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琪,王銀山,梁鐵剛,李軍,羅鵬
(1.新疆伊犁鞏留縣塔斯托別鄉獸醫站 835405;2.新疆伊犁鞏留縣畜牧獸醫工作站 835400)
鞏留縣地處伊犁河谷中部,伊犁河上游南側,天山支脈那拉提山北麓,位居伊犁河谷中部,四周分別與新源、尼勒克、伊寧、察布查爾、特克斯及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的和靜縣相鄰。 全縣總面積4528km2[1]。 2020 年,鞏留縣牲畜最高飼養量達到98.1萬(頭)只,其中牛14.1 萬頭、綿山羊77.02 萬只、馬4.94 萬匹、豬1.54 萬頭、其他0.50 萬頭。 生產母畜總頭數39.96 萬頭只,其中:牛5.76 萬頭、羊32.05 萬只、馬1.83 萬匹、豬0.09 萬頭、其他0.23 萬頭。
開設冷配站42 座,向各鄉鎮場發放液氮4800L、使用良種補貼凍精68200 劑,配種箱42 個、12 個液氮罐、消毒液、口罩、手套等凍精和器械;引進新疆褐牛種公牛24 余頭,引進特克賽爾肉羊F2 代種公羊30 只,培育哈薩克羊種公羊220 余只,確保品種改良工作順利進行。 組織獸醫站工作人員、村級配種員42 人進行品種改良技術現場培訓和跟蹤幫帶, 進一步規范和提高技術人員的冷配操作技術,保證冷配質量,強化“良種、良料、良法”工作技術,轉變技術人員和養殖戶傳統養殖意識[2]。
小畜品種改良工作開始前,加大各鄉鎮場對各自鄉鎮場內母羊羊群普查,并開展配種的前期組織準備工作,確保各養殖戶配合此項工作。 經摸排, 目前鞏留縣10 頭以上養牛戶364 戶9289 頭、20 只以上養羊戶148 戶21224 只。 截止目前,品種改良工作完成牛冷配3.51 萬頭,羊32.5 萬只。
對土種和不合格種公畜的鑒定淘汰力度,要求各鄉(鎮)場除了個別邊遠夏草場使用優質公牛進行選種選配改良外, 其他區域一律實行冷配, 每年在配種前對周歲公牛和成年公牛全面鑒定,對不合格的劣質公牛以及土種公牛嚴格淘汰,邊遠夏草場進行選種選配的種公牛必須是本品種一級以上的種公牛, 主要采取育肥、強制去勢等措施淘汰,截至目前,處理劣質公牛12555頭,本縣內鑒定發放優質種公牛合格證145 頭。
通過廣播、農牧民夜校等對廣大農牧民積極推廣“良種”養殖,充分發揮良種優勢,提高經濟效益;深入宣傳劣質公牛危害性,以及品種改良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配合育種員和獸醫對劣質公牛實行強制去勢,并科學飼養優質公牛;邊遠夏草場進行選種選配的種公牛必須是本品種一級以上的種公牛。
采取集中培訓和現場實際操作等形式對現有品種改良技術員進行集中培訓和跟蹤幫帶,加大對配種技術人員的培訓,培訓后的技術人員獲得上崗證; 鼓勵畜牧獸醫社會化服務公司參與品種改良工作,充分發揮品種改良技術員的作用。
在牲畜相對集中的區域設立人工配種站(點),在養殖戶比較分散, 與配母羊組織難度比較大的區域輔助采用自然交配方式進行推廣。
縣畜牧獸醫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品種改良工作進行督查,嚴把引種關,建立嚴格的種公畜、生產母畜準入制度,以確保種源質量,各鄉(鎮)場必須按照區域規劃引進種公畜和上產母畜,并逐級審批,牛凍精實行統一管理,逐級發放,明碼標價,在定向改良范圍內由畜主自由選擇,既要嚴把質量關,又要接受群眾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