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平 俞慧
在我國肝臟疾病中,乙肝最為常見,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造成肝功能異常及肝臟細胞損傷。相關研究[1]發(fā)現(xiàn),乙肝雖進展緩慢,但可逐漸發(fā)展至肝硬化、肝纖維化、肝功能衰竭等,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有著嚴重影響。既往,臨床上治療乙肝或肝硬化以抗病毒治療為主,如恩替卡韋。相關研究[2]發(fā)現(xiàn),恩替卡韋具有強效、低耐藥和安全等優(yōu)點,對乙肝病毒有著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其血清轉換率較低,其臨床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復方甘草酸苷片是一種復合藥物,不僅能抑制病毒增殖,還能促進肝細胞增殖,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和抗炎癥作用。基于此,本文將探究乙肝或肝硬化患者經(jīng)恩替卡韋聯(lián)合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的效果,以及對患者肝纖維化指標、生活質量的影響,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2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接收的60 例乙肝或肝硬化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 例。其中,觀察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42~68 歲,平均年齡(55.32±4.47)歲;乙肝病程3~10 年,平均病程(6.51±1.19)年;肝硬化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14±0.41)年。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42~69 歲,平均年齡(55.58±4.53)歲;乙肝病程3~9 年,平均病程(6.20±1.16)年;肝硬化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21±0.4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乙肝或肝硬化相關診斷標準;②治療依從性良好,可正常交流;③對本次研究藥物無過敏反應;④臨床資料完整且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有酒精性、藥物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②其他類型的肝炎病毒感染患者;③已接受其他抗病毒治療;④中途退出調查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恩替卡韋單獨治療,即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口服馬來酸恩替卡韋片(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0039,規(guī)格:0.5 mg),0.5 mg/次,1 次/d。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即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口服復方甘草酸苷片[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7],3 片/次,3 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半年。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判斷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改善≥50%;無效:以上指標均未滿足。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纖維化指標,采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檢測HA、LN、PCⅢ和CIV。③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采用SF-36 進行評估,包括心理健康、認知、社會、情緒、角色和生理職能等生活質量因子,共100 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④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眩暈、頭痛和疲勞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肝纖維化指標和生活質量對比 治療前,兩組肝纖維指標和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A、LN、PCⅢ和CIV 均低于對照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肝纖維化指標和生活質量對比()

表2 兩組肝纖維化指標和生活質量對比()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乙肝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常伴有惡心、乏力、腹脹和肝區(qū)疼等臨床癥狀。據(jù)統(tǒng)計,我國約10%左右的人屬于肝病毒攜帶者。乙肝病毒會不斷地被復制及免疫攻擊,從而對肝臟造成損傷,導致肝纖維化。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A、LN、PCⅢ和CIV 均低于對照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00%低于對照組的3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可知,恩替卡韋分散片是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藥物,屬于脫氧鳥苷類似物,不受細胞色素P450 的影響,具有口服效果好、耐藥性低、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恩替卡韋可強效抑制乙肝病毒,即使藥物濃度較低,也能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但研究[3]發(fā)現(xiàn),恩替卡韋僅能抑制病毒復制,無法完全消除肝臟炎癥。因此,恩替卡韋的臨床應用較為局限。復方甘草酸苷片是一種由甘草酸、甘氨酸和蛋氨酸組成的復方制劑,主要從甘草根部提取,具有強效的抗炎保肝作用。相關研究[4]發(fā)現(xiàn),復方甘草酸苷片可抑制肝細胞中的磷脂酶A 的活性,阻斷花生四烯酸的初始代謝,從而降低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癥因子水平,保護肝細胞。并且,該藥物中的丹參多酚酸鹽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從而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促進肝臟組織進行自我修復和再生。HA、PCⅢ和LN 等是公認的肝臟纖維化指標,可診斷肝硬化。相關研究[5]發(fā)現(xiàn),復方甘草酸苷片對肝臟纖維化可起到抑制或逆轉作用,從而延緩肝纖維化進展。因此,恩替卡韋聯(lián)合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乙肝或肝硬化,具有協(xié)同作用,不僅能增強對病毒復制的抑制作用,還能抑制纖維細胞復制,降低肝纖維化的進展速度,達到抗纖維化的效果[6]。
綜上所述,恩替卡韋聯(lián)合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乙肝或肝硬化的效果顯著,可延緩肝纖維化進展,臨床應用價值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