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洛河西地區巖心資料、測試分析、測井等資料開展測井二次解釋,對志丹洛河西地區長8致密油儲層宏觀非均質性特征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長81油層單井平均夾層數、單井平均夾層厚度、單井夾層平均厚度均高于長82油層,但夾層頻率和密度均低于長82油層;滲透率變異參數、突進系數、級差和均質系數表現為強非均質性;長81~長82油層層間隔層以小于5m為主,長81油層砂厚、砂地比均大于長82油層;長81油層孔隙度主要分布于6%~8%,平均為7.2%,滲透率主要分布于0.20~0.50mD,平均為0.42mD。長82油層孔隙度主要分布于6%~8%,平均為7.3%。滲透率主要分布于0.20~0.40mD,平均為0.47mD。
關鍵詞:非均質性;長8儲層;致密油;洛河西地區
鄂爾多斯盆地致密油資源豐富[1-3],志丹油田洛河西地區距離盆地生烴中心近,烴源巖厚度大,具有較大資源潛力。前人針對該區常規儲層沉積微相類型、砂體成因及展布、成藏特征等開展過研究,但對儲層非均質性研究相對薄弱,特別是近幾年加強延長組下組合勘探,針對非常規致密油儲層研究力度不夠。儲層非均質性研究是油藏描述和儲層評價的重要內容[4-5]。在勘探開發相對成熟區域可以根據資料豐富程度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來對區域進行周期性評價。在勘探有利區或新層位發現區必須打破固有思維,認為常規手段研究意義不大,我們要通過這些手段對儲層有定性或定量的認識,可以創新手段,但絕不能忽略基礎工作對新層位發現區的重要性。本區長8致密油儲層近三年試油連續獲得突破,可做為下一步資源接替層位,針對長8致密油儲層層內、層間、平面非均質性特征進行定性-定量研究很有必要。
1、概況
洛河西地區位于志丹縣西部,工區面積約124.3km2。構造上位于鄂爾多斯盆地陜北斜坡的中部,整體構造形態簡單,為西傾單斜。研究區主要開發目的層為長61、長62油層亞組。為實現資源有序接替,近年來針對延長組下組合勘探力度不斷加強,勘探領域已由常規、特低孔特低滲轉向了非常規致密油、頁巖油。
2、層內非均質性特征
層內非均質性是指單砂體(層)內垂向上儲層性質的變化,影響著單砂層內的水淹厚度和波及系數,包括層內垂向上滲透率的差異程度、高滲透層段位置、滲透率韻律及非均質性、層內不連續薄夾層的分布等。本次研究分析統計了層內夾層的分布特征和層內滲透率的非均質參數。
2.1層內夾層的分布特征
層內夾層是指位于單砂層內部的相對低滲透層或非滲透性層,本區多為物性夾層和泥質夾層,對地下流體運移起著阻擋或隔絕作用。通過統計長8致密油儲層層內夾層的分布特征,單井平均夾層數顯示長81油層較長82油層夾層發育,夾層頻率和密度顯示長82油層的非均質性比長81油層強。本區長8油層試油效果顯示,在夾層密度小于0.4時,試油井大多出油或達到工業油流。
2.2層內滲透率非均質參數
本次研究分析統計了長81、長82油層滲透率非均質參數,包括滲透率變異系數、突進系數、級差和均質系數。結果顯示長81和長82油層均為強非均質性,單砂層在縱向上的滲透性能變化大。
3、層間非均質性特征
層間非均質性反映的是垂向上多油層之間的非均質性特征的變化,既包括不同環境下垂向上砂體交互出現的規律性,也包括隔層的發育和分布規律。通過對洛河西地區長8致密油儲層砂地比統計,結果顯示長81油層單井平均砂巖厚度、單井平均砂巖層數、單砂層平均厚度和砂地比值均大于長82油層。
隔層是隔擋垂向上兩個砂體、控制流體在上下砂體間的滲流狀態、對流體運動起隔擋作用的不滲透層。本次也統計了長81和長82油層的層間隔層厚度,長81~長82油層層間隔層厚度為0.85~27.43m,平均值為6.24m,厚度小于5m的隔層占57.38%,厚度在5~10m的占21.31%,隔層分布穩定性較差。總體上,洛河西地區長81~長82油層層間隔層普遍發育。
4、平面非均質性特征
本次通過統計測井二次解釋的各井點的物性數據,來研究洛河西地區長8致密油儲層的平面非均質性特征。長81油層孔隙度介于4.4%~9.2%,主要分布在6%~8%,平均孔隙度為7.2%,滲透率介于0.12~2.33mD,主要分布在0.20~0.50mD,平均滲透率為0.42mD。長82油層孔隙度介于4.1%~10.4%,主要分布在6%~8%,平均值為7.3%。滲透率介于0.11~2.23mD,主要分布在0.20~0.40mD,平均值為0.47mD??傮w上,在砂體發育部位儲層物性較好,砂體不發育部位物性可能較差。
5、結論
1)志丹油田洛河西地區長8致密油儲層層內夾層發育,滲透率非均質參數也表明長8致密油儲層層內非均質性強。
2)研究區內長81油層砂體較長82發育,砂體反復疊置性更明顯層內夾層顯示非均質性強。
3)研究區長8油層組的兩個油層砂巖孔隙度、滲透率平面分布變化大,沿砂體發育部位孔滲較好,反之則差,儲層平面非均質性強。
參考文獻
[1]楊華,李士祥,劉顯陽.鄂爾多斯盆地致密油、頁巖油特征及資源潛力[J].石油學報,2013,34(01):1-11.
[2]賈承造,鄭民,張永峰.中國非常規油氣資源與勘探開發前景[J].石油勘探與開發,2012,39(02):129-136.
[3]賈承造,鄒才能,李建忠,等.中國致密油評價標準、主要類型、基本特征及資源前景[J].石油學報,2012,33(03):343-350.
[4]謝青,王建民,時圣彪.鄂爾多斯盆地太陽灣油區長2儲層非均質性研究[J].巖性油氣藏,2015,27(04):61-67.
[5]許宏龍,劉建,龔劉憑,等.儲層非均質性研究方法綜述[J].中外能源,2015,20(08):41-45.
作者簡介:
魏笑笑(1994-),陜西渭南,漢族,碩士,研究方向:沉積相與儲層特征研究,現從事非常規石油勘探科研工作;郵箱:136664992@qq.com;郵編:7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