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程國棟,朱春磊,李小芳
(高州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一區,廣東 茂名525200)
心臟手術患者術前均可能存在不同嚴重程度的心功能障礙,再加上心臟手術的影響,患者處于圍術期的心臟組織灌注常處于邊緣狀態, 心臟術后的液體治療可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 對于心臟手術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1-2]。 無創心排是一種新型的現代血流動力學監測系統,具有經濟性、無創性等優勢[3-4]。 本文就無創心排在心臟術后指導液體治療的臨床應用進行研究。
選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心血管外科術后患者200 例作為研究對象,包括男性108 例,女性92 例,年齡范圍為20-74(56.5±20.9)歲。疾病類型包括:冠狀動脈搭橋術72 例,瓣膜置換術128 例。 研究對象分為兩組,每組100 例。 納入標準:(1)收縮壓(SP)<90 mm Hg或較基礎血壓下降大于30 mm Hg;(2) 尿量<1 m L/(kg·h) 、 心率>100 次/min、 中心靜脈壓>5 cm H2O。 排除標準:(1)腎功能不全患者, 需大劑量血管活性藥或IABP、ECMO 等儀器維持循環患者。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采用常規療法治療。 觀察組采用無創心排監測結合常規方法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液體用量、平均動脈壓(MAP)、血乳酸水平(Lac)、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ScvO2)、NT-proBNP、機械通氣時間、ICU 停留時間以及肺水腫和心力衰竭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專業統計學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采用χ2檢驗。 以P<0.05 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第8 個小時的血流動力學指標,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ScvO2提高,Lac 降低(P<0.05)。 觀察組NT-proBNP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MAP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MAP、Lac、ScvO2 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和ICU停留時間降低(P<0.05)。 此外,觀察組肺水腫和心力衰竭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和ICU 停留時間比較
心臟手術患者處于圍術期的心臟組織灌注常處于邊緣狀態, 心臟術后的精準液體治療可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 對于心臟手術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1-2]。 無創心排是一種新型的現代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具有經濟性、無創性等優勢[3-4]。 通過無創心排進行有效的血流動力學參數監測,對患者的ScvO2、Lac、MAP 指標實施動態監測及實時調整,可更加及時合理地實現容量控制,對心臟術后患者液體治療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本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ScvO2提高,Lac 降低。提示,無創心排監測組可更快的達到治療要求,與其他相關醫學文獻報道一致[5-6]。 NTproBNP 是臨床上判斷心力衰竭和反映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7-8],本研究顯示,觀察組NT-proBNP 顯著低于對照組, 提示無創心排有改善臨床預防的作用。 此外,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和ICU 停留時間降低,提示,無創心排可使患者更早地脫離呼吸機,減少ICU 停留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 觀察組肺水腫和心力衰竭發生率更低,提示無創心排有助于改善臨床治療效果, 這和相關文獻報道一致[9-11]。
無創心排能動態反映心臟術后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特征,同時可監測外周血管阻力,能及時調整血管活性藥物,指導液體管理,對臨床治療有積極的意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