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迪
(秦皇島市撫寧區農業農村局 066300)
近期以來,國內豬養殖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態勢逐步凸顯,而疾病之于養殖業穩定發展的消極影響也愈加顯現。 在豬養殖企業發展中,疫病是能夠對豬群整體素質、養殖業經濟利益等方面造成很大負面影響的一個直接因素。 在近期以來的豬養殖企業發展中, 疫病的不斷深化蔓延使得豬肉產品營銷方面的損失量也在提升,所以說,針對疫病的防控措施就成為了養殖企業必須要加強重視的工作。
1.1 飼養管理水平低 豬舍管理工作是影響生豬健康生長的主要因素,規模化養豬需要實施精細化、科學化、專業化管理,但是很多養豬場飼養管理技術水平不高, 很多養殖戶不重視飼養管理,導致生豬患病率較高,從而影響豬健康生長。 為了追求養殖經濟效益,很多養豬戶忽略了對于豬舍的管理,將工作重心放在飼料配制方面,片面追求生豬生長速度的增加,在特殊時期生豬甚至出現大量死亡現象,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1.2 環境衛生條件差 一些規模化豬場圈舍衛生條件差,消毒防疫設施不齊全,沒有真正落實消毒管理制度。 實踐中,筆者發現很多豬場不重視病死豬、糞污的無害化處理,建設的糞污處理設施形同虛設。 飼養人員及運輸生豬的車輛也是引發生豬出現疾病的原因。 因為飼養人員和車輛流動性很大,會將外界的細菌帶入豬舍,導致豬舍的養殖環境發生改變,導致豬染病。
2.1 嚴格落實各項管理制度 豬疾病的直接因素往往都來自諸多方面,比如飼料調配、藥品施加,空間消殺,疫苗注射和人員技能等。 所以,養殖企業就需要進一步完善規模化養豬管理制度,保證自接生、疫苗注射、空間消殺、消耗品引入、信息資料到凈化處理、出欄檢疫等環節都施以細化管控,以此保證規模化養豬場管理制度的完善。 另外,還應充分實施各個規章制度,比如人員培訓方面的制度,企業應定期組織內部人員開展培訓活動,將豬飼養和疾病防控方面的常識進行深化講解和實踐指導,促進參與培訓人員都能夠將相關管理制度和常識都充分作用于具體工作中, 尤其是一線管理人員應當具備高度的專業理論實踐技能和成熟的疾病防控技術, 知曉豬主要疾病的特征及其發展規律。
2.2 做好豬舍的空氣流通工作 每年第三季度是全年溫度最高、蚊蠅肆虐的時期,也是成豬受孕的主要時期。 在此期間,管理人員倘若未能將豬活動空間予以充分通風, 就容易由于通風條件的不良,使得室內溫度提高,弱化豬群發展的穩定性。 想要避免這些不良后果的發生,保證豬活動空間通風條件的良好,就需要在豬活動空間內加設風扇,進行換氣,把室內蓄積的熱氣適度排放,給豬提供有利其穩定發展的環境。 除此之外,還可在養殖場內部加設降溫裝置,保證適宜的溫度,最小化病菌滋生蔓延的風險。 優化豬活動空間的條件,助力養殖戶理想中經濟目標的實現,如果低溫天氣保溫與通風之間存在沖突,可以向豬活動空間施以霧化的過氧化消毒劑,從而在保證空氣清新的同時,也消除豬活動空間的疾病源。
2.3 加強飼養管理, 實行精細化飼養 第一是保育舍和肥育舍實行“全進全出”制,做到下批豬進入前進行徹底地清掃和消毒,有效控制各種疫病的交叉感染;第二是為各階段豬供給營養全面、新鮮、無霉變的飼料以及清潔的飲用水;第三是每天對豬群進行健康檢查,發現問題豬要及時治療,應盡早淘汰僵、弱、無治療價值的豬, 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四是公母豬每年驅蟲3次,肉豬不少于2 次,夏季做好滅蠅滅蚊工作。
2.4 加大飼養技術的宣傳 規模化養豬場發展的穩定性取決于飼養技術的合理性和成效性。 想要確保在豬飼養的具體環節,最小化疾病風險, 就應當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相應地培訓活動,強化參與培訓人員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為豬疾病防控活動的高效實行提供保障。 一方面可以請高資質人員對養殖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能施以評測, 在專業技術人員原本技能水平的基礎上,再施以新型飼養技術的講解和指導,同時再引導其把新型飼養技術落實到具體管理環節。 另一方面,在有新豬引入時,應對其予以科學地隔離觀察,最小化豬群間病菌滋生、蔓延的風險。
規模化豬養殖活動在具體開展環節, 養殖企業需要在考慮達成理想經濟目標的前提下,還應重點考慮到豬群的管理,進一步注重豬疾病的預防,應當秉持治理兼防控的思想,促進豬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保證豬活動空間通風良好,為豬群的良好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不僅如此,還應考慮到,向養殖戶講明豬疾病防控方面的基礎常識,逐步強化獸醫的崗位技能,為規模化豬養殖活動的良好開展提供有利保障, 助力養殖企業實現理想經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