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坤
摘要:目的:分析預見性護理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及心理狀態的影響。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某監獄服刑人員中選取80例高血壓患者,按單雙序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血壓水平、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結果:護理后,觀察組血壓低于對照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高血壓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利于血壓控制,改善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高血壓;預見性護理;生活質量
高血壓是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特征,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對患者危害較大,起初癥狀不明顯,隨著血壓持續升高,血管壁承受壓力增加,會引發腦卒中、冠心病、腎衰竭等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強調在患者發生疾病前,提前預判相關征兆,經外部干預對疾病進行有效預防,從而保障患者安全,減少因發現不及時、處理不當所致的不良后果,改善患者生活及生存狀態[2]。本研究分析預見性護理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及心理狀態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監獄服刑人員中80例高血壓患者,按單雙序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服刑人員均為男性。對照組年齡27~83歲,平均年齡(55.34±3.21)歲;高血壓病程1~10年,平均(5.52±0.32)年。觀察組年齡26~83歲,平均(55.21±3.18)歲;高血壓病程2~9年,平均(5.51±0.25)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均為監獄服刑人員;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協議書。排除標準:合并肝、腎等器質性疾病;精神、語言功能障礙。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為患者提供降壓藥物,定時進行血壓監測,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
觀察組實施預見性護理。(1)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依據高血壓患者特點及護理要求,建立預見性護理小組,邀請醫師、護理人員參與,預測監獄服刑人員高血壓患者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確定有效的護理方案,嚴格按照護理方案執行日常護理操作。(2)預見性風險評估:護理期間,對患者的血壓變化進行記錄,依據患者的反饋、癥狀及其相關情況,結合既往工作經驗明確可能存在的風險,主動通過藥物、運動、及飲食控制等方法規避。(3)預見性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事首先考慮高血壓對患者情緒、心理造成的不良影響,對其實施心理評估,分享成功病例,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幫助其樹立自信,積極配合臨床一系列護理操作,確保患者的血壓始終控制在合理范圍。(4)預見性并發癥管理:在護理時應明確高血壓患者可能存在的腎臟損害、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并發癥,加強重視,對并發癥管理方案進行完善,定期測量血壓,使患者的血壓值控制在合理范圍。(5)護理總結:每周召開小組會議,總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保證臨床護理質量及效率,最大限度規避因高血壓所致的各類嚴重疾病。
1.3 觀察指標
(1)血壓水平:比較兩組舒張壓、收縮壓,正常血壓為收縮壓90~140 mmHg,舒張壓60~90 mm Hg。(2)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3]。SAS以50分為臨界值,輕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以上。SDS以53分為臨界值,輕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以上。分值越高,提示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3)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4]評估,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每項10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
護理前,兩組收縮壓、舒張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環境的改變,高血壓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發病原因與年齡、飲食習慣、體重、遺傳等因素相關。臨床主要通過用藥、改善生活方式等方式,使患者血壓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圍[5]。有數據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7.9%,且患病人數呈逐年增多[6]。在監獄服刑人員中,高血壓時有發生,為監獄發病率最高的疾病,對患者健康危害較大。因此,應加強對監獄服刑人員中高血壓的重視,定期測量血壓,了解患者血壓波動情況,進行有效處理,確保患者血壓穩定,保障其安全。除了加強血壓監測及用藥之外,還應采取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常規護理的護理內容和方法單一,有效性不強,并且不具備預見性特征,整體護理效果不佳。
預見性護理是指在疾病發作之前,及時發現先兆癥狀,進行病情預判,并配合臨床醫師工作,盡快對患者進行處理等,在短時間內,控制相關風險,使患者的病情保持穩定,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本研究通過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分別從風險評估、心理護理、并發癥管理等方面進行預判,對高血壓患者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總結,提前干預,從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水平低于對照組,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預見性護理在監獄高血壓患者中具備有效性,不僅能夠控制患者血壓水平,還能夠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可較好的控制患者血壓控,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侯芳.預見性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0):170-171.
[2]邵雯倩,郭旭凈.預見性護理預防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0,20(18):227-228.
[3]胥婭娟,楊德瓊.預見性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急性期患者并發癥的影響研究[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6):207.
[4]何依娜.延續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出院后獨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會適應狀況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3):274-276.
[5]左珍燕.延續護理對高血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4(22):288-289.
[6]李小卉.延續性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術后再出血率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4):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