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玉姣 齊張麗
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和機動化的快速發展階段,私人小汽車井噴式增長帶來的“停車難”問題已經成為嚴重的“城市病”,迫切需要解決。河南省高度重視停車問題,對省內典型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建設情況進行調研。通過對工作聯動機制、規劃編制情況、社會資本引入情況、路內停車及智慧停車情況等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借鑒其他省市先進經驗,有針對性的提出發展建議,提升河南省停車規劃建設水平,緩解停車難問題。
1、發展現狀及問題
(1)停車位缺口大,供給結構失衡
由于歷史欠賬,各市停車位缺口較大,基本上都在50%以上,安陽市缺口甚至達到了79.2%,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各市現有停車泊位的利用率不高,基本上在50%以下。此外,停車場供給結構失衡,路內停車泊位占比超過路外公共停車泊位,路外公共停車場嚴重缺乏。
(2)專項規劃編制有序推進,質量有待提高
按照河南省百城提質規劃編制要求,各地市高度重視停車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鄭州、安陽、許昌、信陽、駐馬店等地市開展新一輪的停車專項規劃修編工作。停車資源摸底調查是規劃編制的基礎,但是多數城市為抽樣調查或粗略調查,導致規劃編制質量不高,建設和管理缺乏科學依據。
(3)積極探索投融資方式,民間資本未有效進入
各市積極嘗試拓展停車投融資渠道,通過地方融資平臺、引入社會資本(采用PPP、EPC方式)、發行停車場建設專項債券等方式解決停車場建設資金難題,如許昌市。其他城市沒有做停車設施方面的投融資平臺,主要依托國有投資公司作為投資主體,真正的社會民間投資主體和資本尚未有效引入,如鄭州洛陽等。
(4)智慧停車建設進度緩慢
洛陽、鄭州等市智慧停車工作推進較快,其他城市的停車信息化建設基本處于規劃階段,總體進度緩慢。鄭州市路內停車智能化改造正在試點運行。各市高度重視并積極推進充電設施的建設,鄭州、焦作、開封等市編制了詳細的充電設施建設規劃。
(5)路內停車管理水平低,收費不合理
各市結合實際情況在路內施劃了大量停車泊位,并規范路內停車秩序,有效緩解了短期內停車難問題。但是目前僅有鄭州市對路內停車進行收費,其他城市路內停車泊位免費供市民使用,且鄭州市收費標準不合理,不能適應市場發展。各市常態化的嚴格執法不到位,違規停車、亂收費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2、經驗借鑒
2015年8月,七部委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為響應國家政策,各省(市、自治區)和城市人民政府結合本地情況,紛紛出臺了地方城市停車政策。針對河南省存在的問題,對其他省市的具體政策進行深入分析,學習其先進經驗,推動河南省停車產業良性發展。
(1)挖潛存量,共享停車
針對短期內無法大量建設停車場、現有停車泊位利用不足的現象,挖潛存量、增建立體車庫、共享停車是緩解停車難的有效辦法。南京市提出“爭取2018年主城六區各完成5個以上立體停車庫項目建設”,上海、成都市紛紛出臺了鼓勵共享停車的文件,提出一系列措施,使得共享停車規范有序推進。
(2)加大力度開展停車摸底調查
深圳市、北京市停車普查工作前期準備充分,如深圳印發《深圳停車大調查工作手冊》,對人員進行培訓,規范有序推進停車大調查工作,并設置了事后復核較驗機制,最終圓滿完成了停車大調查工作,并對待公布調查結果。后期以調查數據為依托,構建全市停車管理平臺,編制面向未來五年實施的建設規劃。
(3)力推PPP模式,探索新型投資模式
對于停車設施的建設,PPP模式比較適合,也是國家力推的方式之一。為了推動停車設施PPP項目,部門城市出臺了系統性的政策文件。福建省出臺《關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城市公共停車場PPP工程包的實施方案》,提到“新建公共停車場項目‘強制’應用PPP模式”,同時“鼓勵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民營資本。
(4)加快停車智能化信息化建設
為了推動智慧停車的建設,部分城市出臺了相關政策。武漢市制定了《關于加強全市機動車停車信息聯網管理工作的通知》,主要有“武漢市機動車停車信息聯網管理規范”“武漢市機動車停車信息聯網監控系統數據采集標準”兩部分內容。
(6)常態化嚴格執法
為了規范停車秩序,部分城市立法先行,出臺停車條例,如北京市出臺《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廣州市出臺《廣州市停車場條例》,明確了管理及罰則。此外,部分城市加快電子警察建設,積極探索政府、企業和群眾多元共治的停車執法管理機制。如天津市“加快電子警察建設,違法停車亂點全覆蓋,不間斷攝錄;實行清障車隨警勤務,重點路段違法停車及時發現、實時清拖”。
3、對策建議
通過對河南省部分典型城市停車規劃建設管理現狀分析,借鑒國內先進省市的經驗,提出如下建議:
3.1細化完善政策
(1)各市明確停車工作主管領導,明確牽頭部門。要求設立區級層面停車工作小組,負責轄區范圍內停車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并做好與市級工作層面的聯動和銜接。
(2)制定鼓勵社會資本建設停車設施辦法。明確供地方式,產權及經營權的界定。審批流程簡化并細分明確,規定限期辦結。明確獎補政策。明確投融資模式及停車專項債券的發行。
(3)制定常態化嚴格執法規定。立法先行,出臺停車條例;加強科技設備與人工執法的配合;鼓勵全民參與、共同監督;建立停車信用獎勵和聯合懲戒機制。此外,全面的嚴格執法較難實施,可以采取差異化嚴格執法,循序漸進。建議下放管理處罰權,細分到道路,責任到人。
3.2推進停車普查
制定《河南省城市停車設施普查技術導則》,規范停車設施調查工作,推動各市建立停車設施基礎數據庫,加快建設停車網絡信息化云平臺,開啟城市智慧停車時代,為停車設施規劃編制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3.3建立智慧平臺
(1)智能化改造。推進路外路內停車設施的智能化改造,出臺相應鼓勵政策,如根據改造成本給予一定補助。
(2)整合停車資源。將城市公共停車資源和社會停車資源全面有效接入,建立信息接入標準,鼓勵各停車場自愿配合數據報送。
(3)共享停車,錯時停車。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內部停車場是重點,是各地政府能夠掌握和調動的資源,建議盡快通過行政命令將這部分資源向社會開放,并逐步鼓勵住宅小區停車資源向社會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