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珍
柳州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廣西柳州 545000
肝硬化疾病在我國臨床上較為常見,其屬于一種慢性肝疾病,可由一種或者多種病因造成肝臟彌漫性損傷。肝臟受到慢性炎癥影響后,細胞的外基質會過度沉積,導致肝纖維化,并逐漸形成假小葉及再生結節,最后發展為肝硬化,該疾病的病程比較緩慢,在早期并無明顯的癥狀,到后期,會表現成肝功能受損以及門脈高壓,到晚期,便會出現肝性腦病、原發性肝癌等疾病。在我國,主要是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肝硬化,乙肝導致的肝受損,到后期便會發展成肝硬化,而丁型肝炎病毒主要是依靠乙型肝炎存活,其作用是加快肝硬化形成,丙型肝炎病毒同樣會導致肝炎,還會導致肝損傷,有30%的丙型肝炎患者會患上肝硬化。有研究者對肝硬化患者資料進行研究發現,乙肝肝硬化占比76%,酒精肝硬化占比11%,還有其他類型肝硬化占比為13%,結果過顯示,乙肝肝硬化患者人數最多。文章主要研究乙肝肝硬化的中西醫治療進展,具體綜述如下。
在中醫中,把肝硬化歸類為“鼓脹”“黃疸”“脅痛”“癥瘕”“積聚”等范疇。在很早以前,有關中醫書籍就已經對肝硬化相關癥狀以及體征有所描述,其中,《靈樞·水脹篇》中表示:什么是鼓脹? 腹部鼓脹,全身腫大,與膚脹相同,皮膚呈青黃色,腹部青筋暴起。這便是鼓脹病的癥狀。采用中醫治療的方式,可有效延遲肝硬化進程,還有可能使早期的肝硬化發生逆轉[1]。
有研究者表示[2],乙肝肝硬化病機主要是素體脾虛,有濕度,且外感雜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脾虛濕盛等情況,最后造成濕毒堆積,擾亂患者營血,使得血、濕、氣、痰集聚在脅下,時間久了便會導致疾病發生。還有研究者提出,形成乙肝肝硬化的原因還與濁毒、虛等有關,由于患者的體內長時間濕熱堆積,肝氣郁滯,還有患者的飲食不規、瘀血內阻等,最后造成乙肝肝硬化。總而言之,人體的正氣虛虧,加上外來邪氣的侵入,便是乙肝肝硬化發生的原因[3]。
治療乙肝肝硬化屬于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采用中成藥既方便,又實用,目前,該方法于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有研究者[4]對乙肝肝硬化患者分別采用軟肝丸和鱉甲煎丸進行治療,結果顯示,兩種藥物的療效相近,但是,就血清蛋白以及膽堿酯酶的提升方面,軟肝丸的效果更具優勢。相關研究[5]采取試驗證明,益氣解毒通絡顆粒可有效治療乙肝肝硬化疾病,治療原理是對血清中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濃度進行抑制,使血小板內衍生生長因子的濃度得以提高,進而達到抑制病理血管生長的作用,促使正常的血管生長。有研究表示,扶正化瘀膠囊能夠活血化瘀,對肝臟有益處,該藥物可降低炎性因子分泌,進而達到抑制肝硬化進一步發展的可能。還有類似研究[6]表示扶正化瘀膠囊與恩替卡韋聯合可有效縮小門靜脈的直徑以及脾厚度,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只使用恩替卡韋。
經驗方加減屬于醫生在不斷治療的過程中所總結出來治療乙肝肝硬化的方法,有研究者對最近10 年乙肝肝硬化采用中醫治療進展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所有的標準用藥中,使用次數最高的藥物便是補虛藥,其主要原因是乙肝發展到肝硬化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難免導致人體正氣不足的情況。然后是活血化瘀類藥物的使用,相關研究顯示[7],采用活血化瘀的藥物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肝內的血液循環,使得肝硬化過程延緩。有研究者表示,導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肝血瘀滯以及正氣不足,其研究將臨床經驗和肝硬化疾病的特點結合起來分析,最終給出一種新的治療方式,即益氣扶正和化瘀生新,并創立出軟肝湯,以此來治療肝硬化疾病,軟肝湯成分有:三七、丹參、茯苓、半邊蓮、葉下珠、桃仁、郁金、五味子、炒白術、醋鱉甲等,研究表示[8],利用軟肝湯來治療肝硬化,其機制是軟肝湯能夠有效減少TGF1mRNA 的表達,進而達到阻止肝星狀細胞激活以及細胞外基質合成的目的,最后將與肝硬化相關誘因進行消除。在臨床上,軟肝湯主要是用來治療肝硬化早期病患,且治療效果顯著。
乙肝肝硬化病理機制是肝臟彌漫性纖維化、 假小葉以及再生小結節的形成,該疾病分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其中失代償期表現是肝功能衰退、門靜脈高壓與一系列相關并發癥。乙肝肝硬化的診斷標準:①組織學亦或是臨床上顯示出肝硬化依據;②病因學確定HBV感染。經過病史或者相關檢查確定、并排除不屬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肝硬化,比如HCV 感染或者藥物、酒精感染等[9]。
