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萬泳
(廣西靈山縣三隆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535415)
在我國,非洲豬瘟是一類動物疫情,該病傳染性極強,傳播速度極快,死亡率高達100%,是威脅生豬養殖業穩定發展的“頭號殺手”。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暴發至今,給我國生豬產業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與損失。目前來說,2021年非洲豬瘟依舊持續肆虐,其流行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018年沈陽地區暴發首例非洲豬瘟疫情至今,全國各地陸續發現和確診多例疫情,涉及到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內蒙、山西、湖南、貴州、重慶、上海、青海以及北京等多個省市,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非洲豬瘟疫情傳播范圍非常廣泛。當前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人們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新冠疫情防控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導致非洲豬瘟疫情依然不容樂觀。
非洲豬瘟病毒毒株毒力極強,可傳播給任何日齡、性別、品種的豬。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生豬非洲豬瘟發病率為40%~50%左右,致死率高達100%。截至目前,處置報告疫情撲殺生豬數量不計其數,損失巨大。
導致非洲豬瘟疫情傳播和擴散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下述方面:飼喂生豬污染非洲豬瘟病毒的泔水;調運和交易帶毒豬及患病豬;豬群接觸被非洲豬瘟病毒所污染的工具、物品及車輛以及飼料、飲水;蚊蠅、野豬等也是傳播非洲豬瘟病毒的重要載體。我國人口眾多,對于豬肉的需求量巨大,頻繁調運生豬及豬肉制品,增加了非洲豬瘟疫情的傳播范圍及暴發幾率。
非洲豬瘟疫情暴發至今,我國高度重視對疫情的處置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的傳播和蔓延速度。但是,由于非洲豬瘟病毒傳染源、傳播途徑過于復雜,再加上生豬數量多、分布不均,增加了疫情防控難度,導致當前我國非洲豬瘟疫情形式依然非常嚴峻,防控任務依然艱巨。
對于非洲豬瘟疫情的防控,單純的依靠管理部門力量有限,因此主管部門要積極做好宣傳和引導工作,利用微信、微博、頭條、抖音、電視等方式,加強對非洲豬瘟的宣傳力度,包括:流行趨勢、綜合防控對策等,促使更多的人了解掌握非洲豬瘟,積極參與到防控工作中,營造良好的全民防控非洲豬瘟的氛圍。
基層防疫部門、獸醫站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加強對廣大養殖場戶的技術指導工作,利用農閑時間,深入到基層對養殖場戶進行專業化的技術指導與培訓,幫助其掌握新型的養殖技術、知識和非洲豬瘟防控對策,掌握非洲豬瘟鑒別診斷技術,及時發現并規范化處置疫情。
養殖場戶加強生物安全管理是防控非洲豬瘟的重要舉措。養殖場戶要結合養殖規模,制定完善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嚴把人員、車輛、運輸三關,禁止閑雜人員、車輛進出養殖場,工作人員進入也應做好消毒工作,穿戴專門的服裝。需進場的飼料等物品,應防止專門的儲物間進行烘烤消毒。進場車輛消毒后方可入場。養殖場戶要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加強對圈舍及周邊環境的消毒工作,定期更換消毒藥物,保證消毒有效。疫情高發時期,應每天消毒1次。同時要做好滅蚊滅蠅驅鼠工作,禁止貓、狗等動物進入圈舍。要保證圈舍光照通風正常,及時清理糞污,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營造舒適的生長環境。最后要加強飲水和飼料管理,保證飼料無變質、飲水無污染,確保豬群健康生長。
由于非洲豬瘟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在潛伏期內不易于被發現,因此主管部門應聯合養殖場戶定期做好對生豬的檢疫管理工作。嚴格管控生豬運輸,疫情高發期間暫停一切生豬調運活動,避免疫情的相互傳播。養殖場戶要遵循自繁自養的原則,避免疫情的傳入。如必須要進行引種,應避免從疫區引種,同時要對引種豬進行檢疫,保證健康的情況下方可引種,引種后應放置于隔離舍飼養1~2個月,在這期間要密切留意豬群健康狀況,無異常方可混合飼養。此外,要高度重視境外防疫、檢疫工作,對進出口的生豬及肉制品,要進行嚴格的檢疫管理,避免病毒的流入,確保我國生豬及豬肉生產安全。
養殖場戶一旦發現有生豬患病,要及時進行隔離,然后報告當地主管部門,嚴格按照主管部門要求處理疫情。針對患病豬,應進行撲殺處理,被病豬所污染的飼料、飲水、排泄物,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然后對污染區域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潔和消毒,閑置3個月后方可繼續飼養生豬,避免疫情的再次暴發。
綜上所述,非洲豬瘟是烈性傳染病,疫情持續肆虐背景下說,要充分意識到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結合非洲豬瘟流行趨勢,制定科學完善的非洲豬瘟綜合防控體系,提升綜合防控水平,降低非洲豬瘟發生幾率,確保生豬養殖業的良好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