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懷昌
(云南昌寧縣雞飛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78102)
母豬產后癱瘓的后果嚴重,病死率較高,引發母豬產后癱瘓的因素較多,主要是產后母豬體內血鈣的流失導致,其中最主要的因素為飼料的管理,由于飼料中缺乏鈣、磷元素,造成母豬血鈣的流失,引發產后癱瘓。除此之外,圈舍陰暗潮濕、光照不足等都可能引發母豬產后癱瘓。該病癥主要發生于母豬分娩后6~10h內或第2~5d的時間內,可在全年任意時間發生,其中以冬春季節為病情高發期。在該病的治療中應充分結合中草藥治療和西藥治療。
母豬在分娩之后需要充分補充鈣、磷元素,來滿足乳汁分泌的需要。在飼喂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飼料中鈣、磷的配比。如果配比不合理或缺乏其中一種元素,母豬機體不能有效對其利用并吸收,就會自行動用骨骼中的元素促進乳汁的分泌滿足后代的營養需求。尤其是體弱、高產、高齡的產后母豬發病率更高。其次,某些精飼料中磷含量過高就會阻止機體對其他飼料中鈣的吸收和利用,導致產后母豬對鈣、磷的攝取不充足引發疾病。最后,單一飼料和大量的精飼料喂養,使產后母豬不能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粗纖維,引發產后癱瘓。在母豬產后癱瘓的預防中,首先要從飼喂方面入手[1]。
機體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母豬,四肢骨骼尚處于發育期,沒有足夠的鈣沉淀,這時候如果進行配種,母豬機體內大量的鈣在產后通過乳汁排出,加上飼料中鈣元素的攝入不足,導致鈣攝取量嚴重低于排出量,機體血鈣處于負平衡,母豬產后癱瘓發生的幾率大大增加。其次,若母豬的產仔數量過多,乳汁分泌能力大大增強,導致骨鹽降解速度加快,使產后母豬機體的血糖水平降低,造成血鈣,進而引發產后癱瘓。此外,妊娠過程中隨著胎水的增多和胎兒的生長,壓迫腹腔器官,減弱母豬的腸胃功能,影響腸胃對鈣的吸收效果,進而引發疾病[2]。
母豬產后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生活環境沒有改善,圈舍過于陰冷潮濕,光照不充分等也會造成產后癱瘓。此外,生產過程器械的使用不正確會損壞母豬的骨盆神經,引發疾病。飼養過程的管理不當對母豬健康的影響較大。
母豬產后癱瘓與肌肉性、關節性風濕病的癥狀相似,在診斷的過程中要注意區分,以上兩種疾病會表現出發熱,腱鞘、肌肉和筋腱疼痛和腫脹,關節變粗,活動遲緩等癥狀,母豬產后癱瘓只表現出運動障礙,并不具備上述癥狀,在診療中要合理區分。治療時可利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鞏固治療效果,在臨床治療中,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效果顯著。
方劑一:大艾、荊芥、川續斷、秦艽、木瓜各30g,川牛膝、復花、沒藥、杜仲、川獨活各15g,川芎、赤芍各12g,乳香9g,牛腱1副,混合研細拌入飼料,2天使用1劑,連服3劑。
方劑二:取杜仲25g,犬脊40g,續斷、熟地各30g,當歸、牛膝、川木瓜、千年健、海風藤、蘇梗各20g,神曲15g加水煎煮,之后再加入100mL米酒混合均勻灌服。
當前母豬產后癱瘓臨床治療中常用鈣制劑療法,進行肌肉注射。在首次注射時可適當加大劑量,體重在140kg左右的患病母豬,用500mL 25%葡萄糖、300~400mL 10%葡萄糖酸鈣、100~150mL 5%氯化鈣、2mL安鈉咖注射液、5mL維生素B1注射液靜脈注射。用藥后注意觀察病情狀況,8~12h之后如果病情人仍然無好轉,應再注射一次。在注射過程中要控制好速度,注射不能過快,同時要監測病豬的心跳,一般情況后,病豬的心跳在注射的過程中會有所減緩,注射過后,母豬的心跳次數逐漸恢復正常,也會略微升高。
除使用鈣制劑療法之外,也可使用相關的西藥治療。在日糧中加入300~400mL的石灰水,以2次/d的頻率喂服,連服7d,此方法適用于病癥較輕的患豬。此外,可使用手術治療,患豬的乳頭消毒后,插入導乳針,用注射器注入氣體,直到病豬的乳房略膨脹時停止注射,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減少病豬乳汁的分泌量,抑制血鈣流失,有效控制病情。
母豬產后癱瘓的危害嚴重,病情的出現主要與鈣元素的流失有關,營養攝入不足、繁殖過早、生產過程機械使用不當、圈舍條件差、產后護理不完善等方面都是導致母豬產后癱瘓的病因。在母豬產后癱瘓的治療上,要充分結合臨床癥狀,正確區分病情,結合中西醫治療方式,有效治療患豬,提升治療效果。此外,廣大養殖戶要有防范意識,做好日常養殖中的管理,從病因出發,控制母豬產后癱瘓的發生,保障養殖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