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潔貞
(佛山市高明區農業技術服務推廣中心,廣東 佛山 528500)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而檢測技術能夠保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雖然目前我國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技術不斷發展,已有了明顯的提高[1],但面對我國食品市場存在的眾多問題,還需健全和完善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技術,正視不足之處,結合實際情況,分析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及細節問題,才能推動行業發展,保障食品安全。
目前,我國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技術不斷提升,但由于監督不到位、操作過程不規范等原因,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存在諸多細節問題。
先進的檢測技術能夠更高效更準確地判斷食品的質量,對于食品安全檢測有著重要意義,但目前我國眾多食品檢測機構普遍存在食品檢驗檢測技術更新慢的問題[2]。某些食品檢測機構檢測設備老舊,技術落后,使食品檢測的效率與質量難以跟上市場的發展及食品檢測的需求。
在檢測過程中,某些檢測技術人員不能按照流程規定展開,降低了檢測結果的可靠性[3]。還有部分檢測機構不能認識到檢測流程規范化的重要性,沒有明確的農產品檢測流程規定和管理制度,難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檢測機構技術人員能力水平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關鍵,是保障檢測結果準確、數據公正的重要因素[4]。目前檢驗檢測機構尤其是基層檢驗檢測機構的技術水平不足的問題凸顯,一方面檢測人員中農產品質量檢測相關專業人員偏少,另一方面檢測人員對操作原理和技術規范要求的理解和掌握不夠深入,沒有及時更新自身知識儲備和提高檢測技術能力。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容易引發嚴重的社會信任危機,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如今人們對吃得好、吃得安全的期待越來越高,因此對農產品質量進行全程控制十分重要且必要。檢驗檢測技術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通過有效的質量安全檢測,能夠向消費者提供更高質量的食用農產品[5]。
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結果的質量控制包括諸多方面,例如,采樣、運輸保存及樣品制備的質量控制;藥物殘留檢測中的標準物質及試劑的質量控制;儀器設備的維護、校準與檢定;檢測環境的變化;加標回收;樣品復測;檢測過程中的數據分析處理。因此,在食用農產品的檢驗檢測中對檢測結果的質量控制顯得十分重要,下面進行細節分析討論。
要想嚴格把控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的細節,在檢測前務必要做好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儀器設備狀態、使用的試劑和藥品、檢測環境及容器等的準備。在進行檢測之前,技術人員要仔細研究相關任務文件及檢測標準,結合農產品的實際情況確定檢測方案,同時檢驗人員還需要制定科學、完善的抽樣計劃,保障抽樣檢測的科學性,使檢測結果更加準確,更具價值。在制定檢測方案后,針對不同類型的食用農產品,尤其是一些特殊性質的農產品,需要準備好相關抽樣設備,避免因為設備的不合適,對最終的檢驗結果造成不良影響。
樣品采集是對樣品進行檢測的第一步。為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真實性、公正性,必須要遵守一定的原則,掌握適當方法,正確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平均樣品,并將其制成待分析樣品。采樣布點可以采用棋盤法、梅花點法、對角線法和蛇形法等。采樣后應立即做好樣品標識并及時填好抽樣單。樣品應保持在低溫容器內盡快運送到實驗室,保證樣品完整、新鮮、無被污染。在樣品制備過程中必須注意避免待測組分發生化學變化,避免待測組分的被污染或逸散,盡可能減少其他無關化合物引入制備過程當中。不同種類的食用農產品樣品制備要求是不同的,要注意不同的蔬菜、不同的水果所測定部位不同,如橙為全果制樣,桃為去柄和果核制樣。制好的樣品做好樣品標識后應及時放入冷藏箱或者低溫冰箱中保存,短期 (1~2 d)放入冷藏箱保存,長期放入-16~-20 ℃低溫冰箱保存。
每次購進一批試劑和藥品,都應該進行驗收,按檢測標準方法對試劑進行符合性檢驗,排除試劑雜質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如有必要,應該進行處理后再使用。為對實驗室進行質量監控,應定期使用有證標準物質或在內部質量控制中使用副標準物質。質控樣品的前處理須與待測樣品的前處理同批次進行,同時用同一標準方法進行測定,測定的偏差不能夠大于質控樣品規定的不確定度。
實驗室應配備儀器設備管理員對檢測儀器設備進行日常檢查和維護,定期對儀器設備進行校準、檢定,確保儀器處于最佳工作狀態。在操作過程中如發現儀器設備出現故障、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相關負責人進行維修。維修好的儀器設備要經過校準、檢定,確認符合標準技術規范要求后,方能進行樣品檢測。
在檢測過程中應對樣品儲藏室、天平室、前處理室及儀器室等環境進行控制,保證環境的溫濕度符合檢測標準技術要求。在檢測過程中如果遇到停水、停電、停氣等突發情況,應立即停止進行樣品檢測,待情況恢復后對樣品重新測定。
加入已知含量標準物質的樣品即為加標樣品。為防止檢測結果出現明顯偏差,應采取在樣品中添加標準物質測定加標回收率的方法進行檢測結果質量監控。
利用相同或者不同的方法,對留存樣品進行復測。可以是不同人員用同樣的儀器設備和方法,或者同人員用不同儀器設備和方法對樣品進行重復測定,判定留存樣品測定參數多次檢測后其結果之間的一致性。留存樣品應保持未降解變化,且未被污染。
樣品測定完畢后必須檢查數據是否及時、完整記錄準確,計算是否有誤,公式運用是否正確,是否注意單位的轉換。按照分析數據處理的基本要求進行處理,遵守數值修約規則,在未確定數值是否為技術性失誤引起的數值誤差前,慎重對異常數值的取舍,采取數據審核制度。除以上對食用農產品檢測結果質量控制措施外,實驗室還應該增加使用人員比對、儀器比對等。在日常檢測中,檢驗人員還需要對樣品進行平行雙樣測定。在樣品測定過程中還應當做試劑空白、樣品空白以確定是否存在干擾。
本文從當前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中的不足、食用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的重要性、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結果的質量控制措施及細節問題3方面,闡述檢驗檢測技術是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應重視檢驗檢測機構人員檢測能力水平的提升,做好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結果的質量控制,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地對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過程中需要注意和把控的關鍵點,提出問題處理措施,使檢驗檢測機構人員在提高檢測業務能力的同時保障檢測質量,更好地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更好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