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美鵬
摘 要:在進行水資源監測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需要及時從環境監測的技術、標準、規范及監測現場環境入手進行分析,以提高監測水平,保證監測數據精準,推進水資源污染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水質監測;水資源保護;意義;監測
1水質監測工作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1.1水樣采集問題
進行水質監測,需確保采樣工作規范、合理。若采樣頻次、方式有問題,亦或采樣點位的布設缺乏合理性,便會導致監測結果存在偏差。此外,還應選擇適宜器皿,確保運輸與保存工作合理,這樣才能避免產生監測結果的誤差。再次,采樣人員的固定性和專業知識培訓問題也非常關鍵,不熟悉采樣工作的采樣人員經常會有不規范填寫采樣記錄的情況發生,將為后續的數據錄入工作造成影響。
1.2實驗室環境問題
水樣采集完畢后會盡快送到實驗室進行各種項目的分析,因此應保持良好的室內環境,以免對水樣的分析過程和結果產生不利的影響。亦或因溫濕度控制不當、室內采光、噪音及電磁輻射等,影響實驗室儀器設備分析工作,致使監測結果存在誤差,降低了數據的準確性。
1.3試劑與儀器問題
應妥善保管監測使用試劑與儀器,若試劑純度和精度不符合要求,含有雜質,也會影響實驗分析工作的進行,使監測結果產生偏差。對于儀器來說,應做好養護管理,在使用前需進行調試與校正,若儀器存在監測精度問題,也會影響監測結果。
2水資源保護中的水質監測環節
2.1水質監測取樣
為了使監測數據具有代表性,在水質采樣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水質采樣技術規范,合理布置水樣的源點。在實際工作中,為了減少工作量,有的人員對采樣點的布置沒有嚴格要求,只在實驗室附近采集水樣進行監測,而且采集的水樣相對單一,無損性強,具有代表性,直接影響監測結果的可靠性。同一地區不同點的水質不同。因此,采樣點的布設必須嚴格按照布設規范進行,對水質樣品進行采集分析,保證監測結果的代表性和準確性,使監測數據為水資源保護提供技術支持。
2.2選擇合適的監測方法
在水質監測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監測項目選擇不同的監測方法進行監測分析。采樣后,應根據采樣區域周圍的實際環境選擇不同的監測項目,并根據項目和精度的要求選擇適當的方法,以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水質監測技術更加先進,監測方法可分為化學分析、光學分析、電化學分析、色譜分析等。利用原子熒光光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或色譜儀對水中的物質進行分析,監測水樣中某些污染物的含量,找出影響當地水資源水質的主要原因,解決當地水資源的污染問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幾種方法各有優勢。一些分析方法可以對水體中的一些高含量污染物進行監測和分析,綜合運用多種分析方法對水體中的微含量污染項目進行監測,確保監測任務的順利完成。
2.3水質監測程序
在水質監測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程序。首先,要控制水溫。水溫與水質有著直接的關系。水溫可以直接反映水的物理特性。水溫的變化會影響水環境狀況,從而影響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如果水的pH值直接受水溫的影響,在實際工作中,一般采用專業的傳感設備對水環境進行數據采集和監測。其次,pH值測試可以直接反映水的pH值和水面的含鹽量,一般采用電極法來測試水面的pH值。第三,水中的溶解氧,通常是水中的分子氧可以通過紫外-可見吸收光譜設備進行監測,它可以直接監測出水中分子氧的生成。四是濁度和電導率。濁度主要由光學和電子方法控制。通過測量光通過水中懸浮物的阻擋程度,可以準確測量水的濁度。電導率一般采用鉑電極結合電阻測量。
3提高水質監測工作技術水平有效措施
3.1規范水樣采集工作
為了提升水質監測實效性與合理性,應做好水樣采集的技術管理。為此,在河流監測斷面與采樣點的布設中,應做好前期規劃,可以采用垂線布設的方式,確保采樣的完整性、連續性與代表性。在分時間單元采集樣品時,測定pH值、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硫化物、油類等項目的樣品,不能混合采樣,只能單獨采樣,全部用于測定。并且,在完成水樣采集工作后,還應根據待測物質理化性質為其選擇適宜的器皿。為防止樣品中某些被測成分在保存和運輸過程中發生分解、揮發、氧化等變化,常加入保護劑。采樣結束后,填寫好現場采樣記錄和水樣標簽,依據采樣先后時間排放好樣品,同時應貼好水樣標簽,妥善保管。只有采樣工作嚴謹、細致、精確,才能為后續工作開展夯實基礎。
3.2提升監測人員綜合素質
在實際工作中,監測人員是較為重要的因素,須保證監測人員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強烈責任心。監測機構應根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能力評價評審準則要求,制定質量管理體系并嚴格執行,加強對監測機構管理、技術人員的培訓,確保監測人員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應做好心理溝通,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應做好全面考核工作,對工作認真、態度積極、技術精湛、業務水平高、監測無誤的人員給予獎勵;對缺乏責任心、技術水平低、出錯率高的人員予以懲罰,以促進監測人員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3.3使用先進的監測技術
在進行水質監測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的環境、要求選擇合適的技術方法。首先,可以選擇使用化學分析、儀器分析等一些比較傳統的方法,傳統的方法能夠監測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質。其次,自動監測技術,該技術需要將在線自動分析儀器融合自動化監測系統為一體,科技化程度較高,可以進行實時監控,實現預報和預警。再次,遙感監測法是一種使用遙感設備進行水環境監測的方法,聯動性較高,使用這種方法可以遠距離獲取水環境中的信息,能夠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遙感技術與GPS技術融合,可以實現大范圍的監測。
結論
新時期不僅為水資源保護工作提供了便利,也對水質監測技術水平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在應對水環境污染,加強針對性治理的過程中,既需給予水質監測工作高度關注,也應促進技術升級,使監測結果更加完整、有效。并且,應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與責任意識,嚴格按照儀器設備操作規范、工作流程推進工作,遵守水質監測管理制度。從而,使水質監測工作開展更具可靠性、精確性、科學性與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楊曉棠.淺析水質監測在環境工程中的意義及監測的相關環節分析[J].科技風,2019(6):10.
[2]李悅.水環境保護中水質自動監測技術的運用分析[J].節能與環保,20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