學的角度敏銳地審視各種問題,能用數學的方法和策略,嚴謹、靈活地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培根說過: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愛因斯坦說過:在你離開學校后忘記了學到的一切,最后剩下的就是教育。而這些“剩下的”恰恰就是核心素養。
二、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要不斷向課堂滲透生活教學思想,如果在數學知識學習中,能夠融入生活情境,學生就可以更快地去思考,進入到自主學習的狀態,這對于提升數學教學質量、促進數學教學發展是很有價值的。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內容需要不斷地優化,由此增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與語文課不同,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接觸到的往往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數字和算式,這常常令他們感到索然無味,甚至昏昏欲睡。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營造生活情境開展教學活動,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更多地引用他們喜聞樂見、生動的生活素材,把課堂引向生活,通過講故事、進行情景劇表演、多媒體展示等方式,營造生動的故事情境來進行教學,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各種契機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與邏輯能力,促使學生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知識靈活運用能力。
三、設定探究活動,增強數學生活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依靠開展探究活動來進行,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可以親自去探索、分析、解決問題,增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這樣就會慢慢將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融入到實際探究活動中,不僅可以提升數學知識認知,還可以增強數學生活體驗,從而鍛煉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上,可以適當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指導他們自主探究、全過程參與,積極應用數學基本知識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從而有效消化課堂教學內容,形成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實現數學素養的真正提升。
四、回歸生活空間,讓課堂滲透生活味
課程標準中提到“學有價值的數學。”生活是數學的源泉,讓數學回歸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回歸生活空間,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激發學生自覺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生活的味道自然彌漫在課堂上,課堂教學環節中到處都有生活的影子,教學緊密聯系生活例子,從現實生活背景導入,從而增添生活氣息。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精研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蝴蝶、飛機、五角星、水中倒映等幾幅生活中的軸對稱圖案,教師讓學生觀圖激趣,導入新課,充分感受軸對稱圖形的對稱美與平衡美,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激活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思維能力。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生活元素處處可見,無論是在教學的哪個環節,數學內容都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有了生活元素的滲透與引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會不斷增強,數學思維才能變得靈活和發散起來,選擇科學合理的生活化教學方式,才能構建富有美感的教學課堂,生活化的學習氣氛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