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勝?陸運英
2020年12月16日,美國財政部在通過對20多個貿易往來國進行財務審查后,將越南和瑞士定性為匯率操縱國。此舉不僅招致越方反對,也引發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這表明近年來美國和越南關系發展迅猛的同時,矛盾分歧猶存。未來越美既是“合作伙伴”也是“斗爭對象”,兩國關系發展預計會在“既合作又斗爭”的軌道上走下去。
對于被貼上匯率操縱國,越南中央銀行和外交部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越南總理阮春福就此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交換意見”。越方稱其貨幣政策調整旨在控制通貨膨脹,維護宏觀經濟穩定,而非創造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對美貿易順差和全球經常賬戶盈余是由越南經濟的特殊性和越美貿易結構等因素造成,而非越方有意為之,給越南扣上匯率操縱國的帽子顯然“缺乏充分科學的依據”。特朗普則向阮春福表達了對美國貿易逆差的“擔憂”,敦促越方采取“大膽行動”,確保兩國貿易“公平互惠”。越美還同意保持磋商協調,充分實現兩國貿易的“和諧公平”,未來不排除美方摘帽的可能。
2020年是越美建交25周年,新冠疫情并沒有影響兩國慶祝的熱情,雙方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特朗普稱贊“美越全面合作伙伴關系的發展是個奇跡”,國務卿蓬佩奧稱美方決心“將未來25年的美越關系發展成為國際合作與伙伴關系的典范”。10月29日至30日,蓬佩奧突訪越南,將兩國建交紀念活動推上高潮。
越南此前雖然已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但一直沒有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特朗普在兩國紀念建交25周年和即將卸任之際,突然給越南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簽,令人頗為意外和不解。有分析稱,特朗普此番“不按套路出牌”,既有借此向越南施壓采取措施減少對美貿易順差的考慮,也有樹立強人形象、給繼任者“挖坑”及遏阻中國商品借道越南出口美國的考量。有西方媒體認為,美國這一行為是在為經濟制裁鋪路,必要時可借此啟動“301條款”,對其商品展開調查和征收關稅。
特朗普執掌白宮期間是越美建交以來關系發展最為迅速和密切的時期,雙邊關系表現突出。

2020年10月30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越南,與越南總理阮春福會晤。
一是兩國高層互動頻繁。2017年5月,越南總理阮春福訪美,成為特朗普入主白宮后首位到訪的東南亞國家領導人。特朗普分別于2017年11月和2019年2月訪問越南,成為越美建交以來首位任內兩度訪越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選擇在越南公布“印太戰略”,并在河內舉行第二次朝美首腦會晤,可見其對越南的重視程度。即便在國內疫情防控局勢極度惡化的形勢下,國務卿蓬佩奧、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等多位高官仍然訪問越南。
二是經貿合作空前發展。據越南官方統計,1995年建交當年雙邊貿易額僅4.5億美元,2019年升至757億美元,增長168倍。2020年貿易額達901億美元,同比增長19%。與此同時,美國對越投資力度也在加大。2020年10月28日在第三屆“印度洋—太平洋企業論壇”上,美方公司簽署了六個在越能源投資項目。11月下旬奧布賴恩訪越期間,通用電氣公司承諾在越南巴地—頭頓市投資10億美元修建龍山天然氣發電廠。
三是國防安全合作全面深化。近年來,雙方國防安全領域合作不斷加碼,涉南海安全合作成為重中之重。奧巴馬執政后期宣布解除對越出售武器禁令,特朗普上臺后國防安全合作提速。2017年5月美國海岸警衛隊將大型巡邏艦“摩根索”號移交越南海警,2018年3月“卡爾文森”號航母停靠峴港,成為越戰結束以來第一艘到訪越南的美軍航母,2020年3月“羅斯福”號航母訪問峴港。2017年至2019年美方至少已向越南交付18艘巡邏艇,越南也有意采購P-3C反潛巡邏機等美制武器裝備。
四是人文交流日趨活躍。在富布賴特獎學金等政府獎學金和政策推動下,越南學生赴美留學逐年攀升,2019年超過三萬人。雙方在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等領域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方面也加強合作,為越南培養造就了大批優秀的高技術人才。此外,前赴越南的美國游客與日俱增,2019年美國國家旅游協會將越南列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十大旅游地之一。
越美關系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兩面性特征也十分明顯,雙方在諸多領域的矛盾和分歧猶存,不時引發摩擦。
一方面,在經貿合作領域,越美貿易并不平衡。2017年和2018年越南順差不足350億美元,2019年、2020年分別攀升至464億美元和630億美元。雖然越南在特朗普兩次到訪期間分別同意采購120億美元和21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與服務,但難以改變兩國貿易的結構性問題。美方對此深為不滿,特朗普多次指責越南“占美國便宜”,甚至稱越南為“最惡劣的(貿易)濫用者”。美國不時采取針對性報復措施,對鋼鐵、輪胎、塑料、木制品、巴沙魚等輸美越南商品實施反傾銷調查和加征關稅。美國將越南列為匯率操縱國,雙邊貿易摩擦加劇,越南的服裝、鞋類、家具、電子產品、水產品、家居用品等遭受美方更為嚴厲和頻繁的關稅懲罰的風險上升。此外,美國至今仍未承認越南的市場經濟地位,也沒有與越南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另一方面,越南和美國的社會制度、文化背景、綜合國力和發展程度等均不同,雙方在意識形態、民主、人權、民族、宗教等領域存在分歧。盤踞美國的前南越政權的“遺老遺少”及其后代為數眾多,大多對越共心懷不滿和敵視。越南反政府勢力也多以美國為總部基地,經常滲透到越南。已經公布的越共十三大政治報告草案(征求意見稿)反復出現“和平演變”“自我演變”“自我轉化”等字眼,定于2021年1月25日開幕的越共十三大將強調如何抵御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特朗普當政期間,即便雙邊關系全面深化發展,美方攻擊越南侵犯民主人權、迫害異見人士、扣押“良心囚犯”、打壓少數民族、限制宗教自由的聲音仍然不絕于耳,迫使越方不得不采取反擊措施。
越南在外交中強調既要推動國際合作也要堅持斗爭思維,一些國家特別是一些大國既是越南的“合作伙伴”也是“斗爭對象”。越南提出要始終奉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政策,努力同所有大國保持良好合作關系,但在捍衛社會制度和領土主權方面不能妥協,必須進行堅決斗爭。在同大國發展關系的過程中,某些時候合作要多一些,某些時候斗爭要多一些,總體是“斗而不破”。
戰略需求契合促使越美關系越走越近,但兩國都高度奉行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兩國的結構性矛盾和分歧也仍然存在,難以調和。美國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執政,越南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兩國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斗爭對象”的屬性都難以改變。人們有理由相信,未來越美關系的發展不會偏離既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