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凈娜 吳薇
近些年隨著各項技術的進步完善,不僅使得民眾的生活愈加方便,也使得醫院各項器械、設備愈加多種多樣。在醫院中除去先進技術外,還存在各類手術中所需的耗材與設備,這些耗材與設備的使用不僅品種多、覆蓋面廣泛,還在安全性與有效性中要求較高,使用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易造成各項糾紛事故發生[1,2]。手術室作為這些耗材、設備的保管、提供部門,有義務對其進行保管、認證、驗收。手術室管理與醫院的整體服務存在較大相互關系,從而需求切實可行的管理方式十分重要[3,4]。為此,本院在2018 年1 月引入6S 精益管理方式,旨在探究6S 精益管理對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應用效果,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11 名護理人員成立6S 精益管理小組,成員包含:主管護師5 名、護師3 名、護士3 名;最大年齡38 歲,最小年齡25 歲,平均年齡(31.5±4.5)歲;學歷:本科以上7 人、大專以上4 人,護士長為本次管理小組組長,將手術室輔房(包括無菌物品間、儀器間、庫房)管理分為3 類,分別為輔房環境、物品、設備,分別實行全員參與專人負責制。選取2017 年12 月~2018 年5 月實施6S 管理前收治的患者38 例,及2018 年6~11 月實施6S 管理后收治的患者38 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0 例,女36 例;最大年齡64 歲,最小年齡31 歲,平均年齡(47.5±7.5)歲。
1.2 方法 6S 精益管理方式內容如下:①1S 整理:采用想用的相機、位置、高度對本科室輔房內所有物品、設備進行拍攝,并定制成幻燈片進行收藏。其次,將輔房中需改善整理的問題,即需要維修的儀器設備、多余設備進行整理。②2S 整頓:對輔房中使用的設備、儀器按照使用頻率進行三種高中低的劃分,并采取不同顏色對其進行標識劃分、輔房環境采取功能性布局,使用頻率較高的物品擺放在最顯眼位置。在運用分層管理法對儲物柜內物品擺放進行分層,上層可放置易生銹、易潮濕、較輕物品,將較重、防震動、易碎物品放置在下層,將塑料盒與特殊形狀物品放置在籃子與塑料盒內,將同類物品按照有效使用期進行擺放,保障這些物品做到易看到、方便取的效果。此外,手術室管理最佳效果應是所用物品一目了然,并將封閉式儲物柜改為透明樣式,對每樣物品都粘貼標簽。整理完畢之后,并繪制成圖,使得工作環境透明化、明朗化。③3S 清掃:在手術室輔房內建立分管責任區,并將清掃方式、工具進行確定,而清掃內容還包含,設備的保養與清洗,廢物的處理與安置,清掃的過程中,還應對死角處進行清掃。未達到較佳清掃效果,應將清掃時間、日程表進行細致劃分、除此外,手術室輔房內所有物品的清理都應按照不同種類進行劃分,并配備不同負責人,更好地保證物品的完整性、清潔度。④4S 清潔:清潔是對整理、整頓、清掃制定檢查標準,制定完成之后,令全科護理人員對其要求進行全面確認,將不能循環利用的物品、設備進行一一登記,再將由相關部門進行查驗。6S 管理關鍵是在于創造一個清潔整齊的環境,并對工作流程進行改進,減少物品的擠壓,避免出現資源浪費,并要求護理人員對物品詳細了解,并對物品位置詳細了解,方便節約時間,避免出現安全隱患,令手術室工作環境愉悅。對物品擺放是否合理、滅火器、消防栓是否放置雜物、顏色是否正確等進行再次確認。⑤5S 素養:通過宣傳、培訓等方式,將科室管理要求轉化為護理人員自身的習慣、意識,使護士自覺按照規章制度工作進行自我管理,從而將自身職業素養進行全面提升。同時,要求每位管理人員學會并運用自我管理方法,對科室相關規定進行共同遵守,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與心為規范,發揮自身作用。⑥6S 安全: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通過對安全防護知識的學習,將全體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并在手術室中設定安全警示標示,例如防止墜落、電箱開關標示等,對一切可能對護士造成的危害,以及尖銳物品套上保護套,定時對設備進行潤滑、加油等保養,組織全科室護理人員對儀器安全使用準則進行學習。此外,對于手術室內所用物品的有效期、包裝是否完整等進行嚴格暴恐。對患者個人信息進行詳細記錄與留底追溯,將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作為科室安全文化準則。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實施前后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結果,采取調查問卷形式對護理人員儀表、服務態度、環境進行評分,每項0~20 分,分數越高護理質量越高。②對比實施前后護理糾紛、術后感染發生率;③對比實施前后護理滿意率,采取本院自制調查問卷,非常滿意為85~100 分,基本滿意為70~85 分,滿意為65~70 分,不滿意為<60 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基本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施前后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對比 6S 管理實施后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8 例患者實施前后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1 38 例患者實施前后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對比(,分)
注:與實施前對比,aP<0.05
2.2 實施前后護理糾紛、術后感染發生率對比 6S管理實施后護理糾紛、術后感染發生率低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實施前后護理滿意率對比 6S 管理實施后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38 例患者實施前后護理糾紛、術后感染對比[n(%)]

表3 38 例患者實施前后護理滿意率對比(n,%)
6S 管理是一種以培養護理人員素養為核心的管理方式,是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并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管理方式,通過6S 管理方式對手術室進行全面管理,同時通過此管理方式幫助患者創造安靜、整潔就醫環境,并降低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盲目性,將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5,6]。手術室應用6S 管理方式,對手術室進行科學有效性的管理,并對其建立完善物品管理制度,保障物品完整,將設備性能全面提高。此外,通過6S 管理方式提高手術室物品擺放整潔,可提高醫務人員對輔房環境的滿意率。與此同時,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是作為科室安全的文化準則,提高護士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并通過培訓、檢查、評比等方式進行自我判定,增加團隊凝聚力,調動整體護士服務質量,降低與患者之間的護患糾紛與術后感染率。
綜合本次研究數據,對比實施前后,結果顯示,6S管理實施后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實施前;6S 管理實施后護理糾紛、術后感染發生率低于實施前;6S 管理實施后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實施前,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在手術室管理中應用6S 管理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提高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應用6S 精益管理在手術室護理質量中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降低護患糾紛發生率、術后感染率,同時獲取患者更多認可與滿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