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江濱中學 張東亮
就我國的教育現狀而言,課堂仍是大多數中小學教師開展教書育人活動的主要場所與陣地,構建高效課堂是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要求,同時也是對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進一步更新與完善。課堂教學本身并不僅是教師對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也是抽象概念、建模思想、推理能力等數學核心素養內涵的教育過程。若要構建高效的課堂,需要教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創新運用教學策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健康全面成長。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邁入社會的必然要求。初中數學知識相對小學數學知識而言,在學習難度與學習量等方面均有較大提升,通過構建高效課堂,可以讓學生在同樣的教學時間內學習、消化更多的數學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在邏輯推理、數形結合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數學知識掌握水平,對于學生今后在數學乃至其他多門學科的更高層次學習上具有重要作用。
從現實發展條件來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學中也有很好的應用,但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依然是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方式,沒有融入信息化教學手段,不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
從教師教學理念來看,教師的崗位職責是教書育人,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將教書育人一分為二,存在只教書、不育人的錯誤教學理念。這樣的教學理念不能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助力,對學生的長期發展不利,尤其對于難度系數較大的數學這門學科而言,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從學生自身情況來看,初中生對于課堂知識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專注程度等方面需要教師做進一步指導,并將重點轉移到對學生的關注與指導上來,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度與參與度,通過合理設計教學來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數學知識,推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部分教師要能夠根據新時代教學要求,轉變唯分數論的教學理念,對傳統教學方式方法做出必要改進,創新數學教學策略。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主體,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在注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關注每一名學生在思維發展、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進步與提升,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更多的關懷與成長空間,旨在通過這樣師生互相配合、攜手并進的方式來共同推進高效課堂的構建,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初中數學知識難度系數較大,課堂學習任務與學習量較重,僅通過傳統的板書方式會在公式推理、畫圖演示或例題書寫等方面占用十分寶貴的課堂時間,需要教師在課前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與教學設計。教師可以用板書方式進行靈活演示,用多媒體方式優化對知識點的講解過程。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廣泛搜索優質教學資源,為自己的教案設計提供更多參考方案,爭取為學生帶來更加科學、飽滿的課堂效果。
例如:在講授圖形的旋轉這部分內容時,由于涉及到大量圖形的旋轉知識講解,教師難以為學生逐個準備教具,或是逐個進行板書演示圖形的旋轉過程及旋轉結果。對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演示圖形旋轉的方式,讓學生對旋轉形成直觀的認識,在腦海中建立旋轉思維。比如:在講解二次函數之間的關系時,如f(x)=4x2與f(x)=4x2+1,教師可借助多媒體運用坐標軸畫出拱橋式的拋物線圖形,利用動態技術展示兩個圖形之間的移動過程,讓學生清晰地看到二次函數圖象的變化特點,加深對二次函數知識的理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讓學生既可以將生活情境引入到數學學習中,又可以把數學學習成果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從內心產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欲望,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正數和負數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回想從新聞媒體或手機天氣軟件上看到的冬天溫度描述文字往往是“-5°C”“-2°C”等等,可以讓學生思考這種數字前面的“-”表示什么含義,聯想著冬天的溫度情況,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意味著比零度要低的意義。比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圖象時,有的學生對于二次函數的本質理解不透徹,不明白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變化關系。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現實中人與影子之間的變動關系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記憶。人先運動,影子隨之運動,那么運動的人就是自變量,即函數圖形中橫軸上的x 點;影子是因變量,即函數圖形中縱軸上的y 點,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學生對二次函數圖象知識的學習。
開展小組交流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能夠形成互幫互助、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分享在學習方法、解題思路等方面的技巧,通過思維碰撞產生更多學習火花,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對于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也具有重大意義。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的證明時,可以在給出圖1、圖2、圖3 等證明用的圖形后,讓學生通過小組溝通交流的方式思考如何證明勾股定理公式a2+b2=c2。通過幾分鐘的交流溝通后,學生會對幾種證明方法形成自己的認知,教師可以鼓勵以小組代表的方式,由小組選派一名學生進行方法的演示。如圖1,可以通過證明面積相等的方式來驗證勾股定理,通過大正方形面積(a+b)2與四個三角形與中間小正方形的面積和4×1/2ab+c2相等,對其進行公式化簡,即可驗證勾股定理。依次類推,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圖2、圖3 來對勾股定理進行驗證。

圖2

圖3
有效的課堂離不開對知識的歸納總結過程,教師可在課堂結束之前,把所學知識做好歸納總結,帶領學生回顧課堂所學內容,打牢每節課的學習基礎。同時,教師可就所學的知識難點、重點內容與學生作出更多探討,通過交流互動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大膽提出所思所想,對課堂知識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與創新意識,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例如:在學習完三角形這部分知識后,教師可圍繞三角形相關知識點來與學生進行共同的知識回顧。三角形的知識主要涉及到兩塊:一是線,二是角。對于“線”,教師可引導學生回顧的知識點有:三角形的三邊長關系,高、中線、角平分線的數量與特點。對于“角”,教師可引導學生回顧的知識點有“內角”與“外角”。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延伸回顧n 邊形內角和、外角和之間的公式與規律等知識點,并將前后的數學知識緊密聯系到一起,加強學生的數學認識,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數學思維,這對于提升學生的整體數學能力與核心素養至關重要。部分學生可能對于n 邊形內角和的公式記憶不牢固,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嘗試對公式(n-2)×180°展開推理引導,旨在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下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是對初中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與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形成系統的數學思維,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需要與時俱進,可通過端正教學觀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引入現實生活情境、開展小組交流合作、做好課堂歸納總結等方式推進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消化與掌握,提高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