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雅,黎 軍
(1.梧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43000;2.藤縣天平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543311)
在養殖生豬時,豬呼吸道疾病的出現,會讓生豬生長受到影響,并傳染更多健康豬。它在生豬飼養中有著較高傳播率,會導致的死亡率也較高,是威脅養殖效益的疾病。要促使生豬養殖提高效益,便要對該病的防治加強重視。
在生豬出現呼吸道疾病后,需要將其及時隔離并給予治療,確保豬群不受到感染[1]。而當防疫工作存在疏忽,未能及時發現、隔離病豬時,病菌傳播便不能得到根本制止,讓健康豬群也面臨疾病感染的風險。
首先,在養殖時,飼養生豬的環境,是影響生豬健康生長的因素[2]。在環境衛生較差時,寄生蟲、細菌會出現大量滋生繁殖,而豬群在封閉的、異味的環境內長期生存,不同有害氣體的存在,會讓生豬身體出現變化,刺激它的呼吸道,最終誘發生豬的呼吸道疾病。
其次,在環境變化下,空氣粉塵會更快滋生細菌,經由空氣途徑,讓豬呼吸道被影響。因此,環境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該疾病的多發,例如環境的冷熱快速變化,會讓養殖豬受到呼吸道的刺激。
在生豬養殖時,呼吸道疾病是一類防治更為困難的疾病,它有著傳染性、接觸性等特征,發病率相對較高,發病媒介借助空氣可以完成傳播。當生豬出現此疾病時,會存在食欲下降、高溫體熱或者呼吸困難等癥狀,讓豬的健康生長受到較大威脅。而為做好此疾病的防治,養殖戶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在選擇豬飼料時,應確保飼料通過國家檢驗,并對飼料內的營養配比做好控制,確保配比合理,以增加豬的營養,提高豬對疾病的抵抗力[3];對豬體質隨時注意,對飼養策略及時調整,確保全方位提升豬免疫功能和體質,提高豬抵抗病毒的能力,確保生豬健康成長。為提高防治效果,養殖戶要重視養殖知識的學習,了解更為科學的養殖技巧及方式。
在生豬飼養時,要對環境氣候等的變化加強關注,避免環境變化,刺激到豬的生長。養殖戶要對通風系統、養殖環境加強關注,確保養殖區域的環境質量。其次,要重視環境衛生維護,對養殖區域內的糞便及時清理,確保養殖環境保持衛生干燥,從根本上,讓疾病防治的效果得以增長。例如在廣西梧州,當地夏長冬短,夏季高濕、高溫且悶熱多雨。在該類氣候環境下,養殖區域的衛生管理需要得到加強,避免豬排泄物等在高溫環境下滋生大量病菌,最終帶來生豬的疾病感染。
在疾病防治時,養殖戶要將消毒處理做好,切斷病菌傳播途徑,讓傳染源從根本上消滅。養殖戶要定期做好養殖消毒,將消毒處理的意識提高,確保消毒的全面性,并盡量避免外來人員前往養殖區域。養殖戶要基于實際,確立消毒計劃,確保計劃完善性,利用適宜方式及藥劑完成消毒,讓養殖場保障安全。此外,要確保對雌豬產房的徹底消毒,確保環境的衛生干燥,做好養殖場的滅鼠工作,避免鼠類成為病菌的傳播載體。
豬呼吸道疾病存在較高的病毒變異性,現階段,疫苗使用也需要慎重。為此,在排查豬病時,當發現病豬時,要及時隔離病豬,并采取及時的藥物治療,并對養殖區域做好消毒工作。例如,可以借助頭孢噻呋鈉、恩諾沙星或安乃近的注射液,對生豬采取肌內注射,此類注射方式,可以提高病豬治愈效果,確保提高疾病防治工作成效。而當病豬死亡后,養殖戶要及時采取深埋、焚燒等的無害處理,避免病豬尸體帶來再次的病菌傳播。當飼養員接觸病豬后,要對飼養員也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其攜帶病毒讓健康豬群受到影響。
在生豬養殖中,養殖戶要確保定期完成生豬的免疫接種工作,確保免疫工作和有關標準相符,結合養殖實際,將接種工作做好。養殖戶要對防疫人員做好全力配合,確保防疫工作順利完成,確保豬群定期完成接種,讓生豬可以健康生長。
作為一類病死率偏大的傳染型疾病,豬呼吸道疾病會讓豬養殖的效益受到直接影響。在豬養殖中,為避免疾病影響豬的生長,養殖戶要重視疾病防治策略的落實,提高個人的養殖專業水平,加強養殖場內的管理及消毒,并重視病豬的隔離及有關處理工作,為豬提供均衡營養的飼料,提高豬的免疫力,通過多方面的工作,確保疾病防治獲得較佳效果,維護生豬養殖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