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莉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渭門鎮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623299)
包蟲病的發生會感染牛羊的內臟,使其內臟部位發生病變并引發各種疾病,該病的致死率較高,一旦大規模暴發可能會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因此要求養殖戶能夠加強飼養管理,做好該病的防治工作。
包蟲病又被叫作棘球蚴病,由細粒棘球絳蟲的幼蟲染引起的疾病,該病屬于人畜共患病,牛羊是中間宿主,犬是終宿主,蟲卵只有30~40μm。細粒棘球絳蟲的成蟲會寄生在犬的小腸中,繁殖速度快,壽命較長,而且抵抗力強。 由于牛羊高度的易感性,會使得該病大范圍的進行傳播,引發各種疾病,造成牛羊大規模的死亡。
該病在感染牛羊時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感染牛后,初期感染并不會有明顯的癥狀,但是包蟲的繁殖速度較快,當成蟲大量進入牛的肝部以后會導致病牛出現精神萎靡、營養失調、反芻無力、逐漸消瘦、食欲下降甚至廢絕等狀態,而且由于牛內部臟器的病變會導致腹部右側臌大,還伴有黃疸等癥狀。 除此以外,包蟲在牛的肺部寄生還會導致牛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情況,聽診時可以發現有局限性的半濁音灶。 隨著病情的發展,如果包蟲破裂就會導致牛的癥狀加劇,體力消耗嚴重,最后因為窒息發生死亡。
感染羊后,其初期感染也不會有明顯癥狀,而且包蟲會寄生于羊的肝、肺、脾、腎等器官表面,因此病羊會表現出持續的咳嗽、臥地不起、呼吸困難等癥狀,對其肺部進行叩診,會發現局部半濁音病灶。 除此以外,包蟲大量寄生在肝的表面還會導致病羊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并且羊右側腹部會稍微脹大,致死率也較高[1]。
對病死的牛羊進行剖檢后可以發現,其主要的病變部位在肺以及肝臟部位,其中肝損傷的部位面積較大,表現為損傷部位不均勻、表面有大量突起、肝中有幼蟲囊泡等。 除此以外,刺球幼蟲還存在于腎、腦髓、肌肉、皮膚下面等部位,破裂的包蟲會導致周圍也發生腐爛。
在包蟲病的診治中,還可以采用影像學診斷、免疫學診斷、分子生物學檢測等多種診斷方式來進行確診, 其中影像學診斷可以借助CT 以及超聲等方式來檢測活體組織并明確病灶點;免疫學診斷可以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棘球蚴囊液皮內試驗、間接凝血和補體結合試驗法等幾種方法來診斷牛羊包蟲病; 分子生物學檢測主要就是借助分析生物學來檢測牛羊包蟲病。
5.1 肝包蟲外囊切除 肝包蟲外囊切除分為肝包蟲外囊完整切除和次全切除術,其中完整切除術是可以達到根治的目的,降低該病的復發幾率,保證牛羊的健康發育;次全切除術能夠避免手術風險,治療效果雖然不如完整切除術,但是適合臨床的治療應用。
5.2 肝切除 肝切除主要就是對病變部位進行切除, 但是肝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損害。
5.3 經皮肝穿刺引流術 經皮肝穿刺引流術創傷較小, 治療效果顯著,而且康復速度較快,也是當前牛羊養包蟲病治療中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
5.4 放射治療 X 射線可以通過殺死包蟲的方式來治療該病,成功率比較高,但放射治療也會對病牛羊造成一定的影響。
6.1 普及包蟲病的健康教育 包蟲病的發生比較常見, 但是不少農村養殖戶對該病的實際情況并不了解, 這就需要基層獸醫部門進一步普及包蟲病健康教育,加強對該病的宣傳工作,讓養殖戶了解該病的發生原因、預防措施等,進一步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水平,減少該病的發生。 同時,要提高養殖戶對檢疫工作的重視,做好各種牛羊疫病的防控工作。
6.2 加強流行區犬的管理, 切斷傳染源 在包蟲流行區內野犬應一律滅絕,家犬需嚴加限制,對必用的牧羊犬、獵犬或警犬等必須掛牌建檔登記。 定期用吡喹酮(規格:0.2g/片)驅蟲,1~2片/次(體重大于15kg 的犬2 片/次)。 驅蟲期間,犬只必須拴住圈養,5d 內所排犬糞需做深埋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2]。
6.3 及時對患病牲畜進行無害化處理 包蟲傳染病具有傳播快,傷害大的特點,因此一旦發現有感染該病的牛、羊,必須要對其進行隔離并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其感染周邊的健康牛羊。 同時養殖戶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如不隨意拋棄或銷售感染牛羊內臟,并及時銷毀進行處理,在養殖過程中要加強飼養管理,放牧時也要禁止牛羊去被污染過的草地, 還需要保證其飲用水的安全、干凈。
綜上所述, 牛羊包蟲病的發生嚴重威脅著養殖戶的養殖效益,在日常養殖中有必要加強飼養管理,做好該病的防治工作,并加強與基層獸醫站的聯系,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