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谷云霞,劉忠銀,周成成
(貴州省納雍縣農業農村局生豬屠宰行業管理辦公室 553300)
牛在飼養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環境、季節、飼養及管理方式等各方面因素所影響,導致寄生蟲病的發生。 牛寄生蟲病的種類比較多,分布也比較廣,對于寄生蟲病的防治是非常復雜的問題,要根據寄生蟲的生長發育規律、流行規律等采取綜合措施,才可以有效地防控寄生蟲病的發生和流行。
焦蟲病,也稱為梨形蟲、血孢子蟲病或巴貝斯蟲病,是由寄生于牛紅細胞內的多種巴貝斯蟲引起的血液原蟲病, 此病主要通過硬蜱傳播,多呈地方性和散發性流行,血尿為典型的癥狀表現,且病牛還會伴有著黃疸、貧血、高熱、排出黑紅色的糞便等各種癥狀表現[1]。
球蟲病主要是由于艾美耳屬類球蟲寄生于牛腸道的黏膜上皮組織內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疾病,有著較高發病率,在發病后病牛通常會伴有貧血、血痢、腹瀉、消瘦、營養不良、食欲不振等癥狀表現,甚至會有出血性的腸炎,直腸內部容物十分惡臭,顏色為褐色,內容物中有纖維性的偽膜及黏膜碎片。
片形吸蟲病,是由寄生于膽管中的片形吸蟲引起的嚴重的蠕蟲病,典型的癥狀就是肝實質和膽管發生炎癥或者肝硬化,同時病牛會發生營養障礙、全身性的中毒表現等,感染率及死亡率極高[2]。
線蟲病是牛養殖過程中最為常見,發生率最高的一類寄生蟲疾病,此病主要是由寄生于牛胃腸道內的線蟲引起的。 牛腸道內寄生的線蟲的種類較多,多達14 種以上,以毛首線蟲、結節蟲、仰口線蟲最為常見。 牛感染線蟲后,會停止生長發育,出現營養不良、貧血、肝細胞脂肪變性、肝壞死、胃腸道出血及炎癥反應、腹瀉、腹下水腫等癥狀,嚴重的甚至會死亡。
包蟲病也就是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絳蟲的幼蟲棘球蚴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疾病,棘球蚴主要寄生于牛脾臟、肺部、肝臟等部位。 牛感染棘球蚴以后,會引起犢牛生長緩慢,成年牛生產性能下降,嚴重的還會導致牛死亡。 包蟲病屬于人畜共患病,對人類的健康威脅極大。 近年來,隨著運輸頻率、運輸范圍的擴大,此病的發生率有明顯的上升[2]。
養牛生產中,需注重日常管理。 為提升牛自身抵抗力,要定期清掃牛圈,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 牛料槽、水槽等用具需經常做消毒處理,常利用漂白粉、石灰乳等實施消毒處理;重視科學喂養,平時注意觀察牛是否有異樣,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盡量降低寄生蟲病的感染率。
每年要做好驅蟲工作, 驅蟲的時候要掌握不同種類的寄生蟲的流行特點、感染途徑,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進行驅蟲。 驅蟲可以分為治療性驅蟲和預防性驅蟲。
治療性驅蟲是指牛感染寄生蟲病以后, 用藥物將寄生蟲殺死,使病牛早日康復。 如針對身患焦蟲病的病牛,可給予三氮脒藥物,劑量為3.5~3.8mg/(kg·bw),將其均勻的溶解于10%的葡萄糖以后實施靜脈注射治療;針對身患球蟲病的病牛,可給予磺胺類的藥物治療;針對身患肝片吸蟲疾病的病牛,可給予丙硫苯咪唑、肝蛭凈等驅成蟲藥物治療,應確保一年2 次,須于冬末春初、秋末冬初時開展;針對身患線蟲疾病的病牛,可給予伊維菌素、丙硫咪唑等藥物治療,對毛首線蟲、結節蟲、仰口線蟲等均有著優良驅殺效果。
預防性治療是指根據寄生蟲病的流行規律以及寄生蟲的生物學特性,在沒有發病前先用藥物做好預防工作。 預防性驅蟲多在初春秋末進行,或者在成蟲期進行。
很多牛寄生蟲病的發育過程中都需要中間宿主, 在中間宿主體內發育一段時間才會有感染的能力, 還有的寄生蟲的傳播必須有傳播媒介,因此,只有在生產中消滅了中間宿主和傳播媒介,才可以阻斷寄生蟲的發育。 將寄生蟲的感染途徑切斷是防控寄生蟲病的最有效的措施。 對于寄生蟲的中間宿主蜱、螺等,可以用化學藥物、培養天敵的方式將其消滅,對于犬、貓等中間宿主,要禁止在養殖場內飼養。
牛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寄生蟲病有焦蟲病、球蟲病、片形吸蟲病、線蟲病、棘球蚴蟲病等,針對這些寄生蟲疾病,應當實施綜合防控方案及策略,以預防及管理為主、防治為輔,以確保養牛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