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
(南寧學院,廣西 南寧 530200)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應用型高校要認清自身的辦學定位,強化對課程建設的重視,特別是要積極推動對實踐應用性課程的教學改革。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是土建類專業的關鍵性的基礎課程,不僅包含大量的繪圖、識圖理論知識,而且還涵蓋很多實踐型案例,應用屬性較為明顯,對于提升高校學生制圖、識圖等專業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新時期,社會對應用型高校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標準,促進高校各個課程的優化建設與教育改革,為培養新型應用型人才,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本文主要以工程制圖與識課程教學改革為例,重點闡述應用型高校教學改革的具體路徑和思路,為應用型高校的改革發展提供參考。
在以往的課程教學中,應用型高校主要借鑒普通本科的教學方式開展具體的教學。但是兩者之間在生源、師資、教學目標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性,導致教學方式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影響教學改革效果[1]。此外,很多應用型高校的教師在開展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教學時,往往采取板書、PPT等單一性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難以得到有效訓練,不能滿足課程教學改革的需求。
在考核方式上,很多應用型高校主要是按照一定比例的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定依據。但是考試內容過于側重投影知識的考察,很少涉及對繪圖質量、空間思維能力等方面的考察。這種計分考核方式與應用型高校的教學初衷和教學目標不相符。
在現階段應用型高校中,工程制圖與識圖教學大綱,按照先后順序主要由緒論、畫法幾何、制圖基本知識、工程圖紙識讀四大結構組成。該種大綱編排方式,雖然可以有效提升知識的延續性,但是在專業教學中,對學生的專業素養的培養非常不利,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這是因為在學生沒有掌握基本的制圖知識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畫法幾何教學,很難對學生的專業制圖技能得到有效訓練。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很多應用型高校針對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實施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如促進信息化教學改革,綜合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實現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化創新,但是由于學生課堂參與性差,學習興趣不高,導致教學改革效果不理想[3]。
①優化教學大綱,對傳統的教學大綱編排順序進行調整,把畫法幾何與制圖基本知識的編排順序進行調換,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制圖知識的基礎上,再學習三維投影圖的繪制知識,以便提升學生繪圖專業能力的有效提升;②開展模塊式教學。對所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并將其劃分為相應的模塊進行針對性教學,其中主要包含基礎、理論、專業、信息化等模塊;③構建試題庫,保障試題類型的全面性,分別利用選擇、判斷、識圖、制圖等題型進行考察,確保對各類知識點進行全面概括,實現教學考試方式的靈活性和多樣化,強化考核效果;④強化對教學過程的重視,降低考試結果在學生評價中的比重,重點對學生在課堂與課下的學習表現進行考核。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開展分層分組教學,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翁,強化學生的課堂主導性,教師為學生提供輔助解答等。還可以進行隨堂考核,強化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深度掌握。開展一對一幫扶、動手實踐等課下活動,強化學生學習的快樂體驗。開展多樣化的專業知識技能大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強化其與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技能[4];⑤優化教學內容。在教學改革背景下,要積極推動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優化,增加實踐性教學內容,強化學生識圖技能,還可以利用實際工作任務,促進學生對專業內容的練習與應用。促進專業教學內容與工程實踐的聯系,開展校企合作模式,組織學生深入施工現場,對建筑物開展近距離觀察,實現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真實還原。促進習題內容改革,強化實踐訓練,促進學生繪圖、識圖技能的有效訓練。
(1)啟發式教學。在對該課程實施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對學習規劃進行深度分析,并培養知識探索思維,促進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制圖理論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實體模型、三維動畫等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自主繪圖,并對其學習規律進行總結,在對識圖理論進行教學時,可以以校園內可以看到的建筑物為案例,對其施工圖紙進行專業性分析。
(2)練習式教學。練習訓練是鞏固知識,對學生查缺補漏的重要途徑[5]。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強化對課堂練習的重視,發現學生知識掌握短板,并對其進行分析和糾正,強化他們對專業知識的理性認知,強化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有效訓練。學校可以為學生創建制圖實驗室,舉辦多樣化的制圖大賽等,為學生專業練習創建更多平臺。
(3)實踐式教學。應用型院校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注重強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全面融合,對課本教材重新編排,強化實踐識圖知識的結合,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對實際的工作環境、崗位需求等進行全面了解,以便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積極推行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組織學生實訓、實踐課程。
(1)搭建課程網站。可以對以往的課程網站進行優化升級,在網頁突出圖樣,加深印象,減少文字的使用,還可以利用動畫的方式對習題、作業答案等進行分步解答,并配備語音講解,提升網站應用效果[6]。要保障網站內容的充實性和全面性,如課題介紹、章節內容、課程資料、教師資料,尤其要突出課程知識點內容,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站查詢,對專業知識進行補充和優化,為其學習計劃的定制提供充足的資料信息。
(2)構建信息化教學數據庫。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教學內容較多,知識理論性較強,而且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很難理解和掌握,學生信心容易受創。基于此,可以對專業課程知識進行全面收集整合,在網絡信息技術支持下,構建信息化教學平臺,建立完善的教學數據庫,為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優秀作品展示等提供充足的數據資源。然后要促進信息化操作平臺科學建設與完善,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促進其認知能力、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促進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在對教學資源進行匯集整理過程中,要對各類教學資源進行全面整理,如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動畫、教學視頻、工程圖紙等,并按照一定的指標對其進行分類整理,方便學生自行查詢和學習。要注重對教學資料的及時更新和上傳。此外,教學資源庫主要有動態模型圖庫、實物圖庫、建筑圖紙庫、試題庫等,為信息化教學的開展提供大量的資源。
(3)多媒體教學。在教學改革背景下,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中的應用逐漸加深,對于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優化教學模式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把課本上平面化的文字知識和圖紙,轉化為直觀化和立體化的教學圖片、動畫等,向學生進行動態演示,讓學生對抽象化的理論知識具有更加形象和感性的認知,對專業課程知識進行深度掌握和靈活性應用,促進空間思維能力的優化。
(4)三維仿真實訓系統教學。該教學系統在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中的應用,可以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制作成三維動畫教學微課程,綜合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強化教學互動,構建三維互動空間,實現對點、線、面、體的立體投影,并在此基礎上,引起學生進行互動觀察,強化空間知識的掌握。此外還可以利用真實案例的講解,結合建筑施工圖紙,構建三維空間模型,強化學生圖紙識讀能力。該系統具有多樣化的操作功能,如教師可以通過備課系統,針對性控制播放過程,隨時對關鍵知識點展開詳細講解,學生也可以利用練習模塊,進入4D模擬空間開展虛擬施工操作,強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促進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綜上所述,在教學改革新時期,應用型高校要明確自身的教學定位,強化課程建設與改革,突出課程教學優勢。在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教學改革中,要結合教學現狀,積極推進教學體系、教學方法、信息化教學改革,促進高校學生專業應用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為現代化社會發展輸送更多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