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超慧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河北 圍場 068450)
借助網絡銷售的食品雖具有選擇性多、物美價廉等優勢,但食品安全層面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其直接關系著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因而,綜合分析網絡外賣的食品強化安全監管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網絡外賣的食品屬于消費者借助網絡第三方的外賣平臺實現線上訂購、支付交易過程,平臺線下實施商戶食品配送,屬于當今網購潮流背景下傳統餐飲行業和互聯網的一種融合,其所具備的優勢集中表現為以下4方面。①可降低銷售費用。借助網絡實施食品外賣,及時快捷,成本低。面向顧客直接銷售食品,分銷環節可縮短,任何人均可自由獲取所發布的信息,可拓寬銷售范圍,節省銷售食品的費用,從而降低成本。②無時空及地域限制。借助網絡實施食品外賣不像傳統門店銷售食品那樣備受時空及地域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借助網絡實施食品外賣所獲取食品銷售機會更多[1]。③簡化流程,省去了消費者排隊等候的時間,且借助網絡實施食品外賣,消費者還會獲取平臺代金券等,點單更為劃算,節省顧客時間及金錢。④盈利增加。借助網絡實施食品外賣可減少店內服務人員的數量,省去一部分門店費用,實現低利潤的經營發展。
為更好地吸引大批量商戶,持續擴大市場上的占有率,強化推廣,提升經濟效益,實際上部分外賣網絡平臺并未更好地審核廣大入駐商戶的義務,缺乏對外賣商戶們日常各項經營活動所實施的監管力度。針對申請入駐平臺的商戶們,外賣網絡平臺僅簡單實施證件及信息的核對審查,審核過關通常流于表面,形式主義較為嚴重,平臺上登記注冊入駐,入駐審核整個過程不夠嚴格,以致時常會出現假證、套證、無證的各種違法行為,商家完成注冊后,外賣網絡平臺并未嚴格落實制度化的各項檢查及監督工作,以致網絡外賣餐飲的經營者們經過審查登記后不能積極落實好法律法規所要求食品各項安全制度,公示信息缺乏完整及全面性,配送過程規范性匱乏,部分商戶擅自將經營范圍擴大,配送節點并無標識,或者是配送包裝未達到所規定安全等級,部分外賣商家過分追求利潤,實行黑作坊式食品制作,無法保證網絡外賣的食品安全[2]。
因訂餐的消費者和平臺商家并非面對面達成交易,消費者們借助網絡訂餐系統平臺達成交易,往往無法看到所訂餐商家相關的詳細信息,消費者不知道平臺商家是否具備相應的經營資格、食品材料來源及其品質、食品制作操作及環境衛生達標與否等等,平臺所配備的訂餐圖片時常和實物不吻合,訂餐網絡平臺頁面上所呈現的店鋪環境干凈整潔,而實體店鋪極有可能內部環境十分臟亂。廣大消費者對網絡外賣各種食品的認知及其評價僅通過肉眼可見所訂購食品外觀、分量及口味予以衡量或者評價,缺少對影響外賣食品實際安全產生影響各種因素了解及監督途徑,消費者很難監督外賣食品的整個生產及其配送過程,以至于網絡外賣的食品存在安全隱患。
現階段,網絡外賣的食品餐飲企業正在持續擴大市場規模,外賣商家實際數量逐年遞增,店鋪位置相對分散且狹小,部分網絡外賣商家甚至并沒有實體店鋪。由于當地負責監管食品安全的部門對所在轄區內所有網絡外賣商家實施材料質量、制作過程、衛生條件等的逐一監管較難實現,且網絡外賣的食品訂餐涉及較多線上及線下節點,特別是配送節點往往有著不可控的特點,在現場取證及認定責任層面有著較高難度,食品安全相關監管部門通常僅以被動等待廣大消費者親自舉報為主,主動監管相對較少,食品安全長效化監管機制嚴重匱乏[3]。同時,食品安全各地區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通常存在人員配備不充足、技術設備基礎保障不完善、職能分工的劃分及定位不明確、各部門協調聯動層面機制匱乏等問題,以至于網絡外賣的食品安全環境監管效力呈嚴重匱乏狀態,嚴重威脅著網絡外賣的食品安全。
網絡外賣的食品行業屬于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新興行業,在規模上持續擴大化發展,但法律法規卻處于配套不足的狀態之中。現階段我國雖已出臺關于食品安全的各項法律法規、如餐飲食品服務安全操作現行規范、網絡餐飲食品服務安全監管實施辦法等,但總體上來看,法律法規部分條文相對分散,整個覆蓋面缺乏全面性,實施細則匱乏,法律條款缺乏較強的操作性,導致網絡外賣整體食品安全層面法律規范的約束功能不能有效發揮,故各項法律法規仍需加以完善、優化。
外賣網絡的訂餐模式使消費者和商戶之間存在信息資源缺乏對稱性的問題。消費者無論選定哪類網絡App外賣平臺訂餐,均是信任該平臺,故外賣網絡平臺承擔著消費者及商戶之間的中介角色,其務必要嚴格執行食品安全相關審查工作。針對預備入駐網絡外賣平臺的商家,要求網絡App外賣平臺層層把控、嚴格審核,徹底將審查的形式主義摒棄掉,強調實質性審查,實地考察所有入網的商家,逐一核實所入駐商戶們真實的信息資料。針對經營場所并未達標、證照不全、廚房衛生環境及基礎設施并未符合要求的商家,均禁止入駐網絡App外賣平臺。針對所入駐商戶,網絡App外賣平臺務必強化食品安全的各項監管工作,要求平臺隨機抽查、定期檢查及其科學建立評分制度,若發現所入駐商戶有不規范的操作行為,務必及時強制性責令其整改處理,對情況嚴重的入駐商戶,應取消商戶在網絡App外賣平臺的運營資格[4]。所有網絡App外賣平臺均應強化對外賣配送全體員工的培訓及管理,以保證食品送餐過程不會有污染現象產生;逐步完善消費者們的維權機制,要求網絡App外賣平臺建立網絡外賣的食品安全相應的在線式投訴及賠償機制,便于及時回復、處理消費者們的投訴,盡最大能力維護廣大消費者們的合法權益。
