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艷清
河池市婦幼保健院,廣西547000
普拉提運動是由德國運動康復專家Joseph Pilates于20世紀20年代創立和推廣的通過呼吸與骨骼肌肉的運動相配合、集中注意力和精確地控制來完成流暢動作以舒緩機能的一種運動訓練方法[1]。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對全球健身趨勢的調查顯示,普拉提運動除被應用于日常鍛煉,還被視為一種補充和替代醫學的運動療法,且被發現在改善身體障礙和減輕疼痛方面有顯著效果[1-2]。我國于2003年引入后,以體醫結合模式成為現代健康促進、治療養護的重要手段[3]。國內文獻報道,普拉提運動在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慢性非特異性腰痛病人[5]、老年腦卒中病人[6]中應用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孕婦中的應用目前未見相關報道。為探討孕婦進行普拉提運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指導孕婦在孕期進行普拉提運動,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及孕期健康教育的孕婦8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23~30歲、初產婦、單胎妊娠、胎兒情況良好、孕婦及家屬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排除標準:肥胖,有精神和認知功能障礙,有早產史、多次人流史、有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懷孕前參加過瑜伽或普拉提運動訓練,長期進行健身訓練或從事與運動相關的職業,有運動禁忌證者。將80例孕婦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3~30(25.81±3.47)歲;孕前體重44~60(50.50±5.64)kg;身高149~173(平均158.92)cm。觀察組年齡24~30(25.65±3.51)歲;孕前體重45~62(50.71±5.20)kg;身高148~170(平均158.64)cm。兩組孕婦年齡、體重、身高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孕婦均從孕20周開始直至分娩,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方法進行訓練,每日1次或2次,每次45~60 min。為保證訓練方案的實施效果,每組每次集中式訓練人數控制在10~15人。集中式訓練分兩個時間段,分別為每周一至周五10:00~11:00和20:00~21:00,孕婦可自行選擇適宜的時間,在本院孕婦學校瑜伽訓練室或普拉提運動室由專業老師帶領練習。分散式是由孕產婦每晚在家選擇環境安靜、無外物干擾的房間內自行練習。
1.2.1 對照組
采用我院植敏[7]與瑜伽教練根據孕婦特點編制的瑜伽訓練課程、訓練計劃和強度進行訓練。瑜伽訓練課程包含勝利式呼吸訓練、嬰兒式、骨盆傾斜式、弓步式、阿帕那式、英雄式6個內容,其中嬰兒式和阿帕那式限定在妊娠16~30周訓練。
1.2.2 觀察組
由本院孕婦學校經普拉提運動專業培訓后的老師針對孕婦特點、妊娠期生理特征,參照美國Rael Isacowitz編寫、張展鵬等翻譯的《普拉提訓練全書》[8]制定適宜孕婦的普拉提運動課程、運動計劃和強度進行訓練。普拉提運動課程包含單膝外展、手臂伸展/繞環、胸部放松、側臥卷體、脊柱扭轉、四肢游水等6個內容,妊娠>30周將仰臥位改為站位。具體準備姿勢、練習方法、注意要點和核心運動肌群見表1。

表1 普拉提運動方法

(續表)
比較兩組孕婦分娩方式,觀察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和總產程時間。
采用SPSS 15.0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孕婦分娩方式比較 單位:例(%)

表3 兩組孕婦產程時間比較單位:min
隨著運動醫學和婦產科學的發展,孕期運動成為孕婦學校孕期保健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觀念中,妊娠期不宜進行運動鍛煉,應休息靜養。20世紀80年代后妊娠期能否進行運動鍛煉受到各醫學界人士的關注,有關妊娠期運動的益處和安全在臨床開始得到實踐研究。1985年美國婦產學院發表《妊娠期和產后運動指導準則》,認為孕期運動可以促進機體的血液循環,減輕妊娠反應的發生;認可適度有規律的運動是安全的,不僅能增強孕婦體質、腹肌力量,幫助孕婦控制體重和適應身體重心轉移,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促進胎兒的正常發育,還促進自然分娩率的提高,減少產科臨床出現的許多并發癥[9]。瑜伽起源于印度,是集有效控制呼吸、想象、冥想、肢體伸展、放松和體力運動為一體的一種健身項目,美國婦產科醫學會于2015年將其推薦為正常妊娠孕婦適宜的中等強度運動,目前居于補充與替代醫學治療方法的第5位[10]。普拉提運動又稱靜態肌肉強化訓練,是將西方的體操舞蹈、中國的武術和印度的瑜伽融合在一起的一種新興運動訓練方法,通過節奏把想象力、呼吸、柔韌性、平衡等有機結合在一起,利用多點支撐創造不穩定運動條件,激活人體核心肌群共同完成不同的動作,達到提高人體軀干控制能力和舒緩全身肌肉的目的,動作和速度舒緩,無高難度和復雜的組合動作,被認為是理想的康復訓練項目[1,5]。
普拉提運動中的單膝外展、手臂伸展/繞環、胸部放松、側臥卷體、脊柱扭轉、四肢游水等不同的運動姿勢,是針對髖部、脊柱、骨盆、腹部等涉及分娩的主動肌群、維持腰-骨盆復合系統穩定性肌群、維持第一骨盆復合系統穩定性的肌群等進行的長期規律性有控制性的鍛煉,配合呼吸法可促進肌肉的血液循環,使肌肉的耐力、伸縮性、彈性、協調性得到增強,不僅為自然分娩時產力和產道做好充分準備,在產程時孕婦亦能在助產士指導下有效控制各部位肌群正確用力,促進產程進展和自然分娩。本研究將普拉提運動應用于孕婦孕期鍛煉中,并與行瑜伽訓練的孕婦分娩結局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兩組孕婦自然分娩率、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和總產程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普拉提運動在孕婦孕期應用對產婦分娩方式、產程時間效果與瑜伽訓練一致。我院植敏[8]的研究表明,瑜伽訓練能提高初產婦陰道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由此證明,普拉提運動在孕婦孕期應用是可行的。本研究中兩組均無一例產婦出現流產、早產癥狀,說明孕婦孕期進行普拉提運動是安全可靠的。
普拉提運動在孕婦孕期中的應用目前尚未有文獻報道,無可借鑒的經驗。本研究目前指導孕婦孕期的運動量為每日1次或2次,每次1 h,運動前后均進行5~10 min熱身和全身放松,運動強度以孕婦能耐受為度。運動過程中囑孕婦密切關注胎動情況,如胎動過頻則暫停運動;嚴密監測母嬰狀況并及時進行評價,若有出血、腹痛等流產、早產先兆立即停止運動。孕中期腹部已隆起,此時可以借助泡沫柱、彈力帶等協助完成部分動作。本研究由于尚在探索階段,有待在后續的研究中進一步總結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