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希文
鞏義市人民醫院骨科,河南 鞏義 451200
脛腓骨是人體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脛腓骨骨折大多是由交通事故、墜落損傷、重力擠壓等高能暴力導致的嚴重創傷,多伴有血管、神經損傷,易引發較嚴重的骨折分型,如GustiloⅢ型骨折,導致患者日常活動受到嚴重影響。臨床多采用常規固定手術,復位脛腓骨骨折部位,改善患者骨折狀態,避免術后畸形,但存在一定弊端。有研究報道[1],常規手術易損傷脛腓骨骨折周圍的軟組織部分,影響血液流動,導致術后感染率高,影響康復。有研究報道[2],外固定支架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且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可降低術后感染率,促進創口修復。因此,本研究采用VSD技術聯合外固定支架治療35例GustiloⅢ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患者,探討療效,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鞏義市人民醫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確診為GustiloⅢ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的7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5例,上段脛骨骨折4例,中段脛骨骨折11例,下段脛骨骨折20例,合并脾破裂1例,內臟傷8例,肋骨傷15例,顱腦傷11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35.71±10.01)歲,病程1~42 h,平均病程(11.87±1.21)h。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16例,上段脛骨骨折3例,中段脛骨骨折12例,下段脛骨骨折20例,合并脾破裂1例,內臟傷7例,肋骨傷17例,顱腦傷10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36.01±10.32)歲,病程1~42 h,平均病程(11.65±1.24)h。納入標準:(1)符合脛腓骨GustiloⅢ型開放性骨折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肺器官嚴重疾病;(2)凝血障礙、免疫障礙患者;(3)精神病患者。兩組患者的例數、年齡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術前,兩組中合并脾破裂、內臟傷、肋骨傷、顱腦傷患者經對癥治療后,待病情穩定再進行手術。術前30 min至術后7 d,兩組患者均給予頭孢菌類抗生素,術中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兩組均給予硬膜外麻醉,行清創術,使用雙氧水、稀碘伏、鹽水等沖洗創面,清除失活組織、異物,復位游離大骨塊、整復碎骨;(2)采用X線透視,根據脛腓骨骨折部位,切開皮下組織,暴露深部傷口,進行碎骨整復,并避免干擾軟組織,其中脛骨較大的骨折快,可用螺釘或克氏針固定,再進行骨折復位;(3)復位滿意后,可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盡量回復骨折力線,糾正成角方向,力求骨折的解剖對位;(4)外固定支架固定后,修復損傷組織,并通過縫合,關閉創面,對于7 d內創面無法縫合者,需要進行二次縫合,嚴重者需植皮封閉。觀察組根據創面大小情況,應用VSD技術。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創面縫合處,覆蓋VSD敷料,縫合邊緣后放置引流管,采用生物透性黏貼薄膜封閉創面,引流管連接中心負壓裝置,進行負壓吸引;(2)7 d后拆除VSD,并加強外固定架的護理,骨折愈合拆除支架。兩組患者均需定期檢查恢復情況。
(1)觀察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情況;(2)術后2年,隨訪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3)療效判定:采用Johner-Wruhs法進行判定:①差:術后愈合狀態不良,步態異常,傷肢縮短不低于1.5 cm;②良:術后愈合狀態一般,步態趨于穩定,傷肢縮短低于1.5 cm;③優:術后愈合狀態佳,步態、傷肢長度基本正常,無畸形癥狀。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
數據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差8例,良17例,優10例,觀察組差2例,良20例,優13例,觀察組優良率94.29%,顯著高于對照組為77.14%(χ2=4.200,P=0.040<0.05)。
治療后,觀察組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比較(±s) d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比較(±s) d
組別對照組(n=35)觀察組(n=35)tP住院時間50.97±4.25 32.01±4.32 18.509 0.000傷口愈合時間84.28±13.32 46.28±12.32 12.390 0.000骨折愈合時間320.26±27.23 199.21±30.87 17.398 0.000
治療后,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2.86%,顯著低于對照組為17.14%(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隨著工業的進步,我國交通事故,墜落事故發生率也逐漸增多,導致出現GustiloⅢ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開放性骨折傷口處易受細菌感染,同時骨折周圍軟組織受損,導致患者易發生組織感染,嚴重影響患者康復,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脛腓骨是承擔人體重量的重要結構,其中下段呈四角形,因此該部位易受骨折,由于其解剖學特點,則骨折端易外露,形成開放性骨折。同時,脛骨下段的供血能力較差,導致愈合緩慢,因此,需要注意減少手術中,脛骨周圍血管組織、骨膜結構的損傷。GustiloⅢ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的病因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重物壓傷、車禍撞傷等直接暴力,導致皮膚撕脫傷,以及粉碎性骨折;另一方面是由于扭傷、墜落傷等間接暴力,導致骨端突出皮膚,以及多斷骨折,形成GustiloⅢ型開放性骨折[4]。目前,關于GustiloⅢ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的治療,主要包括兩方面,分別為:(1)骨折穩定固定,固定后可減少炎癥反應,減輕疼痛,縮短恢復期,減少血管損傷,降低組織二次受損;(2)軟組織創面修復,修復后可恢復血液流動狀態,加快骨折愈合,降低感染率,從而減少并發癥的出現[5]。故筆者選用VSD聯合外固定支架治療脛腓骨骨折。本研究結果表明VSD技術聯合外固定支架,能夠有效治療脛腓骨骨折癥狀。觀察組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表明患者使用VSD技術聯合外固定支架的恢復情況,顯著優于傳統治療方式。
傳統的手術方式操作簡單,費用較低,雖然能夠有效治療患者的骨折癥狀,但愈合時間較慢,且創面處理簡單,較易感染。傳統的軟組織創面修復,是通過敞開創面,進行換藥處理,再進行縫合修復,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易發生術后感染,導致出現骨髓炎、創面感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愈合效果。目前,臨床發現聯合VSD技術的外固定支架手術方式效果較佳,VSD技術有以下幾處優點:(1)進行負壓吸引的方式,降低了換藥帶來的疼痛;(2)能夠縮小創口面積,清除死腔,刺激肉芽的生長,以此加快愈合速度,減少骨髓炎、創面感染的發生;(3)創面封閉,阻止外界病原菌的入侵,給予創口一個干凈濕潤的環境,避免交叉感染,加快創口愈合。VSD可加快患者傷口愈合,減少感染,效果優于傳統軟組織創面修復,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外固定支架有以下幾處優點[6]:(1)重量輕,便于患者術后鍛煉,防止關節僵直;(2)固定針于骨頭斷處固定,避免軟組織二次損傷;(3)骨折端口對合不齊時,可調整外固定支架進行矯正,減少二次手術的痛苦。有研究報道,外固定支架手術操作不順當,則可能出現血管、神經損傷等并發癥,但相較于內固定術,其并發癥發生率較低。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2.86%,顯著低于對照組為17.14%,表明VSD技術聯合外固定支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應用。
綜上所述,VSD技術聯合外固定支架治療GustiloⅢ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患者,能夠縮短恢復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療效滿意,優于傳統治療方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