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山
(山西五維測繪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7)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底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建設好“美麗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指出: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
李克強總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鄉村振興,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無論是“美麗鄉村”建設還是“鄉村振興戰略”都是黨中央、國務院對鄉鎮、農村的高度重視和戰略傾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增進農民福祉,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同時,目前所面臨的國際形勢也使我們必須擴大內需,形成穩固的內循環。而內需的擴大、內循環的穩固也需要實施鄉村振興。
地圖作為一種空間信息的載體,為人類提供基礎空間地理信息,同時也能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關系。因此,將具有一定主題和要求的一系列地圖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地圖系統,匯編成冊,就形成了更具有指導和分析價值的圖集。地圖集因其自身特點,也被稱為“地理數據庫”。
實施鄉村振興,首先就要了解鄉村,對鄉村進行設計、規劃。而對鄉村的設計、規劃自然離不開地圖。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有關鄉村方面的地圖還是空白。無論是在市場上還是各地的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地圖只到地市級,縣級地圖尚不多見,鄉鎮地圖、村級地圖更是無人關注、出版。鄉村要振興,鄉鎮以及村級地圖就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鄉村地圖制作意義重大,鄉村地圖可以為農村綜合改革、治安管理、應急管理等提供更詳細更準確的地理信息服務;鄉村地圖還可以為社區管理、村鄉建設等提供信息支撐,推進數字城市成果的深化應用。
制作鄉村地圖必須要有一定的數據做支撐,制作鄉村地圖要盡量收集到以下的數據:正射影像數據、行政界線數據、地名地址數據、專業部門的專題信息數據。
(1)收集全作業范圍內的所有村級及以上行政界線數據,包括境界線和政區面,收集覆蓋全作業范圍的地名地址數據。
(2)收集覆蓋全作業范圍的正射影像圖,原則上要求影像分辨率不低于0.5m,影像沒有缺損,接邊完好。
(3)收集覆蓋全作業范圍的地形、地貌數據,數據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水系、居民地及設施、交通和地貌等要素。
(4)收集作業區的專題信息數據,如基本農田保護區、地質災害以及其他專業部門的地理信息數據。
這幾年國家加大對鄉村基礎測繪的投入,先后完成了《農村宅基地及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這些確權或調查數據,資料翔實,基本涵蓋了鄉村數據的方方面面。因此,鄉村地圖的制作應該收集這些方面的數據資料,以這些數據為基礎進行鄉村地圖制作。
影像數據主要是指覆蓋本鄉村全部范圍的正射影像圖(包括衛星影像和無人機航空正射影像),所收集到的正射影像圖的影像分辨率應不低于0.5m,影像沒有缺損,接邊完好,同時影像的現勢性要強,最好是最近三年內的影像。
正射影像資料現勢性強,通過逼真的影像、豐富的色彩客觀反映地表現狀,地面信息豐富,地物直觀。
鄉村地圖制作利用航空影像主要是利用影像資料繪制河流水系、道路交通等線狀地物,利用影像資料可以保證所勾畫的河流水系、道路交通的連貫性。
目前我們所說的確權數據主要是指農村宅基地及集體建設用地確權數據(簡稱農村“兩權”數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數據。
農村宅基地及集體建設用地確權是國家在全國范圍內對農村村莊范圍內的屬于農民個人的宅基地以及屬于全體農民共有的建設用地進行的一次普遍性的調查登記,并最終形成了“兩權”的數據庫,此次調查基本摸清了農村范圍內個人宅基地及集體建設用地的數量、分布范圍、利用方式,為后續的農村房屋管理打好了基礎。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則是對農村第二輪土地承包的延續和完善,進一步明確了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摸清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每個承包戶的承包情況(包括承包地的面積、塊數、具體的空間位置、四至關系),并以戶為單位形成了登記臺賬,為今后農村的土地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對于廣大農村以及廣大農民來說,宅基地和耕地是“三農”的根基,是廣大農民的命脈,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廣大農民朋友最關注的事情,是農村管理的主戰場。
