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川
摘 要:隨著我國建筑業的發展,裝配式建筑被廣泛應用在建筑施工中。裝配式建筑技術普遍應用于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墻體、樓板等環節施工當中,其施工技藝具備獨特性特點,可以展現出我國現代建筑工程施工的高效性、節能性、清潔性。本文將針對裝配式建筑的概述進行詳細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運用手法和運用策略。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應用
引言
由于政府部門近年來針對“裝配式建筑”出臺的相關規定、方案,在政策支撐方面給予了裝配式建設領域便利、廣闊的發展條件、前景,使裝配式建筑工程規模、數量在全國范圍內不斷增長,并收獲到了諸多喜人的建設成就。然而,裝配式建筑在目前仍為較為新穎的新興產業,裝配式技術同樣為前沿性施工工藝。施工單位在實際操作中依然需面對大量施工挑戰,可造成最終建設成效與預期設想存在明顯差異。對此,施工單位應進一步完善、更新裝配式技術,逐一攻克工程施工考驗、難題。強調工程建設中的工藝技術操作標準,強化施工質量管理,保證工程項目可在預定工期內保質保量的順利竣工。
1裝配式建筑的概述分析
簡單來講,裝配式建筑就是將房屋建筑的各個部分提前加工完成,而后利用運輸車運載到施工現場,工人開動機器進行拼接處理。裝配式建筑相較于傳統的鋼筋混凝土施工,無論是整體環保性、節能性還是安全性均有著相當顯著的提升。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建筑行業逐漸轉變為制造產品,建造周期日漸縮短,在整個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需要充分聯合建筑數據和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建筑構件工作,包括建筑所需要利用的骨架、墻體、地板等,成批量地完成生產并將其運輸到實際施工現場,施工現場的工作者只需要結合前期設計圖紙進行拼接安裝即可,有效地完成裝配工作。在此過程中,由于幾乎全程應用機械設備操作,因而施工準確度更高,施工效率也更高,建筑安全效果更為良好,這樣便能夠切實地降低人力資源的投入,此外建筑殘留垃圾的數量也將會有效減少,施工速度將會因此而飛速增加,由于裝配式建筑所具備的諸多優勢,完全可以說裝配式建筑的出現是對傳統的建筑結構的顛覆。
2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運用方法
2.1外墻節點防水
外墻防水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點,建筑工程的防水性能直接影響著住宅的使用年限和安全。傳統施工手段一般都是在建筑外墻當中,設置防水物質,防止水分進入到住宅當中。傳統的施工手段更加注重將水擋在建筑外,也就是單純的“堵水”。針對裝配式建筑來說,在實際開展建筑工程施工時,預制件之間存在裂縫,這些裂縫很容易造成漏水問題,傳統的防水技術手段很難滿足裝配式建筑防水需求。在整個建筑工程當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便是PC外墻,很容易造成材料形變。那么在實際開展裝配式建筑施工時,就應該嚴格對PC板縫進行檢驗,建筑墻面的材料必須要使用高分子密封材料進行預制,并且在預制件縫隙當中使用EP棒,促使外部的水和內部隔離,這樣便可以避免漏水問題。此外,還應該保障水泥漿質量,用密實度強的水泥漿對墻體進行密封,這樣便可以最大程度上強化高分子材料使用效率,實現外墻防水目標。
2.2起吊成品
(1)起吊成品時,先應檢查成品是否有損壞,接著檢查起吊需要的工具,嚴格按照起重工具的使用方法,為每個部件選擇合適的起吊方法。
(2)裝配式部件吊裝時,兩側支撐架應提前檢查,按照吊裝要求,對支撐點高度、鋼筋位置進行檢查,檢查位置是否符合勘察要求,并對勘察點進行正確選擇。
(3)裝配式墻板吊裝時,應在每個連接處實施保護措施,特別要保護好墻板,防止運輸、吊裝中使墻板受損。
2.3預制疊合板安裝要點
在對疊合板施以吊裝工作時,為確保其平穩程度。施工單位可操作模數式吊裝梁,將疊合板緩慢移動于預定工區。在此間,應定時開展“停頓檢查”,查證時下疊合板方向與建設要求的一致性。當二者偏差出現時,需及時調整。另外,為最大化避免磕碰,施工單位重視起吊、停頓,著力維持疊合板平穩,規避不當磕碰造成的主體損傷現象出現。而在疊合板安裝中,應先搭設臨時支架,合理把控支撐點實際間距;處于結構層環節施工時,施工單位需科學設計支架層數;在拆除支架工作中,則需依托混凝土當下強度,當其強度可超出設計目標時,才可在疊合板安裝完畢后逐層撤除支護設施。