在臨床上,護肝藥物的使用比較普遍,但是,大部分并無循證醫學證明,臨床常用護肝藥是:熊去氧膽酸以及水飛薊素等[10]。患有乙肝肝硬化,會表現出不同程度膽汁淤積,利用熊去氧膽酸可使內源性膽汁進一步排泌,使膽汁淤積的癥狀得以改善。有研究者進行試驗后表示,熊去氧膽酸可降低患者的總膽紅素(TBIL)、-谷氨酰轉肽酶(GGT)、總膽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堿性磷酸酶(ALP)、直接膽紅素(DBIL)、血清清蛋白(ALB)等。但是,半年后自發性腹膜炎、原發性肝細胞癌、消化道出血以及死亡并發癥發生率相近,該結果說明,熊去氧膽酸能夠有效延遲乙肝肝硬化疾病的發展,對肝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11]。水飛薊素的作用有:抗脂質過氧化、解毒,對肝細胞膜保護等。有研究者對恩替卡韋與水飛薊素聯合治療肝硬化進行研究,并對其療效評價得出,將恩替卡韋和水飛薊素聯合起來使用,患者的HBeAg、血清HBV DNA 其轉陰概率高于僅使用恩替卡韋治療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也能證明兩者聯合使用治療肝硬化的效果更佳。
已有研究提示,對患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進行治療時一定要及時采取抗病毒干預,對乙肝病毒復制進行抑制,降低肝臟受損,預防病情不斷惡化,還能改善患者預后。據相關指南提示[10],若患者患有乙肝肝硬化,不管ALT 及HBeAg 的情況如何,均需要實行長時間抗病毒治療,對于初期治療的患者而言,可優先選擇恩替卡韋、 聚乙二醇化干擾素Peg-IFN 亦或替諾福韋酯進行治療。IFN 的使用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肝衰竭等相關并發癥,所以,對于失代償期的患者不得使用該藥物,失代償期患的用藥應當謹慎。還有研究者[12]證明替諾福韋艾拉酚胺可以用來治療慢性乙肝炎,試驗表明,25 mg替諾福韋艾拉酚胺的治療效果和300 mg 替諾福韋酯的治療效果相似,3 者均適合乙肝肝硬化治療。
腹水屬于肝硬化失代償期比較常見癥狀,據有關調查顯示,超過75%的肝硬化患者會合并腹水。對腹水的治療可根據《肝硬化腹水及相關并發癥的診療指南》中的建議實施,對肝硬化腹水患者進行治療包含對其攝入鹽量進行控制,同時服用利尿劑。前列地爾屬于一類擴張肝腎血管的藥劑,可有效促進肝臟血液的循環,是肝臟細胞代謝功能增強,促進細胞增殖。有相關研究者發現[13],使用前列地爾與恩替卡韋聯合治療肝硬化腹水患者,能夠明顯緩解患者腹水癥狀。就患者腹水預后方面,有研究者研究發現,采用TNF-水平可對預后進行預測,若患者屬于初次腹水,這時基線腹水TNF-水平就會越高,說明預后差。TNF-判斷預后的機制為肝硬化失代償期的內毒素將免疫細胞激活,造成大部分細胞因子TNF-表達由于肝臟損傷在清除細胞因子時能力有所下降,由此可見,TNF-表達水平和患者的病情程度有關聯[14]。
對于肝硬化患者采用中西醫聯合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有助于優勢互補。有研究者通過實驗,對兩組患者進行研究,其中,對照組的患者使用常規西醫進行治療,其中包含支持、退黃、保肝以及降酶,而觀察組的患者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以中西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轉陰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還有研究者研究發現[15],對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西醫聯合蒼牛防己黃芪湯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腹水癥狀,使其腹水率大大降低。相關研究者對異甘草酸鎂與阿德福韋酯膠囊聯合健脾行氣湯治療肝硬化進行研究,給對照組患者使用異甘草酸鎂與阿德福韋酯膠囊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健脾行氣湯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肝纖維化相關指標以及肝功能明顯優于對照組,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能夠有效治療肝硬化,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纖維指標。還有研究者[16]使用鱉甲煎丸與恩替卡韋聯合治療肝硬化,最終結果表示,肝硬化患者的肝纖維化以及肝損傷度均得到良好的治療,無明顯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對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中醫治療、西醫治療或者中西醫結合治療均有明顯的效果,中醫或者西醫均有各自的優勢,將兩者結合也是各取所長。因此,在對乙肝肝硬化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對肝硬化患者采取適合的方式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抑制病毒復制,改善其肝功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文章對3 種方式研究進展進行分析,既能為相關醫院提供數據參考,還能進一步推進乙肝肝硬化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