因此,鄉村地圖制作必須要充分利用這些確權數據,這些數據是制作《宅基地分布圖》《承包地塊分布圖》的數據基礎。同時,農村“兩權”數據可以用來確定村莊范圍、村莊內部道路以及村委會、學校等獨立地物的具體位置,這些都是鄉村地圖的主要表現內容,也是制作鄉村地圖必不可少的資料。
三調是“全國第三次國土調查”的簡稱,三調是以縣為單位開展的全面調查,以地類圖斑為調查對象,調查清楚全縣范圍內每一塊圖斑的位置、地類名稱、面積等。
三調數據內容全面、詳實,地類豐富,是制作鄉村地圖最好的基礎數據,尤其是其中的地類信息是其他類地圖數據所不具有的。但是在利用三調數據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三調數據全部是面狀數據,沒有線狀數據,而在鄉村地圖上道路交通等都是線性的,因此在使用這些數據時,應利用GIS軟件進行“面轉線”的操作。
(2)三調數據中的道路交通只分為公路用地和農村道路兩種,沒有對道路的等級進行細分,也沒有對道路名稱進行標注,因此在使用這些數據時還應參考其他的交通、道路信息,對道路進行細分,并標注具體的道路名稱。
上述數據無論是影像數據、確權數據還是三調數據,在數據收集完成后,要統一數學基礎(統一的坐標系、統一的比例尺),保證同名地物配準正確,所有數據均作為母圖制作和鄉村地圖編制的基礎底圖。
目前,進行鄉村地圖制作的軟件工具主要有兩種:①地理信息處理軟件ArcMAP;②制圖軟件CorelDRAW。ArcMAP軟件是一種強大的數據處理軟件,主要是在地圖制作前期,對收集到的基礎數據進行數據編輯、數據融合等數據處理;CorelDRAW軟件是制圖軟件,是對前期ArcMAP軟件處理過的數據進行數據深加工,進行點、線、面的融合處理,形成最終的鄉村地圖成品圖。
綜上所述,在鄉村地圖的制作過程中,三調數據是基礎、確權數據以及影像數據是輔助,其他數據信息是補充。整個鄉村地圖的制作流程應包括以下幾個步驟:①收集三調數據、農村確權數據、正射影像數據以及其他的道路交通、河流水系等專題數據;②對收集到的上述數據進行分析、概括、整理;③利用上述收集整理的數據進行“母圖”的制作;④“母圖”制作完成以后應到實地進行檢查、核實,以對“母圖”進行糾偏和資料的補充完善;⑤在完善的“母圖”基礎上,進行鄉村地圖的編制、設計和美工處理;⑥對所做地圖進行校對、打樣、檢查、審核;⑦圖紙的打印輸出和裁剪裝飾。
地圖制作是一個既嚴肅又嚴謹的工作,因此在鄉村地圖的制作過程中還要遵守和參考以下的地圖制作要求和規范規程:
(1)《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地形圖要素分類與代碼規程》(GB/T 15660—1995)。
(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GB/T 20257.1—2017)。
(3)《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圖圖式》(GB/T 20257.2—2017)。
(4)《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圖式》(GB/T 20257.3—2017)。
(5)《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編繪規范第1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圖編繪規范》(GB/T 12343.1—2008)。
(6)《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定》(國測法字〔2003〕1號)。
(7)《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補充規定(試行)》(國測圖字〔2009〕2號)。
(8)《地圖管理條例》(國務院第111次常務會議通過)。
(9)《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 18316—2008)。
(10)《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 24356—2009)。
(11)《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GB/T 13989—2012)。
(12)《新農村建設測量與制圖規范》(CH/T 1031—2012)。
鄉村振興方興未艾,我們相信鄉村地圖必然會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幫助,成為鄉村振興的助力,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