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在脫貧致富的路上,橫峰將“產業扶貧、增收致富”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舉措,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如今,山坡上、田野里,一個個種植基地果樹林立;廠區里、車間中,一個個扶貧車間機聲隆隆……“百花齊放”的特色產業已然成為橫峰縣群眾擺脫貧困、村鎮發展壯大的有效抓手。
特色產業夯實脫貧根基
1月下旬,在橫峰縣青板鄉薛家百畝高標準油茶育苗基地,農民們正忙碌著栽種油茶種苗。種植完最后幾畝種苗,育苗基地建設就全部完成,建成后,基地預計年利潤600萬元,青板鄉、紅橋場10個村2056名貧困群眾將受益。 一項產業就是一條致富路子。在產業規劃上,橫峰注重“培育特色”,大力發展“1+N”特色農業。成立縣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組建了11個鄉鎮集體農業公司,建設以果業為主的集體經濟扶貧產業基地82個。探索縣扶貧開發有限公司領辦,村集體經濟參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參與,能人大戶、貧困戶參與的“大領辦大參與”的產業合作模式。充分利用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確定并全力扶持以葛為主的中藥材、油茶、馬家柚等重點產業,積極實施一筆光伏收入、一片竹果林、一畝花草藥、一頃油茶山、一個人就業、一桌農家飯、一桶愛心蜂“七個一”和“大領辦大參與”產業扶貧模式。同時,打造了一批產村融合村、創新創造村、整潔靚麗村、管理民主村等特色新村,先后建成好客王家等148個景點亮點村,并連年舉辦荷花節、美食節、扶貧年貨節等形式多樣的節慶活動,壯大“秀美經濟”。精心篩選的特色扶貧產業,帶動形成了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有效拓寬了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渠道。2020年,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到31.31 萬元,其中最高的村達117萬元,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利益聯結加快脫貧步伐
在姚家鄉后占村光伏發電站,一排排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整齊地安裝在山坡上。近年來,橫峰縣把推進光伏產業扶貧作為增強脫貧“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大大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通過光伏發電站利益聯結貧困戶,每年給貧困戶分紅,讓貧困戶實現“陽光增收”。
在扶貧機制上,橫峰注重“利益聯結”,不斷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全縣建設村級電站(含聯村電站)35個,涉及行政村(場)69個,帶動1.89萬貧困人口受益。2020年,光伏扶貧發電收益的80%用于貧困人口承擔公益崗位任務的工資和參加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勞務費用支出,全縣設置光伏公益性崗位2000余個,吸納貧困戶就業2000余人。同時以新型經營主體為依托,該縣探索建立要素入股、聯合合作、訂單生產、流轉返聘等利益聯結模式,讓貧困戶既能獲得土地流轉、資產收益、入股分紅等各項收入,又能參與生產經營,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讓產業扶貧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源頭活水”。
龍頭企業領跑脫貧奔富
連日來,橫峰縣龍門畈鄉土巖村的貧困戶曾連生在港龍灣馬家柚基地里忙著冬季的樹苗管護。自從基地建成以來,他就一直在這務工,靠著種田、務工和分紅,曾連生2019年成功脫貧,年收入超過2萬元。
在產業發展上,橫峰注重“龍頭帶動”,以“公司+村集體+基地+貧困戶”發展模式,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政府扶龍頭,龍頭建基地,基地連農戶,該縣堅持龍頭帶動、集聚發展,實現以點帶面、多點開花。興安種業、岑山生態農業、清峰馬家柚基地……目前全縣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27家,家庭農場300家、農業專業合作社360家,農村電商210家,形成了“鄉鄉有產業、村村有基地”的農業產業格局,打開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四季有樂、四季有效益”的生動局面,帶動聯結6000余戶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4200余元。
志智雙扶激發脫貧活力
姚家鄉百家村王新旺對養殖蜜蜂情有獨鐘,他向扶貧干部表達了自己的培訓意愿。鄉里和就業部門積極對接,聯系參加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如今他不僅脫了貧,還成了致富帶頭人。在扶貧格局上,橫峰注重“多方聯動”,始終堅持“志智雙扶”,積極組織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橫峰縣建立產業指導員制度,共安排103名產業指導員,累計開展產業指導2000余次;加大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力度,全縣目前已培訓195名致富帶頭人;建立扶貧車間40家,帶動3000余人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年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開展技能培訓、“扶貧專班”培訓、勞務品牌培訓等培訓貧困人口3510人次,舉辦各類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開展“送崗下鄉”活動,通過域外勞務基地聯絡、組織就近參與園區及項目建設、開發護林保潔等公益性崗位等途徑,轉移農村勞動力2.3萬余人。2020年,全縣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達到13100余元。產業扶貧帶動扶上馬,又送一程,持續鞏固了脫貧成果,切實提高了脫貧質量,真正托起了貧困群眾穩穩的幸福。
作者簡介:余琳,橫峰縣報社記者。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