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亮

“要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統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脫貧攻堅戰與鄉村振興戰略,將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自掛點督戰肇慶市廣寧縣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積極發揮生態環境行業部門優勢,突出生態環境特色,先后指導當地開展碳普惠工作,推動發展生態種養、綠色旅游等特色扶貧項目。這些工作的實施,為廣寧發展鍍上綠色的外衣。
空氣能賣錢
“經審核,肇慶市廣寧縣4個省定貧困村林業碳普惠項目符合《廣東省林業碳匯碳普惠方法學》要求,現準予備案為省級碳普惠減排量,并通過省碳普惠減排量注冊登記系統發放至項目業主。”2020年底,省生態環境廳收到肇慶市生態環境局《關于申請對肇慶市廣寧縣4個省定貧困村林業碳普惠項目核證減排量備案的函》后,及時予以指導幫助并準予備案,為當地綠色發展打開新的路徑。
據了解,省生態環境廳在督戰廣寧脫貧攻堅過程中,切實指導幫助廣寧縣落實生態公益林碳匯項目。而4個省定貧困村的林業碳普惠項目也得到廣寧縣人民政府、肇慶市生態環境局廣寧分局和縣林業局的大力支持,并邀請具備項目開發經驗的微碳(廣州)低碳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測算、資料整理和申報,最終得到省生態環境廳的備案。貧困村通過其林木的生態價值實現村里的經濟創收,切實地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20年12月28日上午,廣寧4個省定貧困村林業碳普惠項目競價成功成交價36.06元/噸,創廣東省碳普惠減排量公開競價價格的新高。近5萬畝林地,2019年度產生的9789噸碳普惠核證減排量,為村里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真是沒有想到,原來保護好林地林木也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當地村民感慨地說。
此次項目的競買人為廣寧當地納入廣東省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的控排企業——廣東鼎豐紙業有限公司,競價所得碳普惠核證減排量將用于其碳排放年度履約,為廣寧當地的“碳中和”貢獻企業的力量。
發展林業碳普惠是將精準扶貧與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發展相結合的有力切入點,是建立扶貧與低碳發展聯動工作機制的創新型探索,廣寧林業碳普惠的經驗有力地證明了這點。
廣寧縣擁有108萬畝竹林面積、100%的空氣優良率、82%以上的森林覆蓋率,是全國最佳綠色生態縣、綠化模范縣,也是廣東省重點林區、首批林業生態縣、珠三角現代林業發展示范縣和廣東省林下經濟示范縣,擁有省級造紙產業基地和全省唯一一個國家級竹海森林公園。林業碳普惠項目的成功實施,為廣寧探索出了一條可持續的新型市場化生態扶貧之路,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化為現實。
工業綠色化
“綠色不僅是肇慶的底色,更是廣寧的底色,廣寧作為生態發展區,在產業布局、產業轉型升級上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前提,按照狠抓項目落地落實的要求,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形成良性互動,努力建設成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示范縣,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掛點督戰過程中,省生態環境廳對于廣寧的產業發展多次提出,一定要兼顧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
對此,廣寧在發展規劃上,通過抓好工業產業,走出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以特色產業為抓手,打造發展引擎;利用綠色資源優勢,發展旅游產業。“我們根據廣寧的特色,找準廣寧的定位,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廣寧縣委書記謝桂坤如是說。
在工業方面,廣寧全縣5家陶瓷企業均對陶瓷生產線進行綠色化、智能化技術改造,提升機器自動化率,19條生產線均完成了“煤改氣”改造,加快節能升級,提升產業效益。在進一步鞏固陶瓷產業煤改氣工作的基礎上,廣寧將指引企業轉變生產模式,發展集約化路線,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山區高質量發展道路。
“要把華南園區打造成專業化、規模化、精細化的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基地,生態環境部門要為企業在生產經營、增資擴產等方面做好服務,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按照省生態環境廳的指導,在國家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下,廣寧充分利用華南園區再生塑料產業園,打造廣寧在固廢處理、暢通產業循環的特色引擎。對于林漿紙特色產業,廣寧將引導產業向深加工領域延伸,重點協助鼎豐、中盛等龍頭造紙業加快技術改造,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促進傳統造紙行業企業發展高級紙品。
與此同時,廣寧積極引導企業優化生產設備,提升技術水平和增資擴產,依靠技術改造創新推動企業發展變革,2017年以來,實施技術改造企業共82家,新增機器人115臺。
除了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廣寧也狠抓造紙、制革、固體廢棄物加工利用三大傳統低效產業,實施引導退出和整治提升工作。先后引導3家固體廢棄物加工利用企業退出經營及46家傳統低效企業完成整治提升任務,動員縣內造紙、建材陶瓷、水泥、皮革等行業企業全面推行實施自愿清潔生產審核。
2019年,廣寧通過政企合作成立廣東海鵬竹纖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引進華農、華南理工大學專業團隊共同開發廣寧青皮竹資源,掛牌廣東青皮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進竹纖維新材料青皮竹產業項目建設,打造優質創新研發平臺。
旅游富鄉村
昔日塵土飛揚、滿目荒涼的鄉村,如今變成了看得見青山綠水、留得住鄉愁的好地方。不少鄉村建起了池塘,村前新建了小廣場,并增設了健身器材,巷道角落鮮花盛開,村民生活其中,倍感舒心。
近年來,廣寧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因地施策、梯次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推動鄉村環境不斷改善。如今,廣寧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變化,農村人居環境“顏值”得到全面提升。
在此基礎上,廣寧充分利用優質生態環境,做足旅游產業的文章。目前正打造大灣區健康產業和康養旅游度假基地,引進了北京拾得大地開發廣寧綏江的文旅項目,盤活了竹海大觀等傳統景區,并借助全國“廚師之鄉”的稱號,大力發展農家樂、紅色旅游。
“帶著家人、小朋友來到廣寧縣江美村感受一下紅色文化,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小孩子心中牢牢扎根。周圍環境空氣很好,而且還有紅色文化可以感受,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去觀光旅游的地方。”自2019年“七一”以來,藏在青山環抱中的省定貧困村江美村,迎來了全省各地的黨員及游客到這里看紅色展覽、聽革命故事、逛百年老屋。紅色文化旅游產業吸引了大批廚師、務工者返鄉,辦起紅紅火火的蘭花種植基地、農家樂。
廣寧大力整合豐富紅色和綠色資源,將廣寧縣粵桂湘邊縱隊紀念館、粵桂湘邊縱隊司令部舊址、周其鑒故居、薛六故居、江美村、上林村、竹海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串珠成鏈,發展集紅色教育、農業采摘、旅游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紅色旅游產業,取得顯著成效,為當地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此外,廣寧縣還積極舉辦鄉村馬拉松、戶外徒步“體育+”等活動,發展以農業體驗、果蔬采摘、休閑觀光、森林人家等為主題的鄉村休閑旅游。推進綏江沿岸、古水河流域生態旅游休閑項目開發建設,逐步實現廣寧旅游由“一城”向“兩水”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