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安
摘 要:輸送系統是礦山生產的主干線,一旦發生故障,將嚴重制約和影響生產。煤礦皮帶運輸系統綜合自動化控制改造項目,按照數字化礦井建設總體規劃進行設計施工,通過技術升級使皮帶運輸系統實現遠程現監測監控、集中控制,滿足系統先進性、 可靠性、實用性、經濟性的要求。
關鍵詞:皮帶運輸系統;自動化;探析
1 基本情況
礦井皮帶運輸系統共有8臺皮帶機和1部簡易設備(篩選籠),分別為地面1#皮帶機、手選矸1號皮帶機、手選矸2號皮帶機、篩選籠,2#大傾角皮帶機和3#皮帶機,以及井下綜采系統的4#、5#、6#皮帶機。為提高礦井的生產率和自動化水平,保障生產的安全性,將9臺皮帶機設備全部納入集控,結合已有的視頻系統,在礦調度中心實現集中顯示、集中操作、集中控制,構成管控一體化監控系統,使整個運輸系統實現自動化控制與監視,達到了智能性、高安全性的目的。
2 設計原則
控制系統的設計選型遵循技術先進,配置優化,性能可靠,經濟合理的原則,完全滿足現場環境條件,以保證系統長期穩定運行為目的,控制網穩定可靠,具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具備應急安全措施,防止網絡癱瘓。在計算機上對系統的重要過程參數、設備狀態等進行在線集中監控,對重要設備進行在線分散控制。
它既可以在井口皮帶機監控室,又可以在礦調度中心“一鍵式”實現對整個運輸系統的操作控制和數據監控。不僅能實現集中控制,還能在現場單機控制。停止任何一臺皮帶機將導致隨后的皮帶機停止運行。
3 礦井皮帶運輸集控系統設計方案
保留現有的皮帶機電控、保護(除急停),重新配置電控分站、通訊電纜及KHP352礦用帶式輸送機保護裝置、KTC186礦用工作面通信控制裝置組成多條皮帶機集控系統,在調度中心設一臺研華IPC610工控機、以太網光交換機、視頻錄像機DS-8616N-K8,井下數據由光纖接入光交換機,通過以太網電口接入工控機。操作臺上工控機組態畫面采用組態軟件,采用主畫面及多個子畫面方式顯示全系統工況、主要參數。并具有數據存儲功能,實現井下皮帶機的集中控制;通過地面集控室的IP 話臺實現對皮帶全部沿線的呼叫、通話。井口皮帶機監控室與調度中心之間通過光纜組成冗余以太網,在井口皮帶機監控室及調度中心均可實現集中控制。圖一為皮帶集控系統設備布置圖:
4皮帶運輸系統自動化控制及效果
4.1皮帶運輸自動化控制系統功能
經過上述改造,可在調度中心實現遙控皮帶機單開單停,也可實現皮帶機的順序啟停,保證緊急情況下的急停。各皮帶相關數據(電機電流、速度、保護動作)實時顯示,統計報表輸出,各種報警提示,歷史存儲。這些數據同時被傳送到礦調度中心,實現了信息共享。
該系統還可以對各種煤流流程進行編程和選擇,單機設備(如篩選籠)可以聯機/單機啟動,煤流選擇具有閉鎖保護功能,在遙控下實現逆啟順停,設備出現故障時,將設備(皮帶)全部關閉。并通過 WEB發布有關數據,實現遠程查詢和管理。
4.1.1啟動控制
在所選過程中,皮帶和設備均處于正常待機狀態,煤倉煤位在適當范圍內,選擇自動控制模式,按下系統啟動命令,系統按所選過程反向啟動相應的皮帶或設備,也可按閉鎖狀態,逐個在調度中心啟動各皮帶或設備。或者在手動控制狀態下可以對任意設備單獨啟動。
4.1.2停止控制
停機控制有三種方式。①自動泊車。按照煤倉的設定時間或堆煤高度,設定系統自動停止順停;②人工停止。當遙控或就地按下停止按鈕時,系統自動啟停或立即停止;③故障停車。如果發生堆煤、嚴重跑偏、皮帶撕裂等故障,系統會自動啟停或立即停止。皮帶機在拉下開關時,應立即停止在前面選定的過程中所用的設備。
4.1.3故障自診斷及保護功能
皮帶運輸自動化控制系統功能精確判斷故障類型,故障位置,并能對圖像和語音進行提示,實況資料及時報告管理:記錄并儲存傳送帶故障狀況。通過系統實時記錄,自動生成運行日志報告和生產報告,并能記錄每臺帶機和設備的累計運行時間、啟動/停止時間等,實時記錄模擬量和開關量。
4.2項目實施效果
4.2.1安全性能高
系統保護功能完善,運行時如有保護動作,系統均可實現故障停機保護。該系統通過設定控制參數,既可避免瞬間動作引起的停機,又可及時發現故障點。與此同時,當某一傳感器損壞,導致保護誤動時,可在觸摸屏頭部,對各條皮帶進行各種防護,以便在現場不能及時處理時,屏蔽后復位繼續啟動,等檢修正常后將屏蔽保護移除,為生產贏得時間。
4.2.2改善工作環境
系統安裝后實現遠距離控制,操作人員在控制室內完成對各皮帶機的開停控制,崗位操作工在控制室內操作隔離噪音和煤塵污染,改善了工作環境。
4.2.3減員提效
原9臺皮帶機設備需要6人操作,系統安裝完成后,在控制室中可以實現對整個運輸系統的一人控制,改變了傳統一人一崗的操作方式,從而減少了崗位人員,達到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目的,經濟效益提高83%。與此同時,減少作業人員,為推進成本管理起到積極作用。
4.2.4減少開機啟動時間、節約電費
原系統9臺皮帶機設備,首先由綜采工作面順槽皮帶機(6號)啟動運行,然后打鈴通知,依次運行前一臺皮帶機,直至運行1號皮帶機,皮帶機由里至外運行,整個過程耗時約12分鐘。采用集控系統后,整個啟動運行過程耗時約2分鐘,工作效率提高95%。同時,1-6號機及地面的破碎篩選系統,每次可節約運行時間10分鐘,按每班啟動2次,三班制計算,每月可節約電費1176KW*1h*0.5411元/KWh*30天=19089元。
4.2.5提高經濟效益
該系統所具有的智能性、高安全性,設備故障清晰的顯示在操作系統屏幕上,可為日常檢修工作提供可靠的參考;同時及時發現事故征兆,為做好事故的預防起到積極作用,從而減少機電事故和成本投入。 集控系統安裝前,皮帶機發生故障,需要檢修人員巡檢皮帶機,根據現場情況及經驗判斷出故障點,再進行處理,往往耗時1-2個小時。系統安裝后,故障點清晰的顯示在操作系統屏幕上,小故障10分鐘內就可以處理完畢,為原煤生產創造了時間,每次故障處理可多出原煤124噸,相當于創造了經濟效益。
5結語
該文通過對礦山皮帶運輸系統綜合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改造,將皮帶運輸系統集成于統一的綜合自動化監控平臺上,進行集中調度管理,實現對皮帶運輸系統的遠程集中監控。為實現企業減員提質增效,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和綜合管理水平,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文韜.煤礦皮帶運輸系統網絡化監控改造實踐探析[J].廣東化工,201,946(14):167+162.
[2]張曉東.自動化控制在煤礦井下皮帶運輸系統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18):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