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慎勤 何煌
摘 要:本文通過大數據的視角對當前校園指揮教育體系存在的機遇和挑戰進項探討。本文激昂充分闡述關于大數據對校園智慧教育體系建設的意義,通過理論闡述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本文通過對大數據的相關內容提出了構建智慧校園的相關路徑,以便后續的研究者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大數據;智慧校園;教育
引言
隨著新的信息化技術的出現,教育的信息化正在朝著新的方向進行邁進。大數據的出現讓已有的信息化教育能夠更加的實現智能化,無論是在日常辦公當中,還是在招生、教學評價等相關內容中都有良好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挖掘。大數據可以將學校內的各種資源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最終實現良好的學校管理以及育人質量的提升。
1 大數據與校園信息化
自十九大和全國、全市、全區教育大會開展完畢后,確立了大力發展智慧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的根本目標,要求各大學校和地區充分利用大數據,扎實推進智慧教育整體規劃、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變革、教育評價體系重構、教育治理能力優化、創新教育素養提升、教育優質資源共享、教育開放交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著力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斷增強廣大師生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因此,大數據時代,校園的智慧教育體系建設需要注重校園的電子化省級,通過加強信息化的方式實現有機結合各種管理系統,利用系統的內容構建大數據,有效的促進教育信息共享,實現教育大數據,最終實現人與校園環境的有機結合。但是當前,還有很多學校缺乏數據的互聯互通。大部分業務系統缺乏縱向、橫向拉通,沒有做到條塊結合,各個系統之間數據沒有有效的匯聚,實施綜合性分析難度非常大,學校各年級、各學科有大量的評估、監測、統計等業務都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主要依靠手工填報、人工統計的方式,導致數據統計耗時長、口徑不一致、數據不準確等問題,導致教育管理和宏觀決策的缺乏有效數據支撐。因此,以空間為載體,以智能泛在環境為支撐,以融合創新為核心,以文化為表現,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構造智能感知環境,搭建新型教育教學空間,為師生提供以人為本、智能開放的個性化創新服務,促進教學流程再造與系統重構,實現精準教育教學,提升教學質量,提升教育管理決策水平。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建設“可感知、可診斷、可分析”的新型智慧校園生態非常具有必要性。
2 大數據構建智慧教育體系的機遇和挑戰
2.1大數據構建智慧教育體系的機遇
將大數據作為智慧教育體系的構建模式,通過大量的教育數據進行分析,構建一個,輻射周邊社區、地區數據共享、五級數據互通的信息化教育生態體系,通過大數據驅動智慧學校的實現;該教育生態將面向師生開展數字化、智能化與個性化的服務;面向家庭提供便捷、人性化的公眾服務;面向區域其它學校提供高質量、可視化的教育資源共享服務;面向全國提供全面、詳細、龐大的數據提供服務,大數據入駐智慧校園的建設,能夠實現對學校教育各個環節的全方位數據管理。國家及地方政府希望通過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深化改革,創新教育機制,創新教育模式和學習方式,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提供堅實支撐。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是實現終身教育、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必由之路。強調要深刻把握新形勢新要求,將教育信息化作為國家信息化的戰略重點優先部署,切實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無論是國家對教育發展的號召,還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大數據融入到教育的細枝末節都是未來教育應有的形態。
2.2大數據構建智慧教育體系存在的挑戰
當前,即便是大數據已經逐漸深入到教育教學的情況相愛,仍然有很多教育資源成為了信息孤島,受到了訪問限制,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加了教育資源的獲取難度。同樣,對于一些有價值但是零碎的信息,很多時候學校也沒有進行獲取,這些數據都被白白的浪費掉。很多學校在構建智慧教育體系的過程中,缺乏冗余設計、缺乏前瞻性設計都讓會大數據融入到智慧校園建設中存在一定的挑戰。目前,社會上很多學校都有“三年建成大數據校園”的目標,但是實際上由于自身硬件建設不到位的原因,這些內容都難以實施。
3 大數據構建智慧教育體系的實現路徑
3.1注重數據的共享性
大數據的核心特征就是數據的共享性,因此在建設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智慧教育體系中,就必須注重對數據共享的意識。大數據時代,共享概念與智慧校園信息化的構建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智慧校園需要對各式各樣的數據進行共享,形成更加全面的有效數據,使利用價值能夠最大化。
3.2管理多元、一體化
為了能夠更好的將大數據服務于教育體系,應注重大數據對教育資源的的整合。如在智慧教育體系的建設中應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將建設內容融合到生活、管理、教學當中,通過詳細而全面的分類,使其能夠更好的實現服務教育、服務師生的作用。
3.3合理構建信息化硬件建設
在智慧教育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若想有效的融合大數據,實現區校聯通、上下教育部門聯通的大數據機制,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就要強調對信息化建設的扎實有效。首先就是要考慮長遠規劃,如應用層、云端、網絡通信等多個層次都需要進行扎實有效的建設,在建設過程中,考慮到冗余和未來發展的趨勢,對相關的基層建設進行合理的構架,防止其作用的重疊,通過構建智慧教育體現,實現教育數據的合理構建和整合歸納。
3.4重視信息安全問題
智慧校園的構建過程中,應該高度重視數據的相關保密措施,在很多學校進行教育大數據的建設當中,會通過全校更換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實現學生常規評價反饋體系,實現學生日常行為監控、量化情況實施收集并分析、并形成大數據分析結果,以求這些數據能夠幫助學校進行教育評價。但是這些數據一旦泄露,就會出現嚴重的信息安全問題。因此需要通過防火墻構建、多端加密的方式保護數據安全,對教育大數據的各單元數據進行妥善的加密處理,避免核心數據被泄露。
參考文獻:
[1]胡文武,羅淵,孫陽菊,何擁軍,楊紅霞.教育大數據支持的高中個性化學習實踐探索[J].高考,2021(15):95-96.
[2]叢潔塵,冉瓏.大數據提升網絡意識形態風險防范能力研究[J].今古文創,2021(15):122-124.
[3]劉三女牙,劉盛英杰,孫建文,沈筱譞,劉智.智能教育發展中的若干關鍵問題[J].中國遠程教育,2021(04):1-7+76.
[4]胡興志.基于大數據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優化[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04):5-7.
[5]郭倩,羅軍鋒,鎖志海,夏文芳.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三全育人”工作探索和實踐——以西安交通大學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21(0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