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摘要:目的:分析對糖尿病患者采用中醫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方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研究組采用中醫臨床護理路徑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對比兩組血糖水平、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結果:研究組疾病知識掌握率、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以中醫臨床護理路徑為指導,對幫助患者降低血糖水平,提升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及護理滿意度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糖尿病;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屬于臨床高發病,會引起心、腎、血管、神經等器官出現器質性或功能性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1]。臨床護理路徑屬于新型臨床護理方案,是由科室醫護人員或者有關部門對手術或者特定疾病制定出的醫療護理干預程序。本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以中醫臨床護理路徑為指導開展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方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1例。對照組年齡36~71歲,平均年齡(53.51±5.81)歲;男21例,女20例。研究組年齡36~72歲,平均年齡(54.01±6.03)歲;男22例,女1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入院后予以常規的健康宣教,住院期間定期參與相關健康教育講座,出院時候予以正確的出院指導,責任護士在患者出院1周之后,通過電話方式對其進行回訪。研究組采用中醫臨床護理路徑指導展開護理健康教育。具體步驟:(1)入院第1天。介紹病區環境與入院須知,做好入院評估,同時向患者發放臨床護理路徑表與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冊,了解患者對糖尿病有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向患者介紹中醫臨床護理路徑的方法及優點,以此得到患者及其家屬在治療及護理過程中的積極配合,說明各項檢查之前的注意事項,遵循醫囑執行具體護理措施,按照患者實際病情、身高、體質量、飲食等,對其每日所需要的熱能進行計算,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同時以飲食日記卡的形式發放至患者。護理人員重視情志護理,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采用順情解惑、移情怡性等手段疏導患者不良情緒,確保治療工作與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2)入院第2天。了解患者前一日進餐情況,并講解飲食誤區與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同時講解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重要性,闡明治療要點,即飲食治療、糖尿病教育、運動鍛煉、藥物治療及自我監測;按照疾病的證型予以患者合理的飲食指導,如肝胃郁熱證適宜食用開郁清熱的食物。(3)入院第3天。按照醫囑指導患者用藥注意事項,介紹胰島素的種類、注射技能及部位、選擇和更換保存方法與相關注意事項等,口服降糖類藥物的種類與服藥時間。(4)入院第4~11天。護士長每周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一次糖尿病飲食有關的知識小講座;按照醫囑予以患者中藥泡腳與貼敷、艾灸、耳穴埋豆、穴位按摩以及中藥保留灌腸等相關技術;了解患者飲食情況,并予以適當調整;告知患者運動需在飯后1 h左右,按照個性情況選擇適度的有氧運動,比如太極拳、行走、氣功及慢跑等,運動的時候,隨身攜帶糖塊與糖尿病卡,以防止意外情況發生;發放與糖尿病知識有關的問卷調查表,以此了解接受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對于糖尿病知識的具體掌握程度。(5)入院第11~14天(出院):依據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度,對相關知識進行二次強化;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予以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出院后帶藥的用法與相關注意事項,切忌隨意減量或停藥,注意監測血糖與定期進行門診復查,告知患者如何預防低血糖,保持眼、口腔、會陰及皮膚等部位清潔衛生,以免出現外傷,堅持飲食與運動相結合的原則。
1.3 觀察指標
(1)疾病知識掌握情況:采用院內自制的糖尿病知識問卷調查表統計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滿分100分,分值≥85分為掌握,60~84分為基本掌握,<60分為未掌握,總掌握率=(掌握例數+基本掌握例數)/總例數×100%。(2)血糖水平:靜脈抽血測量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采用高壓液相離子交換層析法測量糖化血紅蛋白水平。(3)護理滿意度: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科室自制)評估,總分100分。分值≥85分為滿意,60~84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基本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研究組疾病知識掌握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滿意度(滿意19例、基本滿意20例)高于對照組(滿意15例、基本滿意10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951,P<0.05)。
3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發生率高,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患病率呈增高的趨勢。臨床治療糖尿病主要包括疾病教育、醫學營養治療、運動治療、血糖監測和藥物治療。而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一項重要手段,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夠調動患者積極性,使患者較好的配合治療,可控制疾病發展,有效防止各類并發癥發生及發展,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升[2~3]。B695E358-CED0-4EEC-A112-7AE2E8EC2CE8
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屬于一種新型的干預方案,可以預見性指導臨床護理人員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實用性極好[4~5]。該護理還能使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度有所提升,也能使患者護理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提升[6]。中醫臨床護理路徑首先評估患者疾病的掌握情況,并引導患者家屬參與到干預工作中,同時重視患者的情志護理,確?;颊呖梢员3制椒€心態,避免因不良情緒影響治療依從性及病情恢復,從而提升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與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疾病知識掌握率及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中醫臨床護理路徑通過開展飲食及運動指導,可幫助患者改善胃腸功能,提升機體免疫力[7~8]。同時積極指導患者用藥,開展糖尿病知識小講座,按照醫囑予以患者中藥泡腳與貼敷、艾灸等,了解患者飲食情況,并予以適當調整,對調節患者血糖水平有著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較對照組低。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時以中醫臨床護理路徑為指導,可幫助患者降低血糖水平,提升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及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劉曉莉.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智慧健康,2020,6(3):62-63.
[2]徐程英.探究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6):140,180.
[3]杜娜娜,陳方方.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臨床護理中的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35):246-248,252.
[4]闞媛媛.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0):103-104.
[5]王春民.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用于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8):110-111,114.
[6]楊紅云.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療效及血糖水平,體質指數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20,33(1):136-139.
[7]曾霞,田維君.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糖尿病腎病中的應用價值[J].中醫藥導報,2016,22(17):3.
[8]胡成青.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6(9):147-148,149.B695E358-CED0-4EEC-A112-7AE2E8EC2C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