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才
(安徽亳州蒙城縣壇城農業綜合服務站 233500)
規模養豬過程中,由于豬場環境復雜,豬群數量龐大,極易出現問題,因此要注重飼養管理,做好保健,不僅可以有效減少豬疫病,還可以提升產品質量,構建健康的養殖模式,從而促進規模養豬產業的安全健康發展。
飼料選擇的對規模化豬場生長育肥豬養殖相當重要。豬在生長過程中受外界影響,在不同的季節需要攝入不同的營養,因此,要合理的選擇飼料,滿足豬的基本營養所需,從而促進豬快速生長,在實際飼料選擇中,要合理搭配飼料,在豬生長時期選擇種類不同的飼料。安徽地區全年季節較為分明,因此,考慮到季節影響,可以在冬夏兩季增加喂養頻率。
合理控制喂食時間,科學控制喂食量,才能提升整體的養殖質量,促進產業發展。由于各個季節變化較為明顯,尤其是夏冬兩季,夏季白晝時間長,冬季比較嚴寒,可以適當增加一次喂食[1]。在控制飼料量時,可以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控制,可以選擇精飼料和普通飼料搭配喂食,精飼料每天可以喂食2~3次,對于有些養殖場而言,主要以粗飼料為主,可以適當的增加1~2次喂食,從而為豬群提供所需營養,選擇健康的飼料,在購買飼料時,要在正規的飼料廠進行購買,對飼料質量進行嚴格的把關。
在規模養殖過程中,有的養殖場是將飼料煮熟進行喂養,但是這會影響到營養吸收,高溫處理的飼料會破壞原有營養,同時還會落上更多的真菌,不利于豬的吸收,因此,養殖場在選擇喂養方式時,要選擇生飼料喂養,在保證飼料營養的同時還可以提升養殖效益。
規模化養豬過程中,一些養殖戶只考慮到經濟效益,不注重管理,同時也缺乏健康養殖的意識,對于豬群的密度把控不是很科學,導致養殖密度過高,影響了豬群的質量,在安徽地區,由于一些農戶缺乏管理意識,沒有結合實際情況,盲目養豬,不僅能降低了養殖效益,同時也影響了豬群的品質。規模化養豬,豬群的密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直接影響豬群的生長,養殖戶要合理把控豬群密度,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豬群密度,從而促進豬群的健康生長[2]。在一定的面積圈舍條件下,豬群的規模越大,豬群會相互擁擠,沒有足夠的休養空間,會直接影響豬群的生長,同時在喂食時,由于空間有限,有一部分的豬營養吸收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其生長。相反,如果圈舍的豬數量較小,密度過低,熱源吸收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在冬季,圈舍溫度過低,不利于豬的生長,同時也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圈舍多余地方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直接影響了生產。安徽地區冬季較冷,按照圈舍的大小,可以將豬群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一般生長肥育豬以每圈舍飼養15頭左右為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適當進行調節,在冬季可以多放一兩頭,同時也要結合豬的生長情況,有些豬長勢較好,體型較大,因此要參考實際情況。
規模養殖過程中,豬的日常管理十分重要,安徽地區冬夏分明,更要根據時節做好防寒降暑工作,育肥前期的適合溫度為22℃上下,育肥后期的溫度為18℃上下,豬在這個溫度范圍內生長較快,同時也不容易產生病菌。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好通風工作,在夏季溫度較高的時期,可以用排風進行通風,同時也要灑水降低圈舍溫度。冬季要做好保暖工作,安徽地區冬季的溫度最低可降至零下,因此要做好防風保暖工作,修建圈舍,提升圈舍的保暖性,同時在冬季日常管理中,可以適當在飼料中加入一些高能量的食物,提升豬的耐寒力和抗病力。
規模養豬要做好防疫工作,由于豬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病菌的威脅,且豬群密度較大,一旦控制不力,則會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損失,因此防疫工作的有效開展要以預防為主,對常見的豬流行病進行提前預防,接種疫苗,常見的豬流行病主要有豬瘟、豬肺疫等。對新進的豬群,要進行隔離和防疫,在打完疫苗后,然后再進行統一管理,從而降低風險,提升管理效益。
豬身上的寄生蟲較多,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要做好驅蟲工作,并且針對性的進行驅蟲,提升管理效果,豬身上的寄生蟲以蛔蟲為主,且主要寄生于3~6個月的小豬身上,當豬身上有寄生蟲時,沒有明顯的癥狀,但是豬總體發育較慢,身形消瘦,多食且不長膘,因此養殖戶要做好細節管理工作,豬在成長前期要做2次驅蟲,可以用蟲克星進行驅蟲。
綜上所述,規模養豬過程中,日常管理和保健工作十分重要,科學養豬,做好防疫,控制養殖密度,做好驅蟲,才能提升養殖總體效益,構建健康的養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