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小學 逄建琴
伴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應該積極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充實教學內容,可以將民間的美術資源引入小學美術中,從而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強化他們的圖形表現力,繼承發揚我國民間美術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民間美術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美術教學的基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的內容,既能夠對學生的審美進行有效的啟蒙,又能夠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深層次的感悟,激發孩子們的愛國情懷。除此之外,小學美術教師還可以對民間的美術進行研究,以促進美術教學效果。我國民間美術資源廣而富,具有地域性,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在自然發展狀態下生生不息的力量。探索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民間美術資源,積極探索創新出更加適合民間美術活態教學模式,是提高小學美術教育的途徑之一。
在對小學生開展美術教學時,教師運用民間美術進行教學,能有效增加美術的教學資源。首先,民間美術是從傳統文化中發展出來的,它在地域上是存在區別的,而且它的發展歷程也是不同的,從而才能形成數量龐大的民間美術展現形式,比如我們常見的剪紙、年畫以及皮影等。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引入小學美術學習中去,從而增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實教學的資源。其次,民間美術中采用的內容以及造型等都能夠充分地反映人們的真實生活,可以加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理解和認識。在對美術進行教學時,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多對民間美術進行應用,從而協助學生學習美術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能加深對傳統文化以及民間美術的認識。
在對小學美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中收獲美術的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還能增強自己的審美能力,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規劃的時候,可以引入民間的美術活動,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強化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除此之外在美術活動教學時,教師也可以借助民間美術的特色展開深入的研究,發現其中的意義和價值,從而開展美術教學活動,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美術賞析能力。
民間美術藝術是在歷史的長期積淀中形成的,它擁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性,通常能夠充分地展現出人們關于美的認識。民間美術中的價值觀念以及風俗習慣等都能夠對現在的人們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將民間的美術引入小學美術的學習中,這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目前有一些學生會被外來文化所影響,從而不能夠深刻地了解我國的本土文化,這嚴重阻礙了我國優秀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因此,教師應該對民間美術多加重視,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體會到我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逐漸加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基于小學美術教育,對于如何強化民間美術教學的運用,本文主要從強化和生活的聯系、科學選擇教學方式、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加強多媒體的應用等方面進行探究,以供參考。
在對學生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可以多加重視民間美術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首先,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多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方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美術。比如對學生講解“有趣的拓印”時,教師就可以在講解時引入歷史上的石刻文化,從而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之美的感悟。其次,學習還可以多組織一些和民間文化相關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實際體驗民間文化。比如我國教育部門開展的“傳承的力量”的藝術教育活動,充分展示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端午時候進入校園錄制傳承中的文化,體現了學校的藝術教育效果,還能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比如吉林省的實驗小學將蛋雕藝術當作教學內容引入校園,從而繼承發揚我國的優秀民族文化,通過引入傳統文化豐富了校園的美術活動,從而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底蘊。
通常情況下美術教學都是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先讓美術教師進行示范,然后學生再進行臨摹。這種教學方法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能很好地把民間的美術活動引入教學中。因此教師應該科學地選取教學方法,還應該主動地進行教學活動,從而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全面地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闊學生眼界。比如河南省的二七區小學,他們的美術教師曾帶著學生到周口市“泥泥狗”藝術的繼承者任國和的家中進行參觀和學習,學生到他家中看到了滿屋子造型奇特的“泥泥狗”。任國和說他創作了一共有六百多種“泥泥狗”,而且什么飛禽走獸都有,并且還在現場演示并指導學生進行了人祖猴的捏制,還告訴了大家使用高粱稈蘸取顏料的點色手法,這次參觀和學習是一次豐富的實踐活動。教師和學生都從本土的文化作品中學到了東西,從而增強自己的藝術素養,加深對傳統藝術的認識。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觀,目前小學美術教學中非常缺少優秀的美術教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應該積極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強化民間美術對于美術教學的作用。美術教師可以通過進修以及培訓等方式增強自己的專業能力,充實自己對于民間美術的認知。其次,學校也可以多組織一些美術類的講座以及比賽等活動,為教師創造增強自身水平的平臺。比如南充市的教育研究所創辦的第八屆小學美術以及書法課程評價的活動,參與評價的有當地不同地區的美術和書法教師四十二位,其中李老師帶領下的閬中“素紋”漢磚在這一活動中獲得了第一名。李老師讓學生到近處進行觀察,還可以親手進行觸碰漢磚事物,從而認識到閬中漢磚的審美特點以及實用特點,然后對此進行分拆以及拼合讓學生知道閬中“素紋”圖像里的紋樣單元和意義,讓學生學會漢磚圖形的構成手法,通過多種形式再現以及創新,嘗試把漢磚的圖形擴展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并且加以使用,這充分展示了美術課程的審美性、綜合性以及人文性的特點。
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應該加強對多媒體的使用,讓學生的視覺以及聽覺都能夠得到良好的體驗,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更直觀地知道課程的內容,從而實現民間美術對于小學美術活動中的提升作用。首先,教師應該全面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在教學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當中的視頻以及音頻來擴充教學的內容,增強學習氛圍,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講解“花團錦簇”這一主題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圖片以及視頻的播放,讓學生在上課之前進行交流討論,增強學生關于紙花制作的好奇心,從而強化他們熱愛自然以及探索自然的興趣愛好。教師使用多媒體制作課件,讓學生知道更多的花藝知識和有關的民間美術方面的知識,從而讓學生能夠從中掌握花的特點再進行創作作品。其次,教師運用多媒體可以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為了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應當全面地掌握學生的特點,然后依照學生的特點來制作課件,這樣能夠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建立愉悅的課堂氛圍,從而刺激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剪紙故事”這一主題,教師可以利用課件給學生播放民間剪紙文化視頻,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然后可以讓學生依照自身有關剪紙的認識開展實踐活動,進而增強他們的學習效果。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今我國部分小學生可能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比較大,從而缺乏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因此美術教師應該增強民間美術的研究,從而有效地將民間美術引入小學美術學習中去,從而擴充美術的教學內容,增強教師的教學水平,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增強小學美術的教學質量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