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姣
(天水師范學院,甘肅天水 741001)
習主席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當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事,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高校教育工作中課程思政要融入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缺乏系統統籌,協同交流不足、機制建立不完善等問題,導致當前德育成效不佳,因而急待改變當前孤立的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推動建立在系統思維統籌下的實踐育人模式。
只有基于系統思維,對課程思政工作進行總體上的科學設計,同時合理統籌運用各種資源,調動教師廣泛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真正推動這一立德樹人工程卓有成效地開展。
土木工程專業各門課程的德育目標應統一于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總目標,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這三個方面巧妙地相互融入。在這一階段,使用系統思維方法對課程思政目標體系進行通盤考慮和規劃,依據總體目標的指向,同時結合各個分支課程的特點、特色,合理確定分支課程的課程思政目標,保證各分支課程都能夠在以立德樹人的總目標為核心的框架下來確定其指向性,從而提出并確立一個在土木工程課程體系內相對完整并且高度協調的課程思政目標體系。
要基于對土木工程專業不同課程的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的研究和分類,推動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的結合,具體制定各門課程所要承載的課程思政內容,并基于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學科課程特點,進行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內容體系設計。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主要分為通識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素質教育課程(選修)。可從系統思維的整體性要求出發,解構課程思政內容,使其在專業課程中的分布達到最優,達到最佳的融合效果。
不同類型的系統都是由許多小的部分構成,每個部分的功能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復雜系統中,當基礎的底層系統存在問題時,一個小的變化就可以產生巨大和意料之外的結果,因此系統各部分步調一致的協同尤為重要。在將課程思政元素科學的融入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后,可依據系統性思維的層次性要求和信息反饋性原理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及時掌握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的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從而協調和統籌各層次課程思政的內容和實施方式之間的關系,保證課程思政的各部分內容和各實施階段始終協調一致指向既定的課程思政目標。
通過從系統性、整體性、動態性的視閾去審視當前課程思政在融入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對于把價值觀引導融入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
在課程思政整個工作體系中,首先是責任落實不細,部分教師片面地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工作認為是任課教師和輔導員的職責,導致黨、團組織整體發力不足,統籌協調不到位。在責任落實的過程中僅僅滿足于思政工作機械落實,對于課程思政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沒有一個定期的討論交流機制,解決問題也存在整體發力不足,問題解決停留在低層次,沒有從根本解決等問題。例如,課程思政的考評問題就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但在實際工作中多是籠統、主觀的評價,缺乏一個讓大家都信服的客觀評價機制。
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融入比較生澀,有的僅僅是簡單的在教學內容中加入思政的一些內容,讓學生在課程中感到突兀,有的甚至令人感到特別不自然甚至反感。這樣的做法不僅不能夠達到思政的目的,反而使學生產生說教和沒有信服力的感覺,背離了課程思政的目的。我們應當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把思政元素不顯山不漏水地融入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多一份價值的認同感,少一份突兀的說教感,從而達到課程思政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目的。
在課程思政內容體系方面,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內容的配置還存在各自為政的局面,沒有進行整體體系融合,不利于各門課程發揮整體協力,需要扭轉這一現狀。例如,在土木工程專業中,專業基礎課程偏重的是基礎能力的教學,挖掘思政元素要從馬克思主義觀點立場出發培養學生正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必修課程偏重的是專業能力的培養,挖掘思政元素要從專業的角度出發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實踐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挖掘思政元素要從實踐要求出發,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作為培養工程建設人才的專業體系,應當充分整合利用專業課范圍內的資源,研究制定落實課程思政的具體措施,為每一名“拔節育穗期”的大學生插上“思想”和“專業”雙過硬的翅膀。
對準立德樹人的總目標,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這三個方面巧妙的相互融入專業課教學的思政建設目標體系,著眼長遠和可長久持續發展的建設思路,從政策學習、制度建設和評價激勵等方面共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在政策學習方面要認真研究學習習主席關于課程思政的重要論述和準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發揮好各門專業課程的協同育人作用,全面提高課程思政建設和發展水平。在制度建設方面要統籌全局建立課程思政的工作運行機制,在土木工程專業內成立統一組織領導機構,使各門專業課程的思政工作協同推進。在各門課程的思政內容、教學方法、配合活動開展等方面開展合作共享,建立良好工作合作機制。通過科學設立評價主體、系統開展評價活動,對各課程的思政效果進行分析,從而完善課程思政工作制度體系、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為建立獎懲分明的激勵機制提供客觀的依據,為系統全面提升課程思政運行提供不竭動力源泉。
全面提升土木工程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首先要提升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同感,要從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入手,增強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教書育人的責任意識,培養一批“學高、身正、行為師范”的教師隊伍。其次,要努力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增強專業課教師的理論學習意識。充分發揮好大學院系基層黨支部的領導和組織作用,重點關注教師隊伍在思想理論建設方面問題。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通過組織教師開展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題的專項研究,形成鉆研政治理論的氛圍,提高教師思想理論水平。最后,要促進專業課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隨著大數據的到來和智慧校園的普及,教師在教學活動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時,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獲取大量有針對性的素材內容,緊密結合當下優秀工程項目或熱門工程建設人物、熱門話題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甚至可以利用問答APP 同時對全班學生開展問答活動,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時代感”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潛移默化中用自身素養不斷影響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真正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
通過提高教師的常態化教學能力,構建形成土木工程專業內部的課程思政體系,使多門課程在思政內容上分工協作優勢互補,這種合作機制是課程思政常態化運行的重要保證。要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就需要在示范課程建設過程中從項目立項、科研經費等方面予以支持,充分調動高水平師資隊伍的積極性,發揮他們在課程思政工作建設上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在土木工程專業中建立示范課程,打造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教學的名家講堂,這樣就形成在專業學科內部教師之間經驗交流和研究討論機制,從而進一步推動建立起常態化的集體備課制度、示范教學制度和教學激勵制度,切實改變專業課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能力薄弱的狀況,讓土木工程專業課變得更加有深度,更加有吸引力、影響力和感染力。另外,還可以邀請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對專業體系內的課程思政教學給予指導和幫助,形成相對穩定的保障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