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 輝,陳 杰
(江蘇海洋大學 土木與港海工程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5)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為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更為高?!叭恕惫ぷ鞯膭撔掳l展、深入推進賦予了新的內涵和要求。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的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的要求。“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既是對當下育人項目、載體、資源的整合,更是對長遠育人格局、體系、標準的重新建構。“三全育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是一種貫穿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多角度多層次的系統的教育理念。
全員育人即指人人育人,要求每一社會成員都能參與到育人中去,對具體的育人對象都要有相應的責任感。全程育人即指育人要貫穿大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的全過程,包括從大學生剛入學直到畢業的每一個階段和時期,在一個系統的持續的時間上,時刻關注大學生的實際發展狀況和面臨的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全方位育人,就是在學校教育的內外各個方面,各種要素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構成合力的狀態[1],通過校內校外、線上線下、課內課外以及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個領域的多種育人資源整合優化,相互銜接與融合,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協同育人平臺。
總的來說,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構成了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的教育整體,集中體現了黨的教育方針有關“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基本要求[2]?!叭恕斌w現了國家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順應了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構建的科學性和時效性,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及社會適應能力,在幫助各個階段大學生應對不同的學習和生活問題、實現不同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目標、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目標教育,是指學校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每一位學生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自身特點、為其制定長、中、短期的個人奮斗目標,并以此為依據,限定完成時間,采取各種教育手段,幫助其達到目標的教育模式[3]。目標教育和“三全育人”在主體、時間和空間上具有密不可分、互相融通的聯系。
全員參與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前提[4]。高校的教育對象是全體大學生,目標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群體的全員性、全面性。目標教育不是為了某些大學生群體量身定做的特定式教育,其教育對象囊括了不同國家、民族、專業、年級、家庭、身份、特長、技能等等各個類別和層次的全體學生,其目標的制定以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為基礎,其目標的執行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要持續不斷地鼓勵和促進全體教職工、家長和整個社會的多方參與,從而把學生的主動參與和配合,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家長的支持、鼓勵,社會的關注和扶持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以學生為核心、多主體共同參與的目標教育環境,使得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環境等多方面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的教育合力,實現全員性的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和諧發展。
高校目標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具有主動性和能動性,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相應地,學生的實際需求也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這就決定了我們的目標教育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目標教育的制定具有階段性、層次性和發展性,目標教育的實施和評價注重動態和靜態相促進、過程和結果相結合。目標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從全體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出發,關注新生開學直到畢業的不同發展階段的現實需求和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以學期或學年為單位,有針對性地制定分階段的教育目標和指標,使得每個年級目標教育的思路、任務、實施方法和考評方案等都各有特點、層級分明、銜接緊密,既著眼于育人的階段性,又注重教育的連貫性,有效促進了大學生的目標實現、素質養成和全面發展,提高了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綜合能力。
目標教育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個全員參與、全方位統一的系統化的教育模式。目標教育雖然涉及高校價值教育、健康教育、學業教育、職業教育的方方面面,但并不是憑借高校的一方力量就可以完成和實現的,而是需要高校、家庭、社會等多方共同合作、協同努力,形成一股強勁、團結和統一的工作合力,從而達到在空間上校內外的各種要素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和社會的支持。家庭是學生溫馨的港灣,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圍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父母一定要起到正向積極的榜樣示范作用,既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公平公正,又要創造一個民主、自由、快樂、規矩的家庭氛圍,努力發揮好家庭在在目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是社會中人,學生的目標教育要以社會需求為基礎,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和幫助。高校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實習兼職等活動,采取行業專家講座或沙龍報告會、優秀校友訪談、校外兼職輔導員或導師等形式,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和現實需要出發,做到顧全大局和因材施教,有效引導學生在目標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與社會需求高效融合。
目標教育以目標為核心,包括目標的制定、執行、評價等多個復雜的環節和過程。作為一種育人方式,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要以學生的需求和發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學校的整體發展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強調育人的全面性、系統性、統一性,不管是它的理念設計、方案制定,還是目標教育方案的執行、監控、總結和評價,均離不開一個高效、團結的人力資源育人體系。
