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玲


摘要:我國的現代化社會建設進程逐步推進,高新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互聯網等水平不斷提高,社會進入了全新的新媒體時代。新時代的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有必要融入創新意識,改變原有的工作理念,滿足新媒體時代人們的多樣化需求。本文對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新聞編輯面臨的挑戰進行了探討,分析了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創新策略;挑戰
互聯網時代給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沖擊著傳統媒體市場。新媒體平臺快速崛起,信息的傳播渠道更加豐富、傳播范圍廣泛,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有必要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特點,積極迎接新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創新工作思路,實現對新聞編輯工作的進一步優化探索,提高新聞編輯的工作效率。
同質化內容
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首先體現在了內容方面,同質化現象亟待改進,包括新聞內容、欄目設計、新聞排版、新聞風格等,均可能出現同質化的現象,這對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編輯工作人員應強調傳統媒體的特色,通過體現明顯的傳統媒體優勢,才能夠在新媒體技術、新媒體平臺快速發展的形勢下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改變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內容同質化的現象和問題,獲取新的競爭力,能夠為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推動傳統媒體行業更好的發展。
新聞編輯觀念落后
在傳統媒體行業的發展中,新聞編輯工作的穩定運行離不開創新的新聞編輯觀念,特別是在面臨新媒體時代的沖擊時,人們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便利條件下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可以借助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的優勢,自主傳播信息、接收信息,表達自己的觀點。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工作觀念落后,缺少創新動力,難以調動起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形成了慣性思維的工作模式,出現了消極的工作情緒,更無法實現對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探索。工作效率低、新聞編輯工作質量有待提高、難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都對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樹立創新觀念
面對新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要樹立起創新觀念,展開新聞編輯工作的各項內容,從根本上轉變思想,樹立起創新觀念和創新意識。將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的固有思維、固有模式、固有觀念打破,結合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受眾需求,挖掘新聞的內在價值,從多種類型的新聞事件中提煉信息,提高新聞事件編輯和報道的綜合水平。傳統媒體新聞編輯應不斷提升自我,強化自身的社會新聞敏感度,積極加入到提升自我的訓練活動中,學會透過表面挖掘本質,將新聞事件的核心和內在實質提煉出來,對事件真相進行直接挖掘和報道,展現出事件對于公眾以及對社會的內在價值和意義,激發新聞受眾的共鳴,強化傳統媒體新聞的公眾影響力和公信力。在挖掘新聞事件的過程中,要結合橫向挖掘、縱向挖掘,避免出現同質化的內容,融入創新的新聞編輯觀念,在新聞的欄目設計、排版、新聞編輯風格等各個方面凸顯出傳統媒體的獨有特色,強調靈活、生動的選題和題目設計,運用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途徑、傳播手段和方式方法,滿足新媒體時代信息受眾的習慣和多樣化需求。強化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創新積極性,改變傳統媒體行業內部結構不完善的問題,調動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觀念,通過有效的激勵措施促進他們積極地加入到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中,提高工作效率。
積累實踐經驗
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智能終端設備等愈發普及,每天有大量的新聞信息內容充斥在人們的視線中,此類信息具有復雜、多元的性質,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要結合這一時代特點,展開對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探索,強化新聞媒體知識、專業素養能力,更新新聞媒體知識結構,在媒介和媒體知識的基礎之上更進一步地提升自我,強化創新意識,提高新聞編輯的綜合能力。面臨大量復雜的新聞信息,傳統媒體新聞編輯要從中挖掘出值得關注的新聞熱點以及有價值的內容,注重實踐經驗,真正剖析新聞熱點,挖掘新聞真相,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結合新聞傳播學新理念、新技術等,實現知識的轉化和內化,提高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新聞質量,保證新聞內容、新聞信息處于最前端,是最新穎的內容。在實踐經驗的積累和探索中,傳統媒體新聞編輯要逐漸滲透到各個學科領域,了解和掌握不同領域的知識,例如體育、娛樂、財經等,深入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新聞編輯理念,學會抓住熱點新聞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挖掘和分析新聞內容,強調新聞時效性和有效價值,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新聞報道模式,展示出具有特色的新聞內容,提高對公眾的影響力,強化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競爭實力。
構建互動平臺
