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磊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畜牧獸醫工作站 843300)
小反芻獸疫病是一種急性的傳染疾病,主要感染動物為山羊和綿羊,癥狀比較典型,一些牛和豬也會感染該病。 在羊養殖工作中,羊如果患上該病會出現肺炎、腹瀉、高熱等癥狀。 該疫病的傳播并不受季節的影響, 但是在一些干燥季節或者雨季中則會表現更高的感染率。 該病傳播方式主要分為排泄物傳播、飛沫傳播等等,通常借助飲水也可傳播。 小反芻獸疫病對羊群具有極大的危害, 因此養殖者在羊養殖工作中一定要對該疫病的防制措施予以重視,從而避免產生嚴重的經濟損失。
山羊群是發生這種最急性型小反芻獸疫病的主要群體,在該類型小反芻獸疫病的癥狀表現中,病情潛伏期較短,通常病羊在1~2d 內就會發病。 病羊體溫快速升高且不退,對羊的正常生活產生影響,降低病羊的采食量,無法正常站立和行走。 另外,病羊還會出現流鼻涕的癥狀,嚴重會造成糜爛最終造成病變。 另外病羊還會伴隨流眼淚、牙齦充血、口腔黏膜潰爛等臨床癥狀。 當山羊感染最急性型小反芻獸疫病時,會明顯表現精神頹廢,在患病一段時間以后還會產生腹瀉現象。 在最急性型小反芻獸疫病的發病過程中,病程較短,一般在患病5~6d 以后,就會造成羊群中大批量的羊死亡。
患有急性型小反芻獸疫病的羊群通常會在患病3~4d 以后發病,具體癥狀與最急性型小反芻獸疫病的發病癥狀相同。 與最急性型小反芻獸疫病相比,其患病時間較長,患病羊會出現嚴重的呼吸道分泌黏液的癥狀,病羊的呼吸受阻,在其口腔內部會產生潰瘍,而這就造成了大部分病羊出現腹式呼吸的現象,且病羊呼出的氣體伴隨著惡臭。 在羊感染急性型小反芻獸疫病以后,在病羊的口腔中,會逐漸由潰瘍轉變為壞死病灶,對病羊的采食造成影響, 嚴重的導致病羊出現斷食現象, 最終導致病羊逐漸脫水,且體型逐漸瘦弱,體溫逐步降低,一些備孕羊還會出現流產現象。 在急性型小反芻獸疫病的患病過程中,通常有8~10d 的病程,羊在感染該病以后可能會因為并發癥而致死,一些羊也會自然痊愈,部分羊還會逐步由急性型轉變為慢性小反芻獸疫病。 該病在羊的幼齡階段患病率最高,最表現較高的死亡率。
在羊養殖工作中, 養殖人員以及相關獸醫部門一定要借助相應防御措施對多種疾病進行防控。 首先,一定要建立一套衛生消毒管理體系,保證其科學性、合理性,這樣才能有效防控羊養殖過程中面臨的各種疾病。 其次,在平常養殖羊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重視對羊圈的清潔衛生處理, 對羊圈中的排泄物要及時清理,針對羊圈和周圍活動場所,還要定期開展徹底全面的消毒工作。 最后, 采取消毒隔離措施對養殖場的進出口進行隔離,避免病毒的進入和向外傳播。 飼養管理人員在養殖場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對自身消毒工作予以加強,做好自身進出養殖場的消毒工作。
相關動物防疫部門、羊養殖場等,應在工作中對小反芻獸疫病的監測和控制工作予以加強,同時,針對轄區動物疫病流行特點、畜牧業養殖現狀、防控現狀等,動物防疫部門應予以掌握,并在工作中全面落實日常監測。 針對疫情排查工作、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等要及時開展,實現疫情監測報告的準確性、時效性、科學性等方面的提升。 在監測過程中,如果發現存在動物疫情隱患要及時針對流行病學開展調查,對隱患原因進行查找,對流行可能性進行分析。 對于小反芻獸疫病的危害性,相關部門應做好宣傳工作,從而讓養殖工作者對該病產生重視。
在對羊小反芻獸疫病的治療工作中,并沒有限制治療方法,可以同時采用中西醫方法。 在中醫治療方法中,可以采用黃芪、黨參、板藍根等藥材,這些藥物具有免疫激活因子,可以有效治療病情, 并且可以產生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在西醫治療方法中,可以采用羊全清與刀豆素相結合進行注射,在采用藥物對患有疾病的羊進行注射后,病灶處結痂以后就可以很快恢復了。 做好小反芻獸病疫的治療工作,降低患有疾病羊的死亡率,減少了養殖者的經濟損失。
小反芻獸疫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流行病之一, 具有著高度的傳染性。 因此,為了確保羊養殖工作的養殖效益,養殖工作者有必要對小反芻獸疫病的防制工作予以重視, 上述對出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對相關部門人員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