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懷強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每當讀起席慕蓉的《鄉愁》,一種絲絲縷縷的牽掛、眷念油然而生,無法割舍,無可替代。
留在很多人記憶深處的鄉村畫面,或許是小橋流水、雞犬相聞、鄉里鄉親,或許是枯藤老樹、人煙稀少、蕭瑟破敗……然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隨著精準扶貧、生態扶貧的持續深耕,如今的鄉村面貌早已實現蝶變,街道寬闊明亮,院落美觀整齊,村民喜笑顏開……一幅生態綠色文明、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向往正變為現實。
這一切的轉變,與兩場戰役息息相關。其一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其二是脫貧攻堅戰。2020年,廣東省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全省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5.5%,全省PM2.5平均濃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9個劣V類國考斷面全部清零,71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87.3%。與此同時,廣東省2277個相對貧困村變得越來越美——行政村村莊規劃、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成率達100%,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達99%以上,20戶以上自然村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污水處理覆蓋率分別達到99.7%和93.1%……兩場戰役的全面勝利,標志著廣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上了一份干干凈凈、令人滿意的答卷。
留得住綠水青山,方能留得住鄉愁。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祖國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越來越多以往“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鄉村迎來蛻變,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如雨后春筍般成為網紅打卡地。諸如揭陽市惠來縣靖海鎮資深村、肇慶市廣寧縣、河源市東源縣下屯村、清遠市英德市連樟村……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成功實踐案例不斷上演,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
記憶里的鄉村印記正逐漸模糊,取而代之的是美麗鄉村山水畫卷。留得住綠水青山,讓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很多人都在自發地、自豪地以各種不同形式為美麗家鄉代言,他們當中,有駐村干部、當地村民、返鄉創業青年、環保志愿者、民營企業家……綠水青山逐漸成為這一代人新的不舍鄉愁。
讓我們為這些代言者點贊!美麗鄉村建設,正在路上;生態文明建設,久久為功。這個春節,不論您是就地過年,還是返鄉團聚,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省自重、身體力行,保護生態環境,呵護生命健康,為美麗家鄉建設盡一份心、出一份力,讓綠水青山常駐,讓鄉愁少一份苦澀,多一份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