網絡外賣餐飲業屬于新興行業,故各地區政府負責監管食品安全的相應部門務必要快速適應市場動態變化,注重主動落實、長效管理,結合外賣餐飲業的特殊性,持續強化安全管理。食品安全各地區監管部門需強化各個部門相互間的合作及其聯動機制,嚴格監管外賣食品當地餐飲服務業,分析網絡訂餐數據,科學構建監管系統。針對所有轄區范圍內網絡App外賣平臺上所入駐的餐飲單位,均實施全面性的摸底建檔,實時化采集及分析網絡訂餐相關數據信息,實現更具靶向性及精準性網絡外賣的食品安全有效監管。食品安全各地區監管部門,需重視財政及技術層面的支持、投入,并積極推進網絡明廚亮灶相關項目逐步落實,食品安全各地區監管部門應對網絡App外賣平臺上面所入駐當地餐飲單位后廚實施密切監控,消費者們在點餐過后能夠點擊外賣平臺,進一步了解外賣食品整個加工制作流程,透明化后廚操作,有效提升網絡外賣所有食品安全的監督效能。制定統一的食品抽檢規范,實行統一管理分級實施網絡外賣的食品隨機抽檢監督職能。此外,還需要加強對網絡App外賣平臺當中所入駐商戶所有菜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嚴密地監督與管理食品加工制作全過程,尤其要注重對食品輔料及相關添加劑的檢驗監督管理,切實發揮食品抽檢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食品安全各地區監管部門應和網絡App外賣平臺合作,圍繞外賣食品不定期實施聯合性的質量抽檢活動,針對網絡App外賣平臺當中所入駐商戶相應菜品實施隨機檢測,確保食品安全線上線下同質化及標準化的監管[5];實行安全問責制,針對網絡外賣中高危食品務必嚴格落實監督抽檢各項工作,各地區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務必要做到狠抓嚴打,如壽司及生魚片中極易存在蛔蟲、寄生蟲等安全問題,網絡App外賣平臺中所入駐的商戶實體店面均需進行嚴格化監管。食品安全應落實安全責任制,推選出責任人對其進行嚴格監管,為網絡外賣所有食品提供安全保證。此外,正規食品材料進貨渠道相對完善,而黑作坊中加工制作的食品大部分都不合格。對網絡外賣相關食品安全實施有效監督及隨機抽檢實踐中,相關監管部門務必妥善落實好外賣食品安全層面的宣傳工作,增強宣傳力度。可定期面向網絡App外賣平臺所入駐所有商戶們宣傳食品安全相關常識,確保他們在購買原材料時能向生產廠家索要食品安全合格檢測報告。倘若廠家不能提供,則需及時舉報該廠家。確保他們能將食品安全相關常識牢記于心,不搞形式主義,要將食品安全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另外,針對檢查過程中所發現所有不良商家,務必給予嚴格的處罰。建立舉報獎勵專項制度,對于舉報網絡外賣的食品衛生、安全、配送相關問題所有屬實的舉報者,均給予相應獎勵。
由于網絡外賣餐飲業屬于新興行業,法律法規實際數量相對較少,滯后性嚴重,法律條款各項規定較為籠統化,法律相互間銜接匱乏,部分現實問題上無可參照的特定法律條款,法律漏洞存在,困擾著食品安全的監管部門,執法難度倍增,完善各項法律法規及其制度。①圍繞網絡外賣餐飲業實行統一立法,逐一明確其主體責任,特別要明確劃分好食品安全的監管部門、網絡App外賣平臺相互間的責任,將網絡App外賣平臺當中所有入駐商戶做好資質審查及后期的各項監管工作均劃定為平臺法定的義務范疇,平臺若未認真嚴格地履行義務,務必進行嚴格的處罰。立法方面,增強對所有不良商戶們的懲處力度,增加廣大消費者自身權益的各項保護措施。②應加速推進地方立法。各地區應結合自身情況,陸續出臺有地方性質的各項法規及管理制度,細化監管部門的各項職責,明確監管措施,逐步完善消費者的索賠機制,強化監管外賣的整個配送過程,為政府負責監管食品安全部門及社會監督各項活動提供法律層面的依據或參考。
食品安全各地監管部門不僅要積極落實日常監管及嚴格執法,而且需積極引導網絡App外賣平臺逐步加強入駐商戶的法律意識,使其均能自覺規范自身的經營行為,并正面引導廣大消費者篤實監督及維權意識,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網絡外賣的食品安全綜合治理中,以便營造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形成輿論壓力,及時曝光不良商家,維護網絡外賣的食品安全。
安全監管現存問題集中表現于平臺入駐缺乏嚴格審核、不對稱的信息致使消費者監督渠道匱乏、政府缺乏有力監管以及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等層面,嚴重威脅著食品安全。對此,務必增強外賣網絡平臺監管責任、強化政府部門的監管效能、完善網絡外賣的食品安全各項法律法規,營造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從而形成合力,對網絡外賣的食品安全起到良好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