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HBV 屬于DNA 病毒,該疾病會隨著病程的發展而逐漸轉變為慢性乙肝炎、肝硬化,嚴重時甚至會誘發肝癌,同時我國慢性肝衰竭患者90%是與HBV 感染有關,對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有著極大的威脅,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療及預后[1-3]。本文就本院于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接診的80 例HBV 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病毒載量不同分為陰性組、低拷貝組、中拷貝組、高拷貝組,各20 例。以此來探討病毒載量對于HBV 感染相關肝病預后及治療效果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本院接收的80 例HBV 感染患者,根據病毒載量不同分為陰性組、低拷貝組、中拷貝組、高拷貝組,各20 例。陰性組患者血清拷貝分數0~103copies/ml,平均年齡(51.64±4.43) 歲,平均病程(10.69±3.58) 個月;低拷貝組患者血清拷貝分數103~105copies/ml,平均年齡(51.83±4.65)歲,平均病程(11.29±3.74)個月;中拷貝組患者血清拷貝分數105~107copies/ml,平均年齡(51.84±4.32)歲,平均病程(12.34±4.85)個月;高拷貝組患者血清拷貝分數≥107copies/ml,平均年齡(54.25±4.98)歲,平均病程(14.48±4.29)個月。四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通過。
1.2 研究方法 通過7500 型號實時熒光定量PCR 檢測儀對患者HBV DNA 進行檢測;通過貝克曼庫爾特AU2700 全自動生化分析系統對患者肝功能進行檢測,檢測方法為偶聯法,檢測內容包括谷草轉氨酶、谷氨酰氨基轉移酶、谷丙轉氨酶;使用BD FACSCanto 流式細胞儀對患者T 淋巴細胞表面標志物CD4 以及CD8進行檢測;對患者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6 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 進行檢測,檢測試劑盒為美國RD公司生產,檢測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過程均按相關說明書進行嚴格操作。與此同時,給予患者抗病毒治療,即使用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
1.3 觀察指標 比較四組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情況、外周血T 淋巴細胞(CD4+T 細胞、CD8+T 細胞)數、肝功能指標(谷草轉氨酶、谷氨酰氨基轉移酶、谷丙轉氨酶)、預后效果,分析患者肝功能與細胞因子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 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四組細胞因子情況比較 陰性組患者白細胞介素-2 為(8.55±1.54)ng/L、白細胞介素-6 為(10.59±2.92)ng/L、腫瘤壞死因子-α 為(11.44±4.28)ng/L;低拷貝組患者白細胞介素-2 為(11.21±2.12)ng/L、白細胞介素-6 為(15.64±3.65)ng/L、腫瘤壞死因子-α 為(17.59±5.64)ng/L;中拷貝組患者白細胞介素-2 為(14.66±2.60)ng/L、白細胞介素-6 為(21.56±4.39)ng/L、腫瘤壞死因子-α 為(22.31±6.25)ng/L;高拷貝組患者白細胞介素-2 為(19.39±3.28)ng/L、白細胞介素-6為(28.76±5.31)ng/L、腫瘤壞死因子-α 為(30.19±7.30)ng/L。高拷貝組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 水平均明顯高于陰性組、低拷貝組、中拷貝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四組外周血T 淋巴細胞數比較 陰性組患者CD4+T 細胞為(38.80±7.63)%、CD8+T 細胞為(29.66±5.32)%;低拷貝組患者CD4+T 細胞為(36.94±6.89)%、CD8+T 細胞為(28.67±5.21)%;中拷貝組患者CD4+T 細胞為(35.18±6.41)%、CD8+T 細胞為(27.29±4.65)%;高拷貝組患者CD4+T 細胞為(34.51±5.66)%、CD8+T 細胞為(27.92±4.94)%。四組患者外周血CD4+、CD8+T 細胞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四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陰性組谷丙轉氨酶為(31.68±11.24)U/L、谷草轉氨酶為(19.67±8.73)U/L、谷氨酰氨基轉移酶為(45.98±14.37)U/L;低拷貝組谷丙轉氨酶為(62.38±19.38)U/L、谷草轉氨酶為(48.76±13.67)U/L、谷氨酰氨基轉移酶為(87.52±22.63)U/L;中拷貝組谷丙轉氨酶為(96.52±31.53)U/L、谷草轉氨酶為(86.89±21.77)U/L、谷氨酰氨基轉移酶為(154.18±41.94)U/L;高拷貝組谷丙轉氨酶為(231.64±69.29)U/L、谷草轉氨酶為(196.38±52.33)U/L、谷氨酰氨基轉移酶為(224.77±62.81)U/L。高拷貝組谷草轉氨酶、谷氨酰氨基轉移酶、谷丙轉氨酶水平均高于陰性組、低拷貝組、中拷貝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患者肝功能與細胞因子相關性 通過Pearson 檢驗,HBV 感染患者谷草轉氨酶與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 呈正相關(r=0.766、0.864、0.811,P<0.05);谷丙轉氨酶與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 呈正相關(r=0.807、0.842、0.851,P<0.05);谷氨酰氨基轉移酶與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 呈正相關(r=0.746、0.773、0.745,P<0.05)。
2.5 四組預后效果比較 低拷貝組預后良好率為70%(14/20),中拷貝組預后良好率為50%(10/20),高拷貝組預后良好率為20%(4/20);隨著病毒載量的增加,預后良好比例明顯下降,高拷貝組預后良好率低于低拷貝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當患者肝細胞出現損害時,會在血液中釋放細胞內的酶,從而導致血清酶含量增加,對血清酶含量進行檢測能夠對肝功能損壞情況進行了解,在本次研究中,其結果顯示病毒載量的提升會使得肝功能水平提升。隨著人們不斷研究與探索,細胞因子在免疫應答調節中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重視。白細胞介素-2 屬于活化T 細胞的細胞因子,通過對T 細胞的刺激,會使得T 細胞生長、分化以及增殖,從而起到誘導細胞毒的作用[4,5]。白細胞介素-6 屬于前炎癥細胞因子,主要合成細胞包括纖維、淋巴、單核巨噬等,在發生感染后,能夠促進抗體產生,進而合成急性期反應蛋白。除此之外,白細胞介素-6 還能夠增強T 細胞表面白細胞介素-2 的作用[6]。腫瘤壞死因子-α 能夠對白細胞介素-6 分泌起到刺激作用,從而引發肝纖維化、腎小管壞死、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障礙等[7-9]。因此對細胞因子水平進行檢測是能夠充分反應患者肝組織損傷情況,病毒載量的提升也會使得細胞因子水平提升。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病毒載量與肝功能損害有著密切聯系,隨著病毒載量的增加,預后良好比例明顯下降,高拷貝組預后良好率明顯低于低拷貝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能夠充分說明病毒載量小的患者預后效果相對較好,病毒載量大的患者預后效果相對較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病毒載量小的患者,病毒相對而言并不是很活躍,因此對肝部損傷比較小,治療難度也因此比較低,使得患者有著較高的預后效果;病毒載量大的患者,體內的病毒相對而言比較活躍,并且在不斷繁殖,因此會對患者肝功能造成較大的損害,從而使得治療難度增加[10,11]。
綜上所述,HBV 感染會損害患者肝功能,且病毒載量的提高會使得細胞因子會肝功能指數上升,從而導致患者的治療效果與預后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重視HBV 感染相關肝病檢測,以此來對抗病毒效果進行評估,一旦出現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則需要對治療方案進行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