1)必須要有一個優秀的領導集體。任何組織都離不開一個高質量、高效率的領導團體,離不開一個高水平、高素質、有較強能力和責任心的領導班子。高校的育人工作也不例外。“三全育人”工作需要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需要各個部門、層次和級別的領導班子齊頭并進、團結一心,做好“三全育人”的頂層設計和方案制定,做好班子建設和員工管理,充分發揮好領導班子的引導和統領作用。
2)必須要有一支精良的教工隊伍。全員育人需要全面發動整個育人隊伍,不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輔導員隊伍、思政教師隊伍等,也包括行政工作人員、后勤服務人員、學生管理隊伍其他人員和校外人士等。作為育人隊伍中的任何一員,都應該謹遵“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都應該具備積極向上、好學勤思、甘于奉獻的精神風貌,都應該具備高度的熱心、愛心、耐心和責任心。
大學生目標教育是分年級、分階段培養大學生的素質養成,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消除他們的迷茫和困惑[5],目標教育貫穿了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之間的整個成長發展過程。學生在每個不同的大學教育階段,會呈現不同的發展特點和現實需求,會面臨不同的問題、壓力和挑戰,所以高校的育人工作要注重階段性、差異性和系統性,要注重因材施教;為了確保高校育人的效率和質量,還應該把不同的目標教育內容和要求貫穿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并實時做好整個育人過程的考核、監控與評價。
1)做好大學各個段的分層教育和管理。從目標教育的視角,大學生成長可以分為三大階段:大一為角色適應、學習方法等適應階段;二、三年級為全面發展階段;四年級為學生生活向職業生活過渡階段[6]。大學新生的入學前教育以及入學教育,重在適應性教育,主要為了幫助大學生提早知曉大學以及學生自身的相關信息,提前了解和適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實現角色的正確轉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實現個人人生理想奠定堅實的基礎;到了大學二、三年級,重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成才教育,通過各種課內外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通過價值觀、健康、學業發展、職業發展等多方面內容促進學生成長成才;而到了大學四年級也即畢業班階段,重在考研、就業指導教育,既要全力做好普遍情況下不同職業發展方向學生的多方關注和全程指導,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盡力做好特殊情況下個別學生的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撐。
2)做好大學“三全育人”的過程監控與評價。全程育人強調育人工作的過程性,涉及育人工作的各個環節、各個部門,貫徹各項活動、各個環節的始終,對其整個育人實施過程的監控和評價必不可少。高??梢栽谑孪让藕驼{查的基礎之上,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監管方案,建立考核和評價機制,同時事先篩選1~2個示范部門或機構先行執行,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進一步改進完善,最終建立一個科學合理、高效實用的考核、評價和反饋機制。在過程監控和過程評價期間,可以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的有效資源,運用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和網絡化、信息化手段,實時采集和記錄學生每個發展階段的師生信息和數據,隨后做出信息分類、數據分析和整合管理,并及時反饋數據分析和評價的結果,并提出相對應的問題解決或改進的措施和建議,提升工作效率,提升育人質量。
目標教育包括價值目標教育、健康目標教育、學業目標教育和職業目標教育等,涉及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方方面面,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質、身心素質、社會交往和適應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方面的全面發展,有利于高校育人工作的高質、高效、全面開展。在開展全方面育人工作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以創新性的教育理念為引導,既要注重教育內容的全面性,也要注重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和多樣化。
1)開拓多元化、多層次育人路徑?!叭恕辈⒉皇歉咝畏矫娴墓ぷ?,而是要調動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各方的力量,充分發揮每一部門、單位、社會機構等每一個成員的力量,開拓思想育人、組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等多個路徑和方式,多渠道、多途徑完善“三全育人”機制。思想育人可以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等課程教學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進四信等主題教育活動協同育人、相互融合,組織育人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并通過各級各類校內外組織共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以達到育人的目標,實踐育人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組織軍事訓練、實踐教學、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等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實現大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文化育人就是要以先進的政治文化、道德文化、法治文化等內容教化人、濡化人、引領人[7],借助潤物無聲的隱性途徑塑造人的品格、性格。
2)建立全面化、系統化育人內容。目標教育以價值目標教育、健康目標教育、學業目標教育和職業目標教育為基本內容和要求,涉及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發展的方方面面,不僅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提升,同時也注重其他各方面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最終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和歸宿。價值目標教育把道德教育作為基礎,把三觀教育作為主線,把愛國愛校教育作為重點,培養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思想境界與道德情操[8]。健康目標教育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協調發展,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珍惜生命,促進學生擁有健康體魄,促進學生人格、意志、個性、氣質等各方面的和諧發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的能力。學業目標教育旨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能力和質量,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具規劃性和科學性,促進學生的學業進步和成長發展。職業目標教育教育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生涯設計,具備創業的基本素質,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職業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熱愛所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