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曉英
(榮成市檢驗檢測中心,山東 榮成 264300)
食品質量事關國民健康,食品檢驗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但面對復雜的食品檢驗工作與程序,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食品檢驗實驗室的實際工作需求。若要有效提高實驗室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確保檢測出的結果準確,最重要的是做好細節性管理。細節管理是食品檢驗實驗室中的一種新型管理方式,能夠合理分配食品檢驗實驗室的人力與物力資源,有效提高食品檢驗實驗室的整體管理水平[1]。
作為食品檢驗和技術總結的原始資料,檢驗記錄和檢驗報告書主要包括實驗數據和一系列有關的結論。檢測人員需要對檢測數據的結果進行分析研究,進一步分析廢棄數據的具體原因,記錄相應的修改意見,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并在檢驗報告書上簽名蓋章,確保食品檢驗項目被逐個填寫,不出現留空部分。
1.2.1 設備落后
設備與硬件設施落后會造成兩大問題:①影響食品檢驗的準確度,無法保證食品檢驗的準確率。②實驗室無法提供待檢測食品的信息管理技術,使得檢驗工作效率不高,出現檢測失誤的情況時,由于監控設備的落后而無法落實具體責任[2]。
1.2.2 試劑擺放不合理
在檢測中,不合理的試劑擺放順序,會使檢測人員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一些檢測人員對于試劑的辨別能力不夠、缺乏實踐性操作,加之檢測工作量較大、檢測壓力大等因素,檢測人員稍有不慎,可能會使用錯誤試劑,影響到檢測工作的效率。隨意擺放試劑將給檢測工作帶來無盡的麻煩,造成惡性的檢測循環,使檢測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1.2.3 檢查工作不嚴謹
有的實驗室負責人只有在領導檢查時,才開始注重實施實驗室的管理規章制度與實驗檢測工作相互配合,而日常的檢測流程混亂、檢測環節不清晰、相關管理工作落不到實處,流于形式,一旦在食品質量檢測方面出現重大失誤,很難找出發生問題的具體環節。
1.2.4 檢測人員工作態度散漫
部分檢測人員對自身的工作內容和職責理解較淺,甚至還有檢測人員抱有得過且過的態度,工作狀態十分懈怠,導致食品檢測結果很容易出現偏差。檢測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專業素養不夠[3],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水平在一段時間內則無法提高。
當前,為了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管理工作的與時俱進,必須要采用創新性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方法,提高實驗室檢測效率以及檢測質量。通過細節性管理,使國家相關法律要求在質量管理工作中得到完善和充實,促進檢測結果準確度的提高,推動管理工作向著科學化方向可持續發展。
細節管理是一種新型管理方法,主要的特點是從細節切入,以達到大幅度提高管理質量的目的。在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管理中,細節管理能夠從檢驗人員開始,查找檢驗人員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進行針對性地改進。在質量事故發生后,通過細節管理能夠快速找出問題根源,及時對相關人員進行責任追究,提高管理的質量。
盡管各個食品檢驗實驗室的實際情況不同,但是細節管理具有顯著的應用優勢,可以根據各個食品檢驗實驗室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個性化的細節管理方案,真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保證細節管理效能實現最大化[4]。
對于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實驗室的負責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不同的質量管理問題,采用相應的管理辦法。
對易燃易爆、有劇毒的試劑進行隔離監管,尤其要對有劇毒的試劑貼好標簽,對試劑進行妥善保管;實驗室應該保持干燥、通風、整潔及無菌狀態,避免待測樣品與其他各種有毒物質發生交叉污染,以至影響檢測結果;檢測人員要在檢驗活動結束后,遵循實驗室的相關管理規章制度,將儀器設備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清潔,并放回原位,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此外,食品檢實驗室必須要加強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和質量管理,包括標準物質的驗收儲存,檢測環境的日常檢查,對相關儀器設備進行計量檢定和定期核查,發現問題后及時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
食品檢測報告具有法律效益,因此食品檢驗實驗室中的檢驗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檢測結果應該公平、公正、準確[5]。實驗室負責人要重視對檢測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鼓勵檢測人員學習先進的檢測方法、新的檢測標準以及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鞏固好基礎知識,隨機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檢測人員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將其與晉升機會和薪資體系掛鉤,在提高檢測人員的綜合素質的同時,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要檢查實驗室的各項管理制度,保證待檢測食品的收取、發放以及檢測全過程都符合相關規定,具體內容有以下幾點。①在食品檢驗開始前期,檢測人員要仔細檢查食品包裝、名稱、來源等信息,做好樣品記錄的工作。②食品檢驗工作開始后,檢測人員要加強安全意識,按照規章制度認真執行檢測流程。③檢測結束后,將使用儀器設備正確清洗,并放回原處。④對廢棄物進行專門的收集,進行妥善處理。⑤對于與實際結果有差異的數據,檢測人員應該仔細分析原因,認真記錄,避免再次出現類似情況。⑥檢測記錄必須要保留完整的信息,正確的內容,與原始記錄保持一致性,檢測報告中的結論性用語必須要符合相關標準。
食品檢驗實驗室應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職業道德。為保證專業技術隊伍的穩定性,食品檢驗實驗室要為研究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適當增加有突出成就的檢驗工作人員的經濟收入,起到鼓勵作用,形成良好的可循環的激勵體系,為提高食品安全檢驗工作質量提供保障。
在實驗室以往的管理過程中,由于部分老舊設備難以運轉,不僅要花費一定資金重新購買,還要再次建設相匹配的檢驗平臺,造成資金浪費的問題。細節管理工作機制中,食品檢驗實驗室采用垂直管理體系,有相對獨立的數據共享和學術交流平臺,能夠對檢測人員以及檢測設備進行合理配置,使有效資源發揮出最大性能,避免出現資金浪費或者設備閑置問題,提高食品檢驗質量和效率。
為了避免在檢測中出現不必要的失誤,檢測人員要詳細記錄具體檢測步驟。每位檢測人員要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能和責任,能夠在工作中發現自身的缺點,及時改進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檢測工作中去。此外,實驗室負責人在思想教育中還要增強檢測人員的法律意識。
體制內的食品檢驗實驗室無論從檢驗能力上還是在規模上,都比社會第三方檢測機構更加專業。為了提高食品檢測的質量和能力,我國應將部分檢測機構放入市場,只保留部分重點實驗室。另外,體制內的食品檢驗實驗室屬于公益性機構,第三方檢測機構是營利性機構,主要目的是盈利,二者可以相互配合,如政府可以購買第三方檢測機構或者以體制內的食品檢驗實驗室來滿足公益性的食品質量檢測工作。
食品檢驗實驗室在食品檢驗的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管理方法需要持續改進。科學運用細節管理方法,能解決食品檢驗實驗室設備落后、檢查工作不嚴謹、檢測人員工作散漫等問題,及時發現并彌補漏洞,推動食品檢驗工作朝著科學化、可持續化、規范化、合理化的正確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