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桃花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草原工作站 747000)
實現草原生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在進行經濟生產過程中綜合考慮整個草原生態的恢復能力,盡可能地保證整個草原生態系統的土、草、畜、人的和諧統一發展。以甘南草原生態畜牧業為例,則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對其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科學分析,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生態問題。
衡量一個草場生產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觀察優良牧草在整個天然草場生產中所占的比重高低。對于整個天然草場的生產更新來說,人工干預較少,一般是通過天然草場中品質良好的牧草草籽種自然脫落來實現的。然而,目前我國甘南草原生態畜牧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的放牧計劃,為了追求一時的經濟利益,而忽視了草場恢復能力,在天然草場中過度放牧,盲目增多牲畜數量,導致天然草場所脫落的優質草籽數量急劇下降,過多牲畜啃食過后的草場,無法得到及時恢復,導致草場退化面積逐漸擴大。
甘南境內的黃河干支流由于缺乏專業的治理方案導致風蝕水蝕問題嚴重,使得水土流失問題加劇。另一方面,由于河流雨水的沖刷,導致黃河河岸土質疏松,久而久之,塌方滑坡問題接踵而至,對草場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沖刷下來的泥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黃河內的泥沙量,逐漸積累下來的泥砂,導致河床不斷抬高,裸露出來的河床河沙經過大風侵蝕,加劇草原退化,土地沙化,大幅度降低了植被覆蓋率,使得原本甘南草場上的一些生物群受到環境影響出現滅絕問題,生物多樣性減少。
由上文可知,天然草場中,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劃,盲目追求一時間的經濟利益,而使得天然草場超出其原本承受力,過度放牧的牲畜,將草場中的草連根啃食,再加上過量的牲畜,對草場的踐踏導致草場難以恢復。另一方面,由于等底干旱問題嚴重再加上大風的侵蝕,導致草場沙化問題愈加嚴重。而且由于草場部分區域處于省州縣邊界處,邊界問題爭議嚴重,各方為了盡可能爭奪更多的放牧利益,經常會組織突擊搶奪,導致草場內許多優質糧草被踐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劇了草場的沙化。
首先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對甘南草場的整體畜牧量進行科學計劃,盡可能地保證天然草場發揮其最大畜牧能力,同時也要保證草場的可持續發展,防止出現畜牧量過大而導致草場本身人恢復能力無法及時跟上,造成草場生態破壞。這就需要相關領導人員將牧民科學組織起來,整體減少草場牛羊存欄數量,盡可能減少一半的牛羊數量,若人口數量較多,還可以將其多余的勞動力抽調出做飼草料加工工作。另一方面,還要積極轉變放牧觀念,將傳統的放牧方式更新為科學養畜模式。盡可能減少畜牧數量,同時保證畜牧質量,給草原生態系統足夠的恢復時間,提高其對于水源的涵養量。
甘南地區海拔較高,季節溫差較大。所以為了盡可能保證牲畜的質量,延長棚圈使用時間,降低建設成本,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棚圈建設時,應當積極采用鋼筋水泥材料。目前我國甘南草原的畜牧業已經采取了承包到戶的方式。所以在進行棚圈飼槽的修建時,為了保證水草的充足,棚圈建設選址應當盡可能沿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區建設。
雖然已經積極建設了畜群棚圈飼槽,但是為了保證牲畜的高質量,充分利用草場自然優勢。牧民應當結合草場牧草生長的季節特點,對牲畜進行合理的放牧時間設置。放牧加補飼的方法不僅可以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草場自然資源,同時也可以在枯草季防止牲畜由于草量短缺而出現大量掉秤,甚至死亡量上升問題的出現。這種科學的飼養方式嚴格遵循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同時也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品率,提高牧民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甘南草原的生態問題日益嚴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各種問題成為甘南草原畜牧業發展的桎梏。促進甘南草原生態系統恢復,不保證草原的可持續發展刻不容緩。這就需要相關組織的領導人員將區域內的農牧戶廣泛組織起來,對其做好相關的放牧培訓,領導所有牧民創新放牧方式,科學放牧。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共同和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