2.4預制窗體施工技術
對于建筑而言窗體是必不可少的結構件,因此預制窗體施工技術對于預制裝配式建筑顯得尤其重要。進行預制窗體施工時同樣需要在合理的位置上預留對應的螺栓,螺栓位置的設置必須確保能夠承受較大的作用力,以保障窗體裝配安裝的穩定性。對預制窗體進行拼接和裝配時,務必對其方向進行準確調整,將窗體上預留的螺栓準確的調整到墻體的孔洞中,使之匹配。
3強化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運用的策略
3.1裝配式建筑施工模塊化設計管理
模塊化設計便直接影響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的關鍵,為此必須要嚴格把控模塊化設計環節各項內容。嚴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需求,借助BIM技術手段構建三維建筑工程模塊,對各項裝配式構建規格進行合理設計,并開展嚴格裝配式構建檢驗。明確各個施工環節的工程量,結合建筑工程當地地質條件、水溫條件,制定出完善的施工建設方式。通過模塊化、信息化設計手段,結合建筑施工需求對各項結構構件進行科學合理設計,為裝配式構件預制打下良好質量基礎。
3.2組織措施
一是組建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系統。構建以工程項目總經理為統一管理核心的工程建設質量控制體系,各下設部門、機構、工作人員按照工種、職務明確劃分質量管理責權范圍,保證工程全部施工環節、流程有序推進;二是承辦工程施工培訓活動。邀請裝配式領域權威學者或優秀的一線工作人員作為主講,組織工程管理、技術、施工、設計等部門人員參與培訓學習,深度理解、純熟掌握技術工藝、質量控制、國家政策等方面的多樣知識,為工程建設質量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定期舉辦工程建設工作會議。鼓勵各施工項目的負責人踴躍分享施工實踐心得、體會,深層次分析、探究施工建設、質量管理中潛在的漏洞、不足等問題以及可行性應對措施方案,確保裝配式工程總體建設成效;四是將技術交底高質落實。在工程建設各環節、項目工作正式開展前,應要求工程建設的各參與方積極配合前期調研、技術交底工作,促進后續施工工作順利竣工。
3.3嚴格審核裝配式建筑零部件,開展標準化質量控制
為了充分保證裝配式建筑的施工質量,施工團隊要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嚴格審核裝配式建筑的零部件質量,采用標準化控制措施,對預制裝配式構建的質量進行監控,避免不合格構件、廢棄材料等投入到施工現場。同時,相關管理人員也要嚴格審核裝配式建筑零部件源頭,及時剔除頻繁出現質量問題的裝配式構件供應商。
結語
在建筑行業未來的發展進程中,裝配式建筑模式必然成為一種主要的發展趨勢,以其自身方便快捷、成本低以及風險小等特點,使其在城市化的建設進程中得到極其廣泛的應用。當然,在采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過程中,不僅要看到其擁有的優點,還應當直視其不足之處,因此,這就需要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展開深入分析,準確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建立起與之對應的質量管理體系,有針對性地解決各類問題,為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渠天亮.裝配式建筑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的創新需求[J].陶瓷,2020(11):129-130.
[2]岑曉倩,甄映紅,植鳳娟,等.裝配式木結構建筑的現狀與發展——以黔東南州為例[J].科學技術創新,2020(31):131-133.
[3]張大森.綠色建筑背景下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0(27):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