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飛
(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現如今,交通運輸量越來越大,有些公路工程使用年限較長,已逐漸暴露出裂縫、坑槽等病害,對行車安全造成較大不良影響。就地冷再生技術可對廢舊材料進行回收利用,可避免公路工程施工環境污染問題,同時還能夠有效改善公路工程使用性能。因此,對就地冷再生施工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就地冷再生技術對材料具有較高的要求。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在應用就地冷再生技術時,要求在常溫環境下使用冷再生機械設備,對于公路工程原有路面結構進行銑刨以及破碎處理,在混合料中加入再生材料,充分攪拌后進行路面攤鋪、碾壓等處理,即可形成公路工程基層或者路面層。在公路工程運營中,如果路面或者基層出現破碎問題,則可利用就地冷再生技術進行有效處理,根據配合比設計方案將新骨料、各類添加劑加入至混合料中持續施工,可有效提升公路工程新基層或者面層的強度。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就地冷再生技術的應用優勢明顯,其使用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施工成本比較低,由于充分利用原有材料,因此可降低公路工程施工成本40%~50%;②施工方式便捷,工期短;③舊路再生層結構完整,可提升公路工程等級;④施工技術水平較高,路面破碎、拌合、添加外加劑等可持續進行,能夠有效提升施工效率;⑤環保效益較高,被廣泛應用于公路工程維修處理中,就地冷再生技術需要對材料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對于石料的要求必須要細小且均勻,一般的公路要使用冷再生技術進行施工的話,石料的直徑最高只能在50mm。對于高速公路來說,最高的石料直徑不能超過30mm,就地冷再生技術施工作業如圖1所示。

圖1 就地冷再生技術施工作業
某公路工程為鄉鎮三級公路,全長11km,將相鄰的兩個鄉鎮相連接。在該公路工程施工中,首先對施工區域進行現場勘察,該公路建設區域為平原區,地勢平坦,在地質勘察中發現,地基土層的主要成分為粉質粘土。該公路工程使用年限比較長,因此路面和基層結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問題,急須采取面層補強處理技術,但是基層修復難度比較大。綜合考慮該公路工程實際情況以及施工技術條件,選用就地冷再生施工技術,首先對公路原有面層以及基層進行銑刨,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穩定劑進行充分攪拌,再對公路進行重新攤鋪施工,進而形成新的瀝青路面,完成攤鋪過后就可以利用相關的機器對路面進行處理,這樣可以有效保證路面的平整性。在處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路面情況的檢測,要避免出現凹凸不平的情況,以此來保證所有的路面都能達到國家所規范的要求。
在就地冷再生施工技術的應用中,可充分應用公路工程材料,具體的施工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就地冷再生施工流程
①施工材料。根據該公路工程配合比設計方案,準備新集料,在施工現場準備電力設備,保證現場電能、水資源供應等;②機械設備。在該公路工程施工中,所需機械設備類型包括冷拌再生機、平地機、運輸卡車、壓路機以及灑水車,在施工前,需對各類機械設備使用性能進行檢查;③施工人員。組織專業人員組成施工小組,在施工過程中,由質量檢查人員、工程設計人員、技術人員等對施工現場質量進行檢測控制;④施工安全。對于施工路段提前進行封閉交通處理,并放置交通標志牌,疏導周邊交通,以此來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
(1)根據現場勘察,該公路工程某些路段已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害,包括翻漿、坑槽等,對此,應徹底挖出病害位置,在坑中加入與原有路面級配相同的集料,填入深度與路面持平。
(2)新集料攤鋪。對混合料進行充分攪拌,然后運輸至施工現場進行攤鋪施工,每輛運輸車的裝運量為18t,根據計算分析,在該公路工程施工中,每間隔58m就應打灰線,當運輸車進入施工現場后,將混合料卸載至方格中,然后利用平地機進行攤鋪和整平處理,最后由壓路機壓平。
(3)水泥撒布。在本工程施工中,水泥撒布厚度為22cm,每平方米水泥用量為26.7kg。在水泥撒布施工中,首先采用石灰在施工現場劃出網格線,然后再組織施工人員進行攤鋪。
(4)對舊路面材料進行再生破碎和拌和處理,采用半幅重疊施工方式,在第一次半幅施工完成后,還需加寬5cm,再進行另半幅搭接施工,半幅路面分三次完成。
(5)在每完成100m路段就地冷再生施工后,現場測量人員需對路面基層高程、橫坡、松鋪系數以及高程控制點進行測量,同時對于路面,需采用平地機以及壓路機進行整平和壓實處理,對于壓實度,應控制在97%以上。
(6)對再生層進行整形處理。在半段混合施工完成后,采用壓路機對路面進行初步整平處理,然后對縱坡設計高度以及橫坡設計高度進行測量。在具體的測量過程中,每10m路段測量一次,松鋪系數為1.05~1.1,如果高程不足,則應利用富裕路段的施工材料,然后再次進行整平處理。通過充分利用公路施工材料,可對路面平整度進行調節處理,保證高程、橫坡控制精度。在實際施工中,必須嚴格遵循“寧刮不補”的原則,同時嚴格控制軋制成型均勻度,避免出現路面松動、脫皮等質量問題。
(7)對再生層進行碾壓處理,再生層成型后,經過現場檢測,高程符合設計要求后,可利用機械振動方式進行壓實處理,在本工程碾壓中,首先以18~21t的壓力碾壓1~2次,碾壓完成后,路面光滑,并且沒有碾壓痕跡,并且壓實度符合公路施工要求,最后,利用50t雙/雙頻率振動壓路機再次進行壓實處理。
(8)接縫處理。公路工程接縫可分為縱向接縫以及橫向接縫:①縱向接縫處理。如果公路工程路面寬度在7m以內,縱向重疊比較多,可利用全幅施工方式,進而減少重疊量,提升施工效率,通常情況下,對于重疊寬度,應控制在50~150mm之間,如果路面施工材料厚度比較大,材料粒徑大,則重疊量也比較大,應適當增加重疊量。在縱向接縫處理中,可根據再生層施工完成時間,對水泥稀漿的噴入量進行調節;②橫向接縫處理。對于公路工程橫向接縫,在接縫處理中應注意盡量避免發生停機現象,如果停機時間比較長,并且超過水泥材料初凝時間,則應將再生機退出,與再生施工完成的路段保持1.5m左右間距,然后重新撒布水泥施工。
(9)在公路工程再生層施工完成后,應立即組織封閉交通,對施工路段持續養護7d,可采用灑水養護方式,在路面攤鋪養生薄膜,進而防止路面水分蒸發。當公路工程再生層養護完成后,還需對路面噴灑厚度為5mm以上的乳化瀝青透層油,并鋪設瀝青混凝土路面,最后開放交通即可。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結合實例,對公路工程就地冷再生施工技術要點進行了詳細探究。在就地冷再生施工技術的應用中,可充分利用公路工程基層、路面施工材料,在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后重新攤鋪和碾壓,不僅能夠節約施工材料,降低施工成本,同時還可快速提升公路工程使用性能,還能夠有效保證路面的安全性,是一種值得推廣應用的施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