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猛
(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中等職業學校 474750)
大量研究發現飼料中葉酸的添加可顯著降低雞前體脂肪細胞的脂質沉積, 母本飲食中高的葉酸攝入可以緩解后代肥胖表型相關指標的風險, 而葉酸或其他甲基供體的缺乏將會影響后代肝臟的脂質代謝; 泌乳期日糧葉酸的添加可顯著降低母豬血清總膽固醇的含量。 但家禽與哺乳動物的脂代謝特征存在很大差異, 關于葉酸在家禽脂代謝上的調控機制的研究報道相對較少。 脂肪組織的生長與早期脂肪細胞數目有很大的關系,有研究報道雞上脂肪細胞的增殖一直持續到7 周齡, 因此早期的精準飼養管理可以提前預防腹脂的過度沉積, 前期在體外的研究發現葉酸的添加可降低雞原代肝細胞的脂質沉積, 探究葉酸調控肉雞脂質代謝的機制, 下文將對葉酸在肉雞生產過程中對于脂肪代謝的影響進行介紹, 旨在為肉雞的科學養殖以及葉酸的合理利用帶來幫助。
胚期發育后期卵黃中的脂質均被吸收進入雞胚的肝臟中,使得雛雞肝臟充滿脂滴, 肝臟儲存的脂質在出殼后的第一周快速下降,雛雞出殼后開始采食,肝臟脂質的利用和存儲開始來源于日糧攝取或肝臟脂肪酸的從頭合成。 因為肝臟是家禽脂肪酸從頭合成的主要場所, 過多的腹脂沉積與肝臟甘油三酯的合成及分泌速率有關, 因此雛雞肝臟脂代謝的轉化期即出殼后的前一周對雛雞早期脂肪組織的生長具有很大的影響[1]。 前期研究發現與對照組1mg/L 相比,10 倍即10mg/L 葉酸的添加顯著降低雞原代肝細胞脂質合成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 研究指出8、12 和16mg/L 葉酸的添加可顯著降低雞前體脂肪細胞中脂質合成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和單個細胞的脂質沉積,基于此,我們猜測葉酸可以降低肉雞的腹脂沉積,按照飼養標準推薦的采食量,給與雛雞額外10 倍葉酸采食量的葉酸灌喂液,結果與猜測一致,與空白對照組和生理鹽水灌喂組相比, 葉酸灌喂顯著降低了肉雞的腹脂率,但對體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均沒有影響[2]。
在哺乳動物中, 脂肪細胞數目在胚胎期隨著時間而逐步增加,但細胞總數在出生后便保持不變,出生后的脂肪組織的生長主要靠細胞的肥大而不是增殖,但與哺乳動物不同的是,在家禽出殼之后, 脂肪組織的生長與脂肪細胞的增殖和肥大均息息相關,雞脂肪細胞的增殖從出殼后的第3d 一直持續到42d,而脂肪細胞的肥大一直持續到35 日齡。 綜合分析影響雞脂肪組織生長的各種因素,包括激素、日糧油脂來源、脂肪酸、蛋白、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從IGFs、FGFs、TGFs 等因子角度解析了其對脂肪細胞增殖、分化的調控作用機制。 我們主要檢測了這三類生長因子在腹脂的表達情況。 IGF1 和IGF2 通過自分泌-旁分泌和內分泌作用均可促進雞脂肪細胞的增殖, 葉酸灌喂顯著下調了肉雞腹脂IGF1 的表達,但對IGF2 無顯著影響。 研究指出FGFs 在處于增殖期和已分化的脂肪細胞中均有表達, 且可刺激脂肪細胞的增殖,但我們發現葉酸灌喂并沒有影響腹脂FGF1 和FGF2 的表達; 脂聯素也可刺激脂肪細胞線粒體的合成并降低細胞脂肪含量,但本試驗中其在腹脂的表達并未受到葉酸灌喂的影響;同樣TGFβ 也被報道與脂肪細胞的增殖有顯著的正相關,我們檢測了腹脂TGFβ1、TGFβ2 和TGFβ3 的表達, 發現葉酸顯著降低了TGFβ2 的表達。這些結果表明葉酸可能通過降低IGF1 和TGFβ2的表達而抑制腹脂中脂肪細胞的增殖[3]。
葉酸灌喂可改善機體肝功能和脂質代謝, 并通過抑制肝臟脂質合成和腹脂脂肪細胞的增殖,最終降低肉雞的腹脂沉積,且腹脂脂肪細胞增殖的抑制是葉酸通過下調IGF1 和TGFβ2 因子的表達所介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