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武明
(瀏陽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市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湖南 瀏陽 4103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這也帶來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森林面積在不斷地縮小,這就促使現代人們越發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而森林作為自然生態的核心關鍵,不僅起到凈化空氣以及防沙固沙等作用,還具有防范自然災害的效果。這就需要對林業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并應有針對性地提高造林技術,從而更好地發展我國的林業資源,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
想要更好地發展林業,就必須要做好林業的規劃設計,保證種苗的成活率,從而更好地改善生態環境。首先,在造林之前,需要提前做好造林規劃,對造林的數量以及范圍進行細致的分析,合理的選擇造林位置。這就需要在進行造林時,能夠結合林區的氣候條件、土壤情況以及地理環境等選擇造林位置。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的環境,種植不同的種苗。例如在裸露山地處,種植耐旱能力強的苗木;在背陰處,種植喜陰的苗木;在陽光充足處,種植喜陽的植物。通過這樣因地制宜的方式進行苗木的種植,不僅能夠保證苗木的存活率,還可以很好地改善自然環境。其次,在選擇種苗時,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地理環境以及土壤情況等,保證種苗的存活率。通常情況下最好是選擇本土種苗,因為本土種苗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往往有著很強的適應性,存活率方面有保證,可以開展大面積種植。但是,也并不是不可以種植外來苗木,在引進外來苗木時,要慎重考慮,避免出現物種危機。
病蟲害僅僅通過藥物防治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還會污染環境,甚至會對苗木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在防治病蟲害時,不僅要適當采用化學防治,還可以使用無公害的生物防治方法。例如根據林區的害蟲類型,可以引進害蟲的天敵,控制害蟲的數量。同時,還可以通過沼液進行病蟲防治,沼液作為一種非化學物質,將其進行過濾后,對苗木進行噴灑,能夠起到很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不會造成過度污染,還能夠避免對苗木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應用十分廣泛。某林場通過應用該方法防治病蟲害,有效地控制了病蟲害的問題,極大地避免了植物受到病蟲害的侵襲(詳情如表1所示)。但是,在噴施沼液防治病蟲害時,要在天氣晴朗的時候進行,避免雨天噴施,一旦出現降水問題,會對沼液的作用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

表1 沼液防治效果
在造林技術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技術就是直播造林技術,這種技術就是將苗木的種子直接播撒到適合的區域,也被稱之為直播造林技術。這種技術的優點在于操作簡單、方便、成本低廉,但是苗木的存活率較低,苗木的生長情況較差。所以在選擇種子時,需要保證種子顆粒飽滿,選擇容易發芽的種子,如山杏、紅松以及櫟類等植物。直播對播種區域也有著一定的要求,保證播種時區域不會出現自然災害,土壤的水分也要充足,最好是在人跡罕至的區域實施播種造林技術,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
在進行造林工作時,需要充分利用當地的林地資源,種植多樣性的苗木,豐富林區的林業資源,這樣才能夠使林區獲得更好的發展。例如將喜陰植物、灌木、耐旱植物以及喜光植物等,根據林區的實際情況,合理分布種植,將林區的每一部分資源都能夠充分地利用起來,不僅能夠構建良好的林業生態系統,還能夠建立良性循環的生物鏈,從而保證林區的健康發展。避免出現建立純林區的行為,不僅不符合自然生長規律,還會白白地浪費林業資源,導致林區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不佳。
想要使苗木更好地滿足林業規劃設計要求,增強對本地氣候條件的適應性,需要工作人員在培育苗木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植物的孽生原理開展培育工作。也就是選取苗木富養含量高的部分,通過人為干預措施,使苗木的分殖繁衍能力大幅增強。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評估苗木的生長健康情況,還要對其生長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從而使苗木的成活率顯著提高。
由于苗木對環境比較敏感,一旦其生長環境出現較大的改變,很容易影響對苗木的培育效果,所以就需要維護林區內外環境。首先,在培育的過程中,要加強維護林區的生態環境。不是通過新物種取代舊物種,而是要在原有植被的基礎上,豐富林區植被的多樣性,對林區的環境以及珍稀物種起到保護的作用。其次,需要控制人為因素的影響,尤其是要對林區周邊居民加強宣傳工作,規范對林區資源的采集方式。特別是對養殖戶,需要對其規劃養殖牲畜的區域,并且要勤加輪換,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為因素對林區的影響。
總而言之,我國過去過于追求經濟發展,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導致生態環境較差。隨著近些年來人們越發重視保護生態環境,我國也將環境保護納入了基本國策,林業建設的工作受到廣泛的關注。為了能夠提高林業建設的成果,就需要做好合理的規劃設計,尤其是要充分考慮林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苗木,才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同時,還需要使用具有針對性的造林技術,進一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保證林木的健康成長,從而切實地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