新媒體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獲取信息和信息交流的環境發生了改變,有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因此公眾對于各大社交媒體平臺愈發依賴,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的傳播和交流,例如在抖音、新浪微博、知乎等平臺上,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地獲取新聞信息,在常用的微信公眾號上,用戶可以有選擇地訂閱自己喜歡的新聞內容。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要結合新媒體時代公眾特點以及新聞事件爆炸式增長、新聞信息真偽難辨的形勢,將其作為重要的切入點,展開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探索,實現傳統媒體的進一步發展,強化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公眾影響力和公信力,占據更有利的市場。建立信息交流互動的平臺,增加與公眾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將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最新的新聞事件等及時發布到社交媒體信息交流平臺上,吸引更多穩定的新聞受眾群體,在社交平臺上,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可以與受眾之間就某一新聞事件或信息進行交流和討論,用戶能夠發表自己的評論、見解,在探討和互動的過程中,新聞價值被充分地發揮出來。傳統媒體新聞編輯要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及時反饋受眾的留言和評論,掌握受眾心理以及受眾對新聞選題內容的反饋,以此為基礎對新聞編輯工作中的內容撰寫、排版、文風等進行調整,拉近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和受眾之間的距離,形成對媒體主流受眾需求更具體、更明確的掌握。改進和優化新聞編輯工作的方向和模式,調整新聞編輯工作的具體內容,為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創新新聞編輯的工作方法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媒體造成的沖擊和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要站在創新視角適應環境的變化,探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新媒體環境下,人們搜集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傳統媒體要利用新媒體時代的優勢,整合和運用信息,輔助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創新探索。運用多樣化的處理方法,對新聞編輯工作展開深入研究,采取多種多樣的手段和方式,體現出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性。結合受眾實際生活中的多層次需求,站在多個視角,從多方面挖掘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點,拓寬新聞傳播的途徑,關注用戶的審美特征。在新媒體時代,受眾的審美需求有所提高,不僅僅只重視新聞編輯的質量,同時對于審美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傳統新聞媒體的編輯創新要結合受眾的審美特征提升新聞編輯的審美能力。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要將受眾的反饋收集起來,結合大數據技術等分析受眾的反饋,結合受眾的審美特征調整和改進新聞編輯的內容,提高審美性,做到質量和審美并存,優化新聞編輯工作的內容、排版等,全面體現出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的專業性和創新性,提高受眾對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認可和喜愛。
用新穎的視角判斷信息價值
現如今,各種網絡信息因其傳播方式的發展變化使其傳播速度非常快,而且它們傳播的信息內容豐富多樣,這給傳統媒體傳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給受眾帶來了更多的媒體選擇權和空間,他們越來越重視自己所希望關注的媒體內容。從新聞媒體信息市場化的這個角度來講,判斷我國新聞媒體信息主觀價值的一個標準是新聞受眾的一種主觀價值關注度,簡單來說就是受眾對新聞信息的主觀關注度越高,其主觀價值也就越高,這一點是由新聞受眾在我國媒體信息市場當中的主體地位所直接決定的,專業新聞也必然應當嚴格遵循這一基本規律。在電視融入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媒體編輯人員應當不斷開闊自身的新聞視野,分析電視受眾可能看哪些電視新聞相關信息比較多,對哪些電視新聞相關信息可能更感興趣,獲悉電視受眾的各種主觀閱讀需求,然后以此作為判斷標準作出判斷后再準確篩選電視新聞相關信息,不求標新立異,但是要求編輯能夠真正讓電視新聞信息獲得電視受眾的注意。
創新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是電視新聞編輯開展自身專業工作的重要技能基礎。一個合格的新聞編輯必須具備極其專業的理論技能和業務水平,才能推進整個電視新聞編輯行業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在推動電視新聞編輯專業技能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新聞編輯要積極掌握各種現代先進的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操作技術,熟練掌握其具體操作方法,能夠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等與現場觀眾互動,及時獲取現場觀眾對新聞節目的反饋和最新信息,了解現場觀眾的實際需求,正確設計和完善直播節目所需的直播內容和方式。與此同時,電視新聞編輯還需要不斷加強和提高網絡文本閱讀與新聞寫作結合的能力,從而提高網絡閱讀和新聞寫作能力。
創新新聞內容
新聞是最新電視事件的具體反映或報道,其傳播的最終目的是讓廣大觀眾盡快、全面地了解整個電視新聞事件。因此,電視新聞編輯不僅要反映受眾的真實新聞需求,而且要在新聞報道的具體內容和方式上大膽創新,摒棄一些傳統的、單一的新聞報道內容方式和落后的新聞排版制作方式,不斷提高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的內容綜合性和競爭力。同時,電視新聞與其他傳統形式的紙質新聞媒體相比,最大的優勢之一是它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數字計算機實時信息處理技術與傳統公共媒體進行互動,使觀眾能夠實時參與到電視新聞報道中,使觀眾與電視新聞報道事件產生強烈共鳴,大大增強了新聞報道對觀眾的吸引力。
改變新聞編輯的角色
新聞編輯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新聞節目的編輯制作過程、制作標準和制作目標而變化的。新聞編輯要提高對創新發展的認識,積極學習編輯制作最新新聞。電視臺可以根據行業發展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新聞采編播流程和要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工作內容和目標,提高角色定位的一致性。隨著電視產業的發展變化,積極順應媒體融合的趨勢,新聞編輯不僅要在幕后進行編輯制作,而且要在前期進行安排和策劃,在積極討論和溝通的同時,還要做好新聞信息的匯總分析和篩選工作。新聞報道的主題、內容等新聞信息可以隨時與新聞受眾直接溝通,社會輿論的關注也積極引導著社會輿論的發展方向。同時,新聞編輯也應該更多地關注受眾的意見,不僅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定期發布關于真假新聞信息差異的知識,還可以提高受眾辨別虛假新聞的能力,鼓勵觀眾對新聞節目提出新的想法或建議,提高觀眾分析信息并將其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婷.論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創新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20):156-157.
[2]余偏林.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創新策略研究[J].新聞傳播,2020(12):98-99.
[3]趙賢鈺.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創新策略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20(10):185-186.
[4]平筠.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創新策略思考[J].傳媒論壇,2020,3(11):84-85.
[5]李戎.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創新策略[J].科技傳播,2020,12(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