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斌,羅朝陽
(莊浪縣楊河鄉畜牧獸醫站 744600)
豬附紅細胞疾病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 附紅細胞主要在豬、人血液當中紅細胞和血漿當中寄生,在應激條件下發生,該病屬于人畜共患疾病,過去常常稱該病為黃疸性貧血癥,和紅皮病、赤獸體病以及類邊蟲病非常類似。 病豬出現發熱、明顯性的黃疸性貧血,病情較重的常導致豬死亡。
白銀市靖遠縣在2013 年9 月一養豬場曾經發生過該病,發現病豬起,通過診斷治療,再到治愈約為30d 左右。 養殖場,主要養殖20 多頭瘦肉型母豬,采用自繁自養的方式,9 月初,體重在40㎏左右的36 頭架子豬出現該病, 病豬精神委頓不愿意站立,食欲出現明顯下降,發熱,體溫為40℃~42℃,持續性的高燒,臥地不起,皮膚明顯發紅,用手指按壓不褪色,發病嚴重的病豬,表現為呼吸急促,還有心音亢進,耳廓的根部邊緣以及四肢和下腹部,出現明顯紫紺,伴有腹瀉,便秘。 養殖場工作人員利用青霉素和氟苯尼考進行治療,時間為3d,無明顯效果,而且病豬數量不斷增多,并出現死亡情況,病情發病4d 之后,共死亡11 頭病豬,9 月15 日就診,通過及時治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病豬感染該病之后,常常突然發病,高熱不退,溫度保持在40℃~42℃,有繼發感染時,體溫甚至高達43℃以上,患病豬只,食欲下降明顯,甚至廢絕,眼瞼水腫或者發青,前后肢出現水腫,無法站立,豬的耳朵以及下腹部位出現明顯的潮紅,同時眼結膜發紅,伴有結膜炎,甚至出血斑,有的出現黃染,便中帶血,由于大量紅細胞被破壞,攜氧能力下降,出現呼吸困難或者咳嗽等癥狀。
對7 頭病死豬進行剖解,發現血液非常稀薄,存在不良凝固現象,全身肌肉顏色變淡,皮下脂肪黃染情況比較明顯,而且全身淋巴結明顯腫大,切開之后存在灰紅色的壞死,胃腸黏膜以及喉頭、膀胱等部位,存在點狀出血,腸黏膜以及盲腸回腸末端存在潰瘍,肝脾腫大,顏色主要為棕黃色,而且質脆, 點狀出血在邊緣部位比較明顯,同時存在出血點以及出血斑,膽囊腫大,膽汁非常濃稠。
結合病豬發病情況以及臨床癥狀和剖檢病變等,對豬附紅體細胞病做出有效診斷,為了提高診斷率,將其中8 份病豬耳靜脈血進行實驗室診斷,明確確診為該病。
5.1.1 將步喘可溶性粉和磺胺甲氧嘧啶以及氟苯尼考可溶性粉混入全群飼料當中進行治療。
5.1.2 血蟲凈(5~10mg/kg), 進行注射或者靜滴,每日一次,連續應用3d 左右。 并按照0.15mL/㎏注射長效土霉素, 每日一次,連續治療3d,并聯合應用VC、VB12注射液,減少癥狀。
5.1.3 按照0.3mL/㎏肌肉注射齊魯制菌磺, 與林可霉素柴胡注射液,卡那霉素以及地塞米松等聯合應用。
5.1.4 病豬咳嗽,氣喘明顯的,可以利用安芐西林、林可霉素治療傳染性胸膜肺炎。
5.1.5 按照0.2mL/㎏注射齊魯黃芪多糖, 并聯合應用利巴韋林, 每日一次,連用3d。
5.1.6 按照800g/t 在飼料當中添加土霉素, 并按照130g/t加阿散酸, 連續的進行飼養。
5.1.7 選擇應用100g 附紅凈拌料混飲, 將0.5g 本品加入一升水中,集中進行投喂。拌料:將本品100g 加入100kg 飼料中。連續應用5~7d,對癥治療,在應用抗附紅細胞體藥物同時,輔助性地開展對癥治療,利用安鈉咖強心補液,選擇應用復方柴胡安乃近進行解熱,利用咳嗽黃金止渴止咳,貧血肌肉注射VB 和VC。
中藥處方:茵陳120g、魚腥草60g、梔子60g、黃芩30g 、大黃30g、黃芪60g、當歸30g、桔梗30g, 利用熱水沖服,適宜溫度灌服,每日一劑,連續應用3 劑,針對呼吸困難病豬,合理應用魚腥草。
6.1 加強隔離以及消毒措施,加強蚊蠅防治。
6.2 及時接種預防疫苗。根據3~5 頭份,接種豬瘟疫苗,疫苗接種過程當中每頭豬利用一只注射器。
6.3 將四環素以及土霉素和砷制劑添加到飼料當中,來預防該病。
6.4 利用阿產酸拌料根據180㎎/㎏添加到飼料當中,連續應用7d 左右。
7.1 在防治豬附紅細胞體病過程當中,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效果會更好, 而發病達到3d 以上的病豬治療效果會明顯降低,同時還應當將預防工作充分做好,提高生豬養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