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慧玉
(甘肅省鹽務管理局,甘肅 蘭州 730000)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今天,食品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已經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企業只有在發展中不斷對經濟管理體制進行完善和優化,才能促使企業各項工作按照既定目標和方向發展,實現企業的低風險運營[1]。但是,在實際的經營和發展中,食品企業所受到的影響因素眾多,其經濟管理水平低下,具體表現在經濟管理模式相對落后,管理方式比較單一,運營管理中資金不足現象嚴重等,針對這些情況,食品企業應不斷強化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進而以完善的經濟管理制度保障食品企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食品企業在經濟管理中所采取的監管模式主要是多部門聯合共管和按照食品品種進行監管的模式,這種模式具有分工較為明確和職責清晰的特點,但是多部門管理導致利益及部門職能等都具有模糊性和彈性,難以避免職能的交叉和空白[2],就需要不斷改革食品企業的經濟管理形式,但是由于級別的不同導致權威性問題未能及時得到解決和調控,食品企業的經濟管理在多部門聯合共管下的職能空白未得到有效控制,其面臨的市場競爭力較大,管理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食品企業經濟管理控制不能只單純依靠國家相關部門,還應結合企業的主動行為進行分析。相關研究顯示,食品企業要想提升經濟管理成效,就應結合內部和外部實際動機,通過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和增加企業盈利利潤等,在整體上提升食品企業經濟管理水平[3]。相關研究表明不同國家的食品企業面對市場競爭力采取的應對措施也存在較大的差異。英國食品企業在面對市場競爭力時,經濟管理動機主要是恢復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對產品的信任;澳大利亞食品企業為了有效占領市場競爭力,主要將重心放在維護和擴大出口市場上;而發展中國家則主要是將食品安全提升到了獲取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高度上。
大型食品企業在進行經濟管理時,為了有效降低經營風險通常采用的措施是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和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并且很多小型食品企業在在滿足顧客需求和服務的基礎上會不斷規范自己經濟管理的行為和要求[4]。發展中國家的食品企業更傾向于采用非強制的企業安全認證,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建立自身品牌效應來獲取市場競爭力,進而在政府的監管和自身降低成本的措施下,不斷提升自身產品質量,通過完善的食品質量標準和體系獲得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面對國內外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食品企業在進行經濟管理時都摒棄了傳統依靠價格和數量獲取競爭力的方式,轉變為降低成本和提升產品質量的方式。一直以來,食品企業產品的質量與企業的經營與社會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并且食品質量的本質可以說是一個經濟管理方面的問題,并且隨著產品質量水平的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將逐步提升。通過質量-成本關系分析,企業便可依靠產品質量的改善來擴大市場,從而提升企業的收益,進而在經濟管理中獲得比競爭對手更加強勁的發展動力[5]。但值得注意的是,食品企業質量的提升是無止境的,企業在經濟管理中在提升產品質量水平的同時還可以采取積極的措施促使產品的成本越來越低,可通過產品技術和經濟管理兩個方面深化對產品質量生產過程的分析,促使食品企業在最短的生產周期中獲得最大的利潤。還可通過建立和創新企業品牌,不斷擴大其市場占有率,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不斷提升自己在食品行業中的社會地位和形象,全面提升食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6]。
食品企業在經濟管理中的重點在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上,并逐步實現其管理的科學化和透明化,這樣食品企業便可根據自身實際的經營情況,確定與之相適應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體系,但這個過程離不開內部財務人員的管理理念創新,進而實現對企業經濟管理的有效監督和指導[7]。例如,針對食品企業由多部門負責的審計監督制度,企業的財務人員就應創新管理理念,將企業經濟管理和財務工作落到實處,弱化企業在經濟管理中的風險。因此,財務人員應結合食品企業的籌資管理、資金運用管理以及財務分析等內容,不斷創新管理理念。
一個食品企業要想獲得全面發展就必須以創新的戰略作為橋梁和支柱。在當前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經濟管理戰略也要不斷革新,改變原有的經濟管理戰略,以更加前沿的經濟管理戰略為企業的經濟發展減負,在當下變化莫測的經濟形勢下,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經濟管理實踐,掌握更先進和優質的管理方法,幫助財務人員在對經濟管理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處理時強化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8]。結合當前大數據發展趨勢,可以運用大數據對食品企業市場行情進行分析進而實現對經濟管理戰略的創新,以適應當前食品企業經濟管理面臨的市場競爭力。
食品企業在經濟管理過程中還需要有一套完善且符合自身發展現狀的經濟管理制度,同時加大對食品企業經濟管理制度實施過程中的監督和管理力度,做到因地制宜,探索出有助于食品企業經濟管理和發展的道路。在監管方面,應著重利用第三方機構來進行評判,避免因為內部管理者的私利而單方面執行某一項經濟管理措施[9],進而通過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監督行為促使食品企業經濟管理的有序開展。
食品企業實施經濟管理模式的最終目標是有效提升市場競爭力,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而關鍵的一步便是對企業傳統經濟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實現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在市場經濟快速變化的今天,食品企業應及時獲取準確的市場數據促使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因此,建立食品企業經濟管理的網絡化和信息化就成為其發展的必然趨勢[10],經濟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網絡化就顯得尤為重要。食品企業在進行經濟管理時合理應用大數據技術掌握市場一手數據,能為企業贏得競爭先機,解決企業在經濟管理中的市場適配性問題,避免企業在市場化數據運用中出現偏差導致經濟管理失效。
總之,食品企業經濟管理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化工程,在市場化競爭力不斷凸顯的今天,食品企業應不斷分析自身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強化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同時,也應完善其經濟管理制度體系,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并弱化其在管理中存在的風險,